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和加强电力计量技术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 陈曦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3期   作者:陈曦
[导读] 摘要:为了保障供电的质量与供电的稳定性、安全性,对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与管理能力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电力计量标准化,通过准确的电力计量可以提升供电服务的满意度。
        (国网高平市供电公司  山西晋城  048000)
        摘要:为了保障供电的质量与供电的稳定性、安全性,对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与管理能力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电力计量标准化,通过准确的电力计量可以提升供电服务的满意度。但是,电力计量标准化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为此,应展开深入的探究,以便更广泛地推广电力计量标准化,为实现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电力计量技术;标准化管理
        1电能计量标准化基本内涵及发展现状概述
        1.1电能计量标准化管理基本内涵
        从电力计量出发,电能计量可以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以便电力行业的良性发展,而电能计量的标准化管理则是保障电能计量准确的重要支撑,完善的电能计量标准化可以通过其自身的标准化管理方法,有效地减少电力计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使得电力计量的精度能够更加准确,因此,电能计量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便是通过标准化的电能计量工作管理方法,使得电能计量工作能够更好地提升其自身的精度,并且能够尽可能降低电能计量工作成本的一种方式方法。
        1.2目前我国电能计量标准化发展现状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供应也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区域,该问题体现的非常明显。也就是经济发展往往会受到电力资源对其的影响。电力生产以及应用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这当中,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电力计量工作的顺利实施,分别是确保安全生产以及对用电率不断提升当中,但是,电力计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其计量设备逐渐开始加强对一体化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并且也实现了智能化以及数字化,这主要是由于电能测量对于整体电力系统和经济发展体系有着很大的影响,若是将电力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降低,这样就能够将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2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规章制度的完善及实施。在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规范、标准以及相关的维护、检查以及现场检验等制度进行逐步完善。因此,电力计量工作的精准性、可靠性才能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同时,标准化管理有益于管理制度的完善,我国的电力事业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尽快建立。第二,电力计量技术实现高效、安全、文明生产。电力企业中工作人员的负担大幅度减轻因为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实施,因此这项技术被很多电力企业争相推广与普及。并且电力系统的安全也得到很大程度的保障,企业因这项技术应用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综合效益与生产能力得到较大的增长。通过电力计量,电力企业运用电力计量方法,可以对多种类型用电数据进行计量、收集和分析等,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随着应用面不断的扩展,电子企业的设备管理中逐步开始应用一体化技术,主要应用于计算机和网路信息两个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一体化技术日渐成熟,并获得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项目。
        3有效提升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3.1技术方面的标准化管理
        要实现计量的标准化,首先要从技术上提供支持,在技术管理上形成制度、方法和体系,以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计量精度,促进计量仪表的标准化、规范化。(1)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品:更换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电能表,加大计量技术改造力度,逐步实现远程抄表和计量数字化,提高计量自动化管理水平。电能计量装置必须满足计量规程要求,选择高精度、稳定性好的多功能电能表,采用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专用二次回路,不与保护、测量回路共用。根据计量规程要求,开展计量点的改造工作,完善计量装置。

(2)计量监督加大检验力度:严格执行计量监督,加大对电能表检验、二次压降及综合误差测试、互感器变比调整考核力度,发挥技术优势,提高计量精度,按负荷的类别选择所需要的准确度等级,并在投产前做好试验调校工作,使计量装置的误差满足要求。(3)运行管理周检和轮换:加强计量运行管理,根据规程进行周期校验和轮换。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合成误差在要求的二次负荷范围内,均可以用准确度等级来控制。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导线压降所造成的误差,无法直接用准确度来衡量,在计量综合误差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整互感器误差互补或采用电压二次导线电压误差补偿器进行补偿,从而降低计量综合误差。
        3.2体系方面的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是保障电力计量管理工作规范落实的基础,从电力计量工作的特点来讲,需要基于现代化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才能保障其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基于精细化的管理制度,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为电力计量工作整个运作过程展开规范化的指导,能够及时将冗余以及不具备实际意义的制度条款剔除,将与电力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废除,优化整个管理过程,逐步促进电力计量工作朝着动态化、全过程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配合监管机制,保障电力计量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让企业内员工以及社会大众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进行监督,不断提出优化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有效提升电力计量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3.3设备方面的标准化管理
        要保证电力计量工作得以标准化进行,就需要设备、工具的支持,设备、工具的性能对电力计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做到设备标准化。强化对设备、计量仪器的统一管理,从设备的购入、调试、检查、维护各方面着手,设置专人负责,并明确责任与奖罚制度。采用具有较高精度的仪器以保证电力计量结果的精确性;完善关于仪器保养维修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工具、仪器的检查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始终保持高性能状态,为电力计量提供硬件层次的支持;在相关检查流程的指导下鉴定计量仪表,对发现不合格的送至制定计量站作全面检验,仍不合格的则需要进行更换;成立专用档案对各计量表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归档,减少计量误差对用户造成的损失。明确仪器、量表的使用标准,促使操作者得以规范操作,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仪器量表的使用寿命。完善仪器的报废管理制度,已经报废、过于老旧的设备应及时申请更换,由专人采购并检查后投入使用,从而做到仪器、量表的标准化管理。
        3.4人员和服务方面的标准化管理
        现阶段,用户对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电力企业不能注重服务方式的改进,仍然遵循传统服务理念为用户服务,那么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将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很难获得用户的认可和支持。实际上,工作人员作为与用户距离最近的人,他们的服务意识越强,服务理念越先进,给用户提供的服务也会愈发的周到,因此电力企业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根据人员所在岗位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向全体人员普及先进的服务思想,这是实现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此外,电力企业还要积极创新服务形式,耐心倾听用户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挖掘用户的需求,竭力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对用户反馈的信息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道路上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结束语
        保证电力计量工作的工作效率,能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力企业需要重视电力计量工作,不断推进电力计量标准化的管理与应用,从业者也应为此不断努力,从而促使电力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忠辉.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J].低碳世界,2017,17:111-112.
        [2]富杰.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11:169.
        [3]赵罡,王炎,杨海波,史艳姝.供电企业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7:3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