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间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4期   作者:翁玉波
[导读] 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成长为了教师探究的新课题。
        摘要: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成长为了教师探究的新课题。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审题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其实际情况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教师通过及时反思,回顾了以往的授课方式,找到其中的不足,设计出了多样化的手段,以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做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措施
        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没有感到吃力,学生也较为配合,愿意跟着讲述节奏去转动思维,但是在日常的练习、作业中却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虽能认真听讲,可考试或练习时的答案是千奇百怪,与题目有着较大的差异。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通过探究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注重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错误,让其形成正确的意识,认真面对问题,利用新旧知识得出准确结果。
        一、做标记,把握重点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学上,教师在用语言讲述相关概念时,学生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不能更好地掌握其内涵,运用起来略显吃力,授课效率下降。学生在进行数学练习时,找不到题目中的重点,不能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解题思路开始混乱,最终得出了错误的答案。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审题时做好标记,运用自身喜爱的符号或线条等勾画在有意义的词语上,做到一目了然。学生对关键内容进行了标记,在解题时受到提醒,从而围绕这些重点去想,较易理清思路,找到切入点,得到正确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标记情况,传授一些小技巧,通过不同的形状、线条等来区分题目中的要点,例如,三角、椭圆形等圈画字数少的,波浪线、横线等划在关键句子下面,使这些内容变得醒目,才不易出现理解偏差。学生在标记过程中,避开了题目中的误导信息,头脑保持清醒,顺着正确的思路,根据已知条件去找到正确答案,提升了解题的能力。
        二、强化自主审题训练
        小学生好玩,对作业产生了抵触,出现做题马虎、应付等情况,没有形成正确的态度。解题过程中,最怕学生不认真,没有全面审题,便直接开始计算,准确率下降。学生长期处在这种情况下,对错误没有及时纠正,极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让其感到吃力,不利于综合能力的锻炼。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其读题、自审的训练,让其在正确的步骤下改正以往错误的思维方式,提升准确率。教师要控制好审题时间,鼓励学生认真去默读每一个字,把其中的含义弄懂,然后再进行解题,从中感到愈发顺手,使以往抵触情绪逐渐消散。例如,面对一道题,部分急躁的学生可能快速扫一眼文字就开始动笔,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时间要求,规定在一分钟之后才可以解题,督促其多读。教师适当对题目内容提问,引导学生看清解题方向,让其思考,逐步纠正了急躁、粗心等行为,形成了正确的意识。
        三、提升学生审题检查能力
        粗心是审题中学生最常出现的情况,缺少严谨的过程,忽略的标点、重要字等导致了解题的错误。学生面对题目,觉得简单,便易在审题时粗心,教师要引导其进行检查,避免受到误。

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到重复读题,找到第一遍中忽略的内容,恍然大悟,让其感受到检查的优势,改掉粗心的毛病。数学习题中,经常会有一些误导性的内容,学生也较易混淆,影响其思路,但形成审题检查的意识后,但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体会到了检查的好处,在解题时,愿意去做,使之在正确的思维下得出所需答案,产生成就感,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例如,服装厂原计划每天制作200件衣服,15天完工,但因为客户要求提前交工,所以改为10天完成,那么每天加工的衣服要增加到多少件?如果每天增加的加工件数,需要几天完成?学生在审题时很容易忽略“到”这个字,教师就引导其进行检查,确定明确题目到底是需要计算什么数字。学生在检查中会发现“增加”与“增加到”是不同的,纠正了之前错误的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四、开展语言训练,提高正确率
        大部分数学题目都是有着隐含条件,特别是高年级中较为常见,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提升其思维能力。高年级的题目相对复杂,应用题也越来越多,学生感到解题有些吃力,教学效率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琢磨字词的内涵,才能审对题,找到切入点,得到正确的答案。学生面对复杂的应用题,避开误导的内容,找到真正的信息,改善了以往无从下手的情况,进行层层解答,提升了解题的正确率。语言训练中,学生审题的速度逐渐加快,轻松根据已知条件去计算,思维能力随之提升。例如,应用题里假设饭店与健身房之间的距离是600米,刘先生从健身房出发去吃饭,刚走了发现手表忘带了,便原路返回,请问还有多少米才能到饭店?这时,学生审题发现其中的无效信息是“原路返回”,注意到需要计算的剩下的路程,找到了正确的思路,提升了解题准确率。
        结束语:
        新时代下,教师从转变自身理念开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对审题的培养,进行有方向的训练,以提升其解题能力。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设计出了与学生需求相符的授课方案,逐步让其正视自身优缺点,找到改正途径,审好题,掌握重点,得出准确答案,使解题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全新氛围下,拥有了耐心,通过默读、自审检查等方式,提升了审题能力,保证了答案的正确率,产生了成就感,愿意去探究更深的内容,综合能力得以释放。教师根据学生的进步,优化着授课方式,创建出了阳光向上的环境,引导其打开思维空间,通过审题找到切入点,顺利解题,形成了终身的意识并规范行为,做到全方位地成长,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读题、审题——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途径[J].黄玉芬.课程教育研究.2018(13)
        [2]浅析发展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策略[J].丁前红.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8)
        [3]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余芳.考试周刊.2018(97)
        [4]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陈群英.教书育人.2019(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