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计量室 山西省阳泉市 045009)
摘要:现如今电力产业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众所周知,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历尽艰辛,各项技术、各项设备从无到有,在很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现如今,无论是日常的生活还是生产都已经离不开电力能源的支撑,所以,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不断应用先进的技术和使保持电力企业稳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意义重大。
关键词:电信息采集系统;线损管理
引言
线损———即线路损耗,可以分为技术上和管理上两个方面。考虑到当前的技术水平,技术上的线路损耗可供降低的空间有限,因此降低线损的可操作性就归到降低管理线损上,成为主要管控指标,与营销管理的各个部分环环相扣。以往防窃电违约用电、规范用电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线损管理工作一般是事后统计,统计的数据受资料收集、归纳、处理冗长复杂、抄表误差及周期不固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工作难以展开,具有片面性,相应地造成管理线损较大。此外,一些客观原因导致的用电负荷分布不均匀、电网运行方式不统一、高负荷区域集中电压偏低问题突出,导致线损统计数据与真实情况出入较大、问题查找困难,提升了管理难度[1]。
1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的现状
1.1电信息系统的全面性和整体协调性需要完善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台区线损的管理工作正在朝着一体化的方向转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自动采集、整合、分析和监控,对用电数据自动开展统计计算,以此来得出对电能的计量管理的数据和电能线路异常情况信息并加以监控。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对传统人工统计中可能出现的误差、遗漏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优化,提高了线损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整体工作效率。目前我国的台区线损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方面原因使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整体构建和线损管理系统建设之间的协调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技术应用培训、技术设备、用电信息系统的全面性和整体协调性都需要更加的完善。
1.2线损管理工作缺乏智能化、现代化等时代气息
由于电力系统线损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导致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智能化、现代化的要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在当前大多数电力系统线损管理模式中,不能依靠先进的技术进行管理,还依赖大量的人力来完成各项工作,导致管理工作运行成本较高,同时也与智能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相背离,也就无法实现电力系统线损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据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电力企业在线损管理工作中虽然采用了一些相对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如数据采集和监控设备、业务智能管理平台等,但是总体上来讲所占的比例并不高,由于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不同有效的融合,造成不同系统所得数据差异较大,工作人员无法通过信息进行判断,使电力系统线损工作存在滞后性,影响了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了电力企业服务水平。
2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治理的有效措施
2.1电力系统线损管理系统中框架的设计
在框架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设备、技术等处理好搜集出来的数据信息,对一些异常信息要加以重视,对于一些基本的参数信息要建立档案管理机制,保存起来,这样就可以清楚每个设备、每一条线路运行中的基础数据,便于日后的维修工作。在框架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工作流程,保证每一个工作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构建框架的科学性,保证系统建成后的高效运行。其次,还要坚持灵活性的原则,对不同用户、不同地域所线损的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调整,降低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提高系统运行的准确率[2]。
2.2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首先要确保的是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不单单是需要搭建完善的台区线损管理平台,并且在搭建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信息采集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以及规范化的信息采集流程和方法。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实现对台区线损的有效管理,需要做到以下方面:①提高信息采集的工作效率。时刻关注台区内用户的电表使用情况,及时排查电表私自改造而产生窃电行为,及时对电表进行更换以及违规用户的上报和惩罚。另外,及时补充和纠正台区内用户的信息,保证电力用户的实际信息与信息采集系统中的数据一致,保证用电数据采集的相对应的准确,减少因数据错误造成的信息采集无效已经后续人工信息采集的投入。②定期的检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相关设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整合、分析和汇总等工作准确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采集系统及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对系统整体的定期维修,降低计量表、线路等多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故障发生几率,保证整个信息采集系统的正常运行[3]。
2.3建立高质量的信息采集系统
要解决线损管理中固有的沟通问题,就需要在相应的范围内,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对各区域的名称进行规范化命名,在此基础上,将区域的命名结果上传到信息系统中,确保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用户信息不出现重复,与此同时,需要对数据采集的渠道以及方法作出明确规定。除此之外,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加强信息化建设,针对实际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第一时间反馈到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及时确定有效的处理方案,并做好方案的落实工作。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管理,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案,确保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收集到的用户信息要做好保密工作,杜绝将用户信息挪作他用或向外宣传的情况出现,避免因信息泄露而给客户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2.4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医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工作流程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业务服务、故障检修、平台搭建、线损运行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完善台区内线损监测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更有效的维护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台区线损的管理水平。
2.5提升供电系统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在线索管理中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仅能实现线索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还能有效提升线损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以及智能化程度,合理使用信息化手段,对线损问题进行管理,对于线损率的有效降低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仅给供电单位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大大方便了用电用户的生活生产。将配电业务和电力运行两项工作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使之相互融合,最终成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及综合性。电力企业可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收集到的数据为基础,对本单位的日常事务进行合理安排,有效避免线损问题超标的情况出现,将线路损耗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辅助电力单位的技术人员第一时间了解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其他方面的情况[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断强化电力系统中的线损管理工作,降低线损耗对于电力企业、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只有不断强化电力系统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不断完善系统,才能保证线损管理系统的适用性更强,才能保证系统运行的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孙军.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台区线损治理提升典型经验[J].农电管理,2020(03):36-38.
[2]李保利.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治理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4):183.
[3]张振.电力系统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1):102-103.
[4]姚驰,秦明.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浅探[J].农村电工,2019,27(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