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际交往中,肢体语言发挥了不言而喻的奇妙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是以说话和写黑板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善加运用肢体语言,它就会成为吸引同学注意力的一项利器,让学生更加专心听讲,更加积极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肢体语言;运用
语言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和交流的重要途径,由三个部分组成――有声语言、文字语言、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就是相对于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的一种非声波、非符号的动作和姿态,并借此来表达出情感状态或是传递信号。教师在课堂上就好比一个演员,在课堂中使用肢体语言,能够让同学通过视觉更直观地认识到这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加深学生对其的认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定义及作用分析
肢体语言通常指通过眼睛、双手、眉毛、步姿和脸部表情传递给他人的信息。教师上课时的举动、讲话的语气、眉目神情、举止态度以及服饰……都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室气氛,而教室气氛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不雅的举动、生硬的语气、对学生粗鲁的态度、不修边帽的穿着都可以有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甚至使学生丧失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举止文雅得体,态度和蔼,利润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都可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肢体语言善用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成效;肢体语言虽然是人类的本能表达方式之一。但并非每个人均具有能成功发挥肢体语言效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如何有效的使用肢体语言呢?
二、小学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技巧
(一)眼神的运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人们能够通过双眼来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兴时的双眼微眯或者是悲伤时的泪满双眼,可以说人的双眼在一开一合之间无不表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教师在讲课时,目视是非常有效的教室管理办法,也是营造良好教室气氛的方法。眼神的合理运用,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起到既监控学生的听课情况,又及时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教师要通过观察到的学生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讲解和表达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要适时地用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教师的目光能由学生脸上得到回馈的答案,也能给表现优良的学生予以褒扬;例如在课堂上对表现出色的同学给予一个肯定的眼神,能够让学生建立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它能掌控教室状况,尤其能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适时的警告从而为保持良好的上课纪律而起到极积的作用。如在学生调皮捣蛋的时候用一个眼神来制止他的行为,不仅能够起到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归课堂的作用,更能做到不打击学生的听课积极性,这也是肢体语言的一个优点所在。
(二)面部表情的运用,面部表情是人表达情感最重要的方式。老师上课表情运用得好,不但能够让枯燥的课程生动起来,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也能够较好地表达老师的感情或课文内容的情绪。教师也能够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他的身上,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教师的面部表情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面部表情传达给学生的意思,有时比语言更加真实,面部表情能传达真挚、诚恳,同时也能显露出不快、生气和烦恼。学生也会根据教师的这些面部表情,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当教师走上讲台时,如果面带微笑,则会让学生如沐春风,相反如果双眉紧锁,则会使学生的情绪低落。
当学生有困难时或有需求时,老师真诚的表情会让学生感到温暖,从而使学生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学生做出成绩时,教师鼓励的表情会让学生更加自信;学生做错事情时,教师严厉的表情会让学生反醒自己……教师适当地在自己的脸上表达出喜怒哀乐,比如到任何事情都表情漠然,不苟言笑更具感染力,更能体现自己的魅力。但是如果表情夸张,小题大做则会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并且男友控制课堂的局面。例如,老师因自己的情绪不好,而迁怒学生则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师生矛盾。
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教师首先应通过范读来解释这些情感因素,表现自身的情感体验.再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体态语言感染学生,把作品中的情感真切地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
总之,教师自信饱满的情绪,能使学生得到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由此受到鼓舞的激励,还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增加、注意的维持、记忆的加深,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手势的运用,手势是能够直观表达人们的意图的肢体语言,手势运用得恰当,则会给课堂增光添彩。通过最简单的手势动作,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更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身上。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一动不动地站在讲台上讲课一定没有不时走动着讲课的教学效果好,尤其是在下午课的时候,学生们本身就会产生倦意,这时候更需要教师的教课方式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课堂语言是极其规整的,作为与之互相配合的身姿和手势,有经验的老师也许会不同的手部动作来奖励或制止学生的某些行为,当教师讲课到兴高采烈时,使用自己的手势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鼓励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听讲和思考,比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举起一只手示意,这样学生就会模仿教师。教师都可以用日常问候的招手来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兴趣。手势在肢体语言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它具有丰富的表达力。手势的种类很多,有劈掌、击掌握拳等,教师运用手势的时候不需要夸张性的大幅度工作,如果运作过分,势必与课堂整体气氛不合,甚至成为一种滑稽.其次,课堂教学一般也不需要过多的手势,要少而精,手势过多有失教师严谨和课堂严肃.课堂教学具有系统性,手势要与讲课内容配合恰当,能够化抽象为形象,会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仪态的作用,一个衣着大方得体,仪态优雅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感受,使他们的心情愉悦,从而培养他们对所学课程的兴趣起到辅助的作用。相反,一个有许多不雅小动作的教师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教师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对所学的课程也丧失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抬头挺胸的美资,会传递出更令人信服的信息,同时所讲的内容也容易被学生接受。
总而言之,在今天教师讲课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同时也是展现教师魅力的过程,学会听课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身心得到享受的而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要巧妙、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把眼神、表情、手势等与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师生情感等协调好,使得整体肢体语言衔接自然、轻松得体,富有艺术魅力,给学生一种和谐美的感觉,从而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肢体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体现了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妙用肢体语言》欣悦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3]《体态语和礼仪》熊征宇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4]《教师肢体语言艺术》庄锦英、李振林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