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验 发散思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李娜
[导读]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主要学科,大多生硬的理论知识只能用实验加以证明与解释,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主要学科,大多生硬的理论知识只能用实验加以证明与解释,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实验教学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达到教学目的的核心渠道。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教学,创设实验教学情境,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基于此,笔者主要就四个方面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挖掘学生内在潜能。
        关键词:注重实验;发散思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引言: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极为有利的教学途径,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把自主探究理念落实到位,创设有趣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发散思维能力,并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可以自主的走进生物实验教学当中。
        一、转变教学理念,深入挖掘理论
        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生物教师应当对其密切重视并对学生加以引导与启发。教师应当明确的是,生物实验并不仅仅是理论验证的工具和生物学科的衍生物,而是与生物学科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初中生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充满浓浓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教师应当紧抓这一特点,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效利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学生对于实验教学不能秉着新鲜好玩的态度,应当对其进行重视,并且通过每一次的实验积极主动的进行探讨,从实验深处挖掘知识与蕴涵。同时,教师应当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推陈出新,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途径为学生创设和谐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时,教师应当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先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资料,然后教师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关于地球多种环境污染以及对生物的影响,并且设置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根据教师抛出的问题而进入到模拟实验教学当中,探究酸雨对生物有何影响,通过多组的实验对比,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思维的不足,最终得出有理有据的结论,使学生对环境污染对生物带来的危害具有深入的了解与认知。
二、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当要以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特点与兴趣爱好为主开展教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融入有趣的元素,从而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发散能力,进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保障课堂的操作性、灵活性与趣味性,利用模拟实验、实验探究以及对比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知识渴求欲望与探究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走进课堂、融入课堂。
        例如在学习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植株的生长》一课时,在实验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植物并且在家中种植,并且对植株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与记录。这种实验方法不仅贴近生活且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观察过程中经过全面的考虑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在课堂实验汇报中可以进行讲解与讨论,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优选实验内容与方案,发散学生的思维
        实验教学不能只是浅显的流露于表层,并且一味的将实验作为一种教学任务。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利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想要使在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当中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课本上多方面内容都可以成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利器,教师应当选择合理、科学以及高质量的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案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与方案可以突出并简化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易于掌握与了解课堂知识点,并且得以举一反三,从而有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展开生物分类的实验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生物特征进行分类,且小组之间进行总结与归纳。这样的实验不仅不受时间、空间、素材局限,而且操作十分简单,直观且容易得出结论,从而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对不同种类的生物特征进行理解记忆,学生在今后的生物分类中也会驾轻就熟,由此获得一定的自豪感与满足感,从而更加积极努力的投入到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当中。
结束语
        综上,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观察能力,还可以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提高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当优化课堂氛围,利用合理科学的实验方案与内容,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并掌握有关知识与理论,在快乐中学习生物,从而有效激发创造性思维与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可以更加积极努力的投身到接下来的实验探究中,从而为日后更加复杂化的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玉珍. 基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探究及优化策略[J]. 好家长, 2019(7):159-159.
[2]黄巧颖. 例谈基于探究式生物实验教学的初中科学思维培养——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课为例[J]. 文理导航(中旬), 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