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广南县袁家坪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杨石茂 谷海亮 朱勇祥 李小宽 汪洪波
[导读] 摘要:袁家坪金矿体赋存于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底部硅化、褐(黄)铁矿化石英砂岩、石英岩中。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云南文山  663099
        摘要:袁家坪金矿体赋存于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底部硅化、褐(黄)铁矿化石英砂岩、石英岩中。构造、地层、岩性、围岩蚀变等为主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为沉积—中低温热液改造型,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加里东不整合; 微细粒;构造;岩性;矿床成因;广南县袁家坪
        袁家坪金矿区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西南部,直距29Km,隶属广南县珠街镇境内,矿区处于滇黔桂“金三角”微细粒型(卡林型)金矿成矿带内的滇东南地区,是滇东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典范之一。该区域受加里东运动影响,金矿体多产于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构造作用造就了多个典型的金矿山,如广南县老寨湾金矿、广南县斗月金矿、广南县底圩金矿……
        1 矿区地质
        本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富宁断褶束西畴拱凹北缘,文山—那洒弧形构造带东段(图1)。地壳活动经历了由地槽(加里东期)到地台(华力西期)、再到地槽(印支期)的复杂演化过程。
        区域构造为环绕越北古陆呈同心环状展布的弧形构造,北西向断裂穿插其间,构成了本区构造格架。弧形构造由一系列弧形弯曲的断裂和线状褶皱组成,弧顶向北突出,呈半环状展布,构造变形主要为晚印支运动产物。
        1.1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地层有中泥盆统坡脚组(D1p)、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下奥陶统闪片山组(O1s)、上寒武统博菜田组(∈3b),其中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是矿区的含矿层位。
        1.2构造
        矿区位于那洒短轴破背斜北翼,由于受区域性多期应力的影响,构造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特征。除加里东运动造成的古窿起外,构造表现形式为各期次断裂构造切割单元地层,形成不同形态的单元块体。
        (1)断裂构造
        以F8主,F4 、F2次之的断层组合,该组合反应出区内从东西向早期压应力逐步转变为近北东向压扭性应力。使得该组断层平面形态表现出由南往北断层展布方向从南北向转变为北西向的弧形构造,从而组合成“扫帚”状构造特征。
        F8断层:北起威龙村北西约1800m处,受区域上的东西向断裂限制终止;南于团山村北消失,长度约15km,属压扭性逆冲性质的弧形断层。过矿区中部及以南一段近南北走向,倾向西,被后期的F3断层切割错位。
        F4断层:位于矿区以北外围,为压扭性断层,属F8断层同期派生的次级断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较陡,长度约2km。切割(O1s)、(D1ps)等地层。
        F2断层:位于矿区以西北外围滴水岩--懒板凳--斗母库一带,东西走向,倾向南,长度约5.5km。属压扭性断层,切割(O1s)、(D1ps)、(D1p)等地层,在老寨湾附近被F1断层错断。
        (2)褶皱构造
        矿区处于那洒破背斜北翼,主体褶皱构造为单斜构造,由于切割较深,沟谷区出现老地层,地表形态表现为背斜构造,核部地层为下奥陶统闪片山组(O1s),两翼地层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轴向近东西,由于断层切割,东部形态不完整。
        金矿体产于古窿起构造面上及(D1ps)地层底部。
        2 矿床地质
        2.1矿体
        (1)满家地V1矿体
        矿体赋存于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底部硅化、褐(黄)铁矿化石英砂岩、石英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
        (2)满家地V2矿体
        矿体赋存于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底部硅化、褐(黄)铁矿化石英砂岩、石英岩中。
        (3)小维莫V4矿体
        位于矿区西区,北东—南西向产出,向北西倾斜。

矿体赋存于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底部硅化、褐(黄)铁矿化石英砂岩、石英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
        2.2矿石
        (1)矿石矿物组合
        1、含金岩类:含金岩石主要为硅化石英砂岩、石英岩,次为碎裂状硅化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其特征主要为:
        硅化石英砂岩:灰、灰白色、褐黄色厚层块状硅化细粒石英砂岩,由沉积碎屑组成,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极少量长石和云母类矿物。
        碎裂状硅化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内砂屑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岩石受构造运动作用的影响而破碎,原岩碎屑可见海百合。
        (2)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矿物主要有褐铁矿、辉锑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白云母,次为绿泥石、锆石及少量电气石等。
        褐铁矿:由黄铁矿氧化而来,呈土状、条纹状、细脉状或保留少量原矿物假象,含量一般5% 左右。呈土状、条纹状、细脉状者,多分布于含矿岩石的裂隙(纹)中;保留原矿物假象者,多呈细粒浸染状或尘点状产出,粒径多在0.05--0.10mm之间。
        辉锑矿:主要呈薄膜浸染状,少量星点浸染状产出,偶见小透镜状或团块状,自形--半自形结构。呈小透镜状或团块状者,表面多被氧化。
        (3)矿石类型
        按氧化程度分:主要为氧化矿石型,偶见混合矿石型;按矿石结构构造分:细粒浸染状、碎裂状、致密块状、溶蚀状等矿石型四种; 按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分:为硅化--褐(黄)铁矿化石英砂岩、褐(黄)铁矿化石英岩、辉锑矿化石英砂岩矿石型三种。
        矿石工业类型:为微细粒浸染状矿石类型。
        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控矿因素
        构造控矿因素:西畴拱凹控制着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点)的分布范围,向北突出的一系列东西向隆起的构造控制了金矿(化)带的展布,隆起带上的次级构造断裂发育地段控制了金矿床(点)的位置,本区金矿则产于加里东不整合面附近与断裂带重合叠加部位矿化增强。
        3.2矿床成因
        在D1ps沉积时期,伴随着地壳的升降,扩张及断裂运动,发生早期基性岩浆活动,使部分Au组分发生初始的迁移富集。在温度、压力升高和地下水参与下,富硅热液萃取围岩中的Au活泼组分沿加里东不整合构造面发生迁移富集,并在有利部位成矿,经沉积成岩作用及后期热液改造叠加作用,形成金矿床,矿床属沉积—中低温热液改造型。
        3.3找矿标志
        据上述几种控矿因素,首先考虑加里东不整合面附近,岩性以硅化石英砂岩为主,然后是硅化、黄(褐)铁矿化、辉锑矿化等蚀变现象与金矿体形成关系密切。如在测区南东出现的加里东不整合面上,已获含金大于1.0g/t的金矿信息,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所以在该区找矿应注意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具褐(黄)铁矿化、辉锑矿化、硅化等蚀变的石英砂岩、杂砂岩。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调队.1:20万文山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1976.
        [2]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调队.1:20万文山幅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R].1990.
        [3]云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 1:5万那洒幅地质图说明书[R].1997.
        [4]云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 云南省广南县老寨湾金矿区勘查地质报告.[R].1999.
        [5]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云南省广南县袁家坪金矿区储量核实报告[R].2012.
        作者简介
        杨石茂(1985~),男,云南丘北县人,地质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
        谷海亮(1988~),男,云南曲靖市人,地质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