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走上教师工作岗位近30年了,当班主任也有20多年的时间了。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尤其是当班主任的时光,我心中充满了感慨,思绪万千。这中间既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累并快乐着,收获与付出成比例。班主任每天与学生接触的最多,许许多多烦琐的小事,一个个等待修剪的“小树”,都需要班主任用心去分析、去爱去处理,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的创造力,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活蹦乱跳、充满无限希望和创造力的孩子们啊!
下面我就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下自己是如何经营好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家的:
一、要善于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班主任要善于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班级主人翁的责任感。记得去年冬天的一场大雪后,学校组织各班分区域清扫积雪。当时天冷、北风呼啸,积雪深厚,几乎冻成冰。清扫的困难可想而知。各班的学生们互相观望着,表现出不积极的态度。我看到这种情况,心中一动,走到我们班学生们的面前,挥舞了一下自己手中的手机,大声告诉大家:“同学们,走,我们去扫雪,我给你们照相,看看谁的扫姿最美,我就多给谁照张相,劳动最光荣呀!”学生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立刻欢呼雀欲起来,争先恐后地拿起清扫工具,就冲出教室的门来到操场上开始卖力扫起来。有的挥锨,有的拿扫帚,一副热火朝天、生龙活虎的景象,他们忙得不亦乐乎。看到此情此景,我也不由自主举起手机开始照起相来,既有他们的单人照,又有孩子们的合影照,还有孩子们主动要求和我的合照,孩子干得兴高采烈,也乐得前仰后合。没用多长时间,我们班负责的区域就清扫的干干净净,学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劳动后兴奋的笑容。第二天,我经过精挑细选,洗出了这些照片,并把它们挂在了我们班级的课外活动墙上,同学们围了一圈,都在争着寻找自己当时的身影。经过这次活动,我明显感觉到了孩子们的班级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了,从此学校再有类似的集体活动,我们班级的同学总能冲在最前面,做到最好、最棒!
二、班主任要讲究批评的艺术,用心去感化他们。
批评也是一种关心和爱护学生的常用表现形式。作为班主任,经常要面对做错事的学生,劈头盖脸地对学生进行指责,甚至一顿臭骂、声嘶力竭地喊叫,未必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有一段时间,有其他任课老师向我反映我们班坐在后排的几个男生上课时不好好听讲,有时说话甚至睡觉,旁若无人,严重扰乱课堂秩序。我听了非常生气,甚至火冒三丈,因为我们班的学生基本都来自附近农村,家庭条件都说不上很好,家长送他们上学本就不容易,如果学生自己还不珍惜这大好机会,实在有点不明事理、愧对良心。本想直接过去好好批评一下他们,可是转念一想,这样未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当众批评他们还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会起反作用。批评更需要艺术。于是,我给我们班的同学们开了一次特殊班会,在班会上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周末作业:星期天的作业是去跟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干活、劳动。去观察你们的父母一天是怎样度过的,看看你们的父母一天的生活流程。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保存在日记里。返校后,我借周会课,和同学们对这个作业进行了煽情似的教育:“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的父母的背是不是又累弯了一些,你们的父母的白发是不是又多了许多根,你们的父母脸上的皱纹是不是又多了几道,手上的茧子是不是更厚了。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父母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你们而操心劳累,辛苦但却没一点怨言,心甘情愿,乐此不疲。而你们无忧无虑地坐在教室学习,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学习的时光,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教室里一片寂静,只听到个别同学唏嘘的哭泣声,后排的那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的眼圈也红了,我知道学生们在深深的思索中已经渐渐感受到了父母对他们爱,理解了父母的艰辛。我想他们也应该明白自己该如何做了。果不其然,没多久,其他任课老师纷纷向我夸奖我们班级的同学纪律良好,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了,原来调皮的男生们现在每堂课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了,我听了以后,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和幸福。
三、走到学生中间,成为他们的“自己人”。
为了更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学校组织开展了班级兴趣小组活动。在选择活动项目时,我着实费了些心思。既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内容不能过于单一,还要让他们喜欢上运动,甚至爱上运动。于是,我选择了踢毽子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活动项目。由于大多数孩子过去只有羡慕别人踢的份,现在自己终于有机会一展拳脚,一个个兴致特高,嚷嚷着让我赶快教。于是在第一、二周,我让孩子们站成两排,看我边示范边讲解,然后孩子们就学着我的样子试踢。不一会儿,一些领悟能力强些的孩子就跑过来,兴奋地叽叽喳喳,“老师,我踢到一个了!”“我也踢了一个!”“还有我,还有我!”有些孩子还数着自己踢的个数,作为向同伴炫耀的资本。还别说,孩子们玩得挺开心的。尽管他们还不能一次连续多踢几下,但在毽子落下的瞬间,能用脚接住,并踢起来,他们还是很满足的,兴奋得小脸通红。 到了第三周,情况却没有我预料的好。只有小部分的孩子在坚持踢,其他的已经失了最初的兴致,将毽子在空中抛来抛去作乐。见此情形,我马上改变了活动方案,让他们每人拿了本书出来,教他们用书挑毽子。这可比踢简单有趣的多,花样也更多了。最简单的就是将毽子放在书上,用巧力上抛,毽子弹起,落下时用书接住,利用弹力直接上抛,千万不能在书上做过多的停留。如此反复,不让毽子掉在地上就行。这样,既训练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眼、手、脑的灵活度和身体的平衡性,一举多得。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技巧,我让他们勤加练习,并告诉了他们我的下周计划。下周要分组比赛,看谁挑的最多,分出一、二、三等奖,我还特地准备了神秘的奖品。这下,所有的孩子都来劲了,努力地训练着,并期待着下周的活动课。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精彩的可能性,关键在于我们要在最合适的时候,用最恰当的方式,牵着他们的手,理解他们的心,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需。做好他们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我们也要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学会送上他们的精神需求。孩子就会成为茁壮、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将来的栋梁之才。在给孩子们缔造成长的“精彩”中,我们也就把自己带进了幸福的教育“天堂”。教师工作、班主任工作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精神追求和自己的最爱!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永远奋斗在做一个更优秀、最优秀班主任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