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度逐渐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借助教材知识点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围绕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展开讨论,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更好的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新的教学理念影响下,初中阶段的教学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对教学知识进行重视,更多情况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上有所重视,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在此情况下,教师就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释放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学生和教师是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是课堂气氛的带动者,而学生则是跟随者。因此,教师就要善于借助课堂来营造出自由、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主动关心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的观点敢言、敢疑、敢问,用有限的时间挖掘新的思维。例如,在教学《青春的邀约》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预习课本——回答问题——课堂拓展。这样系统化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如,教师问:1.青春期在外貌特征上你的变化是?2.青春期你是如何处理自己矛盾的心理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通过教材和自身理解回答教师问题,教师则可以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同样的,学生有问题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这样在互动解答的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积极性可以提升,思维也会得到提升,从而形成一种属于自己不同见解的思维方式,使自身创新性的能力得以提升。
二、充分借助教学设备,打造优质课堂环境
目前,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育中,信息技术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方面的便利。在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设备,为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打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这节教学内容时,由于学生本身对法律认知度就低,在加上课本上的知识点就很零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采用更多的视频案例来进一步的解释相关的法律。同样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而教师则在学生发表想法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引导,从而带动学生在真实事件环境中感受环境带来的影响。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例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哪种情况时需要我们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拉近学生与教材知识点的距离,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
三、为学生建立交流提问的平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让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产生思维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机械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体现,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自然也就没有了提高的欲望,不能从自身角度去发挥创造性思维看待问题。据此老师要培养学生提问意识,便要对学生的提问思考加以鼓励引导,并从中给予示范、点播、解惑,为实现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方式提供平台。
四、关注生活热点,开拓生活视野
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也是一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生活类型的热点来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人人都有权利发言,人人都能发言。如果有与教师或其他学生意见不同之处,学生会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选取最近学生身边或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尽量让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热点事件与之匹配,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道德觉悟。
五、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长期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施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结构,在这种课堂结构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压,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来学习,从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更好地发挥其能动性,促使其主动去学习。如针对“网络犯罪”这一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负责该知识的讲解,先给学生准备的时间,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准备课件。在学生准备好后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解这一知识。由于课件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学生在准备这些课件的过程中也是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学生不断挖掘新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影响。同时还要注重改变自身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的探索出更多的策略,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华.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69.
[2]程兰英.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亚太教育,2016(32):85.
[3]张妲.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8,(12):171.
[4]朱微微.浅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课时《家的意味》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8):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