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生活用电增加的大环境下,为了保障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我国近年来加强对电网事业的建设。在进行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10kV配电网的自动化设备来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并且更好的满足的电网的运行条件,还可以保证在供应电源的过程中更加的安全稳定。本文就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一体化运维模型
引言
对于配电网而言,在开展自动化发展时,已经对部分先进设备进行全面的应用,但由于有些配件网存在着比较多的节点,并且大多数都在郊区位置进行分布,再加上建设过程中的环境较为恶劣,很难的做到改造。所以在建设时,不仅要从设备的维护进行开发,还要结合其调试,在一体化设备研发的模式背景下实现更好的运行。在整个过程中,还要积极改善设备,这样做的目的能够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与此同时,在实际使用时,能够保证其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合理的运用到配电网建设,能保证供电的整个过程实现稳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一体化运维模式的实现。
1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
1.1一次设备
我国10kV配电网络节点众多,分布范围广泛,导致我国配电网络改造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在进行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应用中,必须要综合考虑改造后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建议实现自动化设备免维修,可以采用工作原理简单、可靠性高并且简单易操作的一次设备实现配网自动化。以一次高压开关设计选型为例,一般选择的负荷开关结构密封并且能够悬挂安装在柱上,应尽量避免在配电自动化设备改造中选用座式开关。为实现配网自动化还应该在改建中设置相应自动化设备接口,为后期自动化设备同步提供便捷操作方式。配网自动化线路接线形式也必须合理选择,一般选择带旁路母线、母线分段等接线形式,这些接线形式能够保证不停电设备检修,有效规避检修停电带来的损失。
1.2二次设备
10kV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以二次设备作为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二次设备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承接,主要承接一次设备。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各大因素,以配网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基础,尽量实现二次设备免维护设计选型。在配电自动化当中选用的二次设备主要应用于外界环境,因此二次设备的密封性必须要充分考虑,独立供电等操作也需在考虑范畴之内,有效规避外界客观因素对二次设备维护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
1.3采用成套设备
在选取一二次设备时,在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外,尽量使用成套设备,因为成套设备是在设备出厂前就已经完成设备的调试,并完全密封安装在具有密封性良好的外壳中,不仅可以应对各种极端天气,还可以有效减少设备安装时对设备调试和后期维护的工作量。
210kV配电自动设备一体化运维模式分析
2.1监测设备方面
在电能供应环节当中,监测设备是为用户的电能使用情况进行自动化的设备,并明确具体电能应用费用的关键性设备,设备本身的运行质量、运行效率会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首检属于自动化设备在投入使用前的关键性环节,会直接决定监测设备的使用价值和使用效率。在之前的自动化设备首检工作中,因为该技术本身的不全面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突出,导致对于装置的首检普遍存在全面性方面的欠缺,这也导致自动化设备在投入使用后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另外,及时落实并改善“三遥”系统。
采用集中式智能控制方式,按照主站的数据采集、监视控制系统所提供的实时性数据实现对已有故障的处理,现场的馈线终端装置可以将故障信息借助相应的通道传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按照开关状态、故障检测信息、网络拓扑分析、故障判断区段的方式发放遥控指令,跳开故障区域两侧的开关,并重新闭合变电站出线开关与闭合联络开关,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借助这种自动化运维方式,可以准确的处理故障,更好的满足10kV配电网的运行需求。
2.2智能化控制方面
随着配电一次性开关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电子和单片机技术在开关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也随之广泛,智能馈线终端的单元逐渐广泛的应用在配电系统当中。这种智能终端的单元,可以根据预设的微处理机程序,完成馈线的自动化功能,在故障的处理过程中或完成之后,才会将报警和开关状态借助SCADA系统上报到控制中心,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分布式智能控制方式。传统的分布式智能控制方式主要是应用重合器实现自动网络重构与分段器实现网络重构,采用分段器实现网络重构方式的有电压时间型与电流计数型,分布式智能控制方式不仅可以借助控制中心与通信系统来实现,故障处理与恢复供电的效率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时间的提升可以达到秒级。对于智能终端而言,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不适用于处理相对比较复杂的系统。在传统的分布式智能控制方式当中,大多数的重合器与分段器都是按照线路,电压或电流去判断故障,新型的分布式智能控制方式可以借助电压与电流的两种信号相结合的方式去判断故障,智能化控制效果更加突出。
2.3管理系统方面
为了能够实现配送电以及用电工程的安全管理,促进行业工程的安全有序发展,首先需要加强管理体制的革新,重视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安全施工,保障配送电和用电的安全。其次加强人员的管理,做好人员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工作,依据管理章程开展工作。只有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将管理做得科学有序,一切都会有序的进行,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配电和用电工程的安全,以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实现优化的配送电和用电安全。建立标准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目标不是对人员的约束限制,而是通过体系建立能够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促进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交流,从而大大提升工作的效率,这样才能有目的性的工作,才能有效的避免问题的出现。同时在建立工作安全管理体系时,要关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要能够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负责人事部门的员工应该对在职和在岗的员工加强管理,保证人员和工作相对应,还可以通过绩效和奖罚的制度去提高职员工作的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促进电力质量和安全的提高。
结语
在自动化配电网络建设中对一二次设备实行免维护设计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电力企业的后期维护工作,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实行一体化运维模式,可以对配电网自动化设备故障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解决了传统运维模式技术人员不够的难题,有效保证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以及相关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在自动化配电网建设中实行一体化运维模式是我国将来配电网建设的主要目标,对实行配电网自动化有着极大助力。
参考文献
[1]邱学云.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6):50-51.
[2]夏江海.智能电网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1):131-132.
[3]曹春阳.配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专业管理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9,19(09):216-217.
[4]梁高原.10kV配电线路中自动化设备及其对故障抢修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9(28):142.
[5]吴金华.基于混沌算法的电气自动化设备中电力控制系统设计[J].电子制作,2019(22):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