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操作学具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林秀青
[导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其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征。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通过学具的使用,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其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征。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通过学具的使用,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具的使用下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具、学具;选取学具合适操作的教学内容;学具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对学生教具操作及时评价;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利用学具后开展反思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对教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希望对教学教具使用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学具操作 ;低年级学生 ;理论依据
        学具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知识、理解题意,因此如何利用好学具也就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加以引导,培养低年级学生操作学具的能力,让学具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下面就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选择恰当教具、学具的原则
        教学教具的选择可以有两个方面的思路,一是学校已经有的现成的教具,这些教具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使用经历。在实际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上都已经有了以往的经验,可以在教学课堂中被教师很好地使用。另一种是在课堂上或者生活中,由学生发现的教具。让学生主动发现教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把知识和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时,可以鼓励学生从家里带一些和所学图形相关的物品到学校作为课堂的教具。让学生不但能够快速的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也能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图形。
        在学具的选择上面要体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传统的教具可能只有挂图,计数器等比较单调的一些教具。在与低年级数学课堂相结合时,教师可以有侧重点的选择一些相对来说学生更加喜欢的,有趣味性的教具。在教具的选择上要注重教具的可重复利用性。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教具或者在家带来教具时,要避免材料的浪费,最好是能够选择一些环保可重复使用的材料。这样既能减少浪费,也能培养学生从小节俭和创新的意识。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学具
        在初步学习某一概念时,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可以使用相应的教具。比如说认识人民币,随着电子支付的兴起,现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到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的机会很少,在本课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带一些人民币,以便于加强对人民币的认识。在需要逻辑思维推理某一抽象公式时,可以选用相应的教具,例如,《找规律》这一课中,只是看书上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不太好掌握,如果通过学生使用例如小圆片,或者是实物的橘子、苹果等物品,不但会提高课堂的氛围还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


三、学具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以往的刻板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思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也可以增强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把教学教具融入课堂中也要遵循以学生为主的原则,避免出现只有教师拿着教具在讲台上演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锻炼的机会。教具的实际操作就是为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了学生能够对知识点的有效掌握。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自己动手,才能达到效果。
四、对学生教具操作及时评价
        在课堂中教具的使用操作还需要教师的时刻指导,以及及时的评价。不能让学生为了得出结果而操作,一定要在教具的操作过程中学会知识。比如在学习二年级《观察物体的对称轴》一课中,在通过纸片等教具的操作来确定对称轴,有的学生可能在教具操作中会出现各种的问题,需要教师去实际指导。也有些学生会随意操作,导致结论的不正确。教师应当及时对结论和操作过程做出评价,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五、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上通过使用教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下课的时间有效利用教具更广泛的巩固知识,是一个更加有意义的话题。增加课堂外时间的教具操作时间,有很多办法。;例如:在学习《测量》这这一章节的时候,让学生在家通过硬纸板或者绳子等各种材料制作测量工具,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更好的方便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在课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测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在玩的同时更好的巩固了相关知识。
 六、引导学生在利用学具后开展反思
        课上利用学具学习的环节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环节,在学生使用教具进行相关操作进行中,学生不但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掌握,教师也可以开发学生对于操作方法和方式的创新。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操作。在操作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下一次的教具操作中学生和教师需要注意什么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呢?这一系列的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结语:
        教学中教具的使用时课堂上重要的环节,对于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逻辑思维和增强动手能力方面都有着很多的益处。在课堂中如何高效有序的利用教具进行学习,对于老师是一个一直摸索的课题。随着每节课的不同,每个学生的不同,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总结经验,才能提高教具在课堂中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1]赵荣久,王国亮.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24-125.
[2]肖晓.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具的有效应用探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72.
[3]左兴涛.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