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陈宜民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陈宜民
[导读] 小学科学是在小学阶段启蒙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以科学眼光看世界的学科,利用生活中一系列简单的景象,来帮助学生认知一些简单的科学理论。
        摘要:小学科学是在小学阶段启蒙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以科学眼光看世界的学科,利用生活中一系列简单的景象,来帮助学生认知一些简单的科学理论。小学科学教学形式一般遵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这几个阶段,在这个几个阶段中,学生获取信息得出结论的过程,都依赖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本文将要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观察是学生参与科学活动前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能够在科学现象中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能够在科学实验当中总结出结论,能够在科学结论当中总结出规律,都是依靠自身的敏锐观察力,教师需要在科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科学思想,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促进学生科学修养的成型。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一)客观的客观性
        “实事求是、科学严谨”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观的基础,也是科学精神的内核。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看待事物的习惯,观察时以客观现象为前提,不编造不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真实反映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二)观察的敏锐性
        很多科学结论的得出,都是源于科学家对于科学的敏锐捕捉能力,从细微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了潜在的科学理论。伽利略就是从吊灯摆动这一平常的生活现象中,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敏锐“嗅觉”,在生活中对事物的平凡变化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
(三)观察的全面性
        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地的对事物进行感知,一些看似没有关联的日常现象,要放在整体中去进行认识,教会学生用不同的感官去认知事物。例如对于水的观察,教会学生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受,得出全面综合的科学结论。
(四)观察的选择性
        小学阶段学生群体的年龄小,抓不住科学研究中的重点,对于观察对象经常选择错误。例如教师在进行酒精灯加热物品的过程中,本应该观察被加热物品的变化过程,学生却对酒精灯火焰跳动的现象产生兴趣。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出学生明确的观察方向,才能够确保观察过程的准确,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性的正确观察习惯。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
(一)增加教学样本,强化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想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深度观察的机会。小学科学教材当中,很多的知识点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适当的增加教学样本,通过自己的课前收集和学生的课前收集,来对观察样本进行扩充,学生通过大量的观察后,能够发现样本之间的区别,进而强化自身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较不同的土壤》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采集土壤,并且记录土壤周边的环境,班级中每位同学都采集一个样本作为观察对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把采集到的土壤进行展示,并在样本上贴上标签备注,每个学生都对不同环境下的土壤进行细致的观察,能够发现其中的区别,进而提升教学的宏观性,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
(二)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阶段教材中会总结出很多的科学结论,让学生去尽心学习,但是学生由于好奇心的缘故,经常会对这些结论产生质疑,有质疑产生就代表学生有去探索的欲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标新立异,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去验证书本中的结论,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水》这一课中,书本指出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了71%,人们生活的区域都被水所覆盖。学生在听到这个结论后十分的疑惑,因为以学生的认知来说“陆地占据地球面积居多,从小见到的也大多是内陆湖、人工湖,怎么可能海洋面积居多呢?”,学生内心产生疑问,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去探索,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和地球仪,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去验证科学结论,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总结科学结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总结科学结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通过科学实验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列的结论,这些结论当中潜藏着一些科学规律,比如土壤的湿度和养分,会因为所处位置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学生在观察不同土壤后得出结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总结其中规律,得出一个科学的实验报告,升华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实验结论发现潜藏的科学知识,提升家教学有效性,强化学生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灵活的运用教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继兵.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J].读与写,2020,17(6):213.
[2]希热娜依·阿不力肯.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J].软件(电子版),2019,(1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