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的疫病防控理论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王颜杰
[导读] 摘要:近几年,随着养猪业已步入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养殖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养殖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给猪场疫病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等疫病,本文就规模化猪场疫病的综合防控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濮阳市濮阳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省濮阳市  457100
        摘要:近几年,随着养猪业已步入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养殖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养殖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给猪场疫病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等疫病,本文就规模化猪场疫病的综合防控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养猪场;疫病;防治;问题及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肉制品的需求量日渐扩大,养猪业得到迅猛发展,为养殖户带来了无限商机。随着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户采用集约化养殖,饲养密度较大。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养殖户思想重视不足,饲养管理措施滞后,致使猪场疫病传播现象普遍,甚至严重影响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其他牲畜的健康。笔者经过近几年的观察了解,针对猪场中出现的管理漏洞、疫病防治等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有效遏制疫情,减少猪只死亡率,提高猪场的养殖效益。
        一、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程序化免疫程序不到位
        大部分自繁自养猪场因受市场价格、资金短缺以及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只有饲养员,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饲养、防疫、治疗均为一人负责,业务不专、意识不强、检查不细、消毒不严,部位不准、剂量不足、打飞针,没有做到应免尽免、及时补针,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抗体保护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疫病的预防工作。
        2.疾病防治意识缺乏
        大部分养猪场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一昧的追求经济效益,很多时候并未看到其他的方面,比如猪场的卫生、疾病防治等。在疾病防疫方面,未能给与足够的重视,对养殖场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大规模猪场存在的问题也要比小规模存在的问题严重,比如规模化猪场最常见的疾病是猪瘟,如果妊娠期的母猪感染了猪瘟,那么腹中小猪很可能就会畸形、死胎、或者流产,并且猪瘟感染性极大,一旦患上,那么可能会造成大面积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疾病防治非常重要,目前,一些规模猪场还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对疾病预防意识还没有太高的重视。
        3.对于猪舍环境及养殖存在缺陷
        在养猪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需要考虑,比如环境,温度,光照,饮食等等,都影响着猪的生长。比如针对猪舍环境来说,在设计时不要只是考虑占地面积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如果将几百头猪放在一个养殖场内,一旦有一只猪得了猪瘟,损失也大大增加,不利于疫病的控制,在冬天夏天来临时,也没有应对的防护措施,不利于猪的生长。
        二、相关管理部门疫病防控要点
        1.排查
        建议利用微信视频通话排查。并制定政策,对不支持排查的养殖场,不得出售生猪,只有进行排查21天,证实生猪健康的养殖场才可以开具检疫证明。
        2.监管餐厨剩余物处理
        建议在每个乡镇建设餐厨剩余物处理设施,这样可以防止餐厨剩余物未经处理而传播疫病。
        3.市场监管
        在冷鲜肉市场进出口处放置消毒垫,闭市后做好市场消毒工作。监督冷鲜肉销售人员做好衣物与工具的消毒。
        4.调运监管
        由于道路四通八达,在每个规模养殖场安装多个摄像头,用于排查与调运监管。
        5.加强检测
        建议在每个乡镇建设非洲猪瘟检测中心,对每头出售的生猪进行非洲猪瘟检测,这样可以防止经餐厨剩余物传播疫病。


        三、关于疫病的防治对策
        1.规范科学化管理,防止疫病发生
        1.1优质饲料供给,提升猪群免疫力良好的营养供给能提升猪只的免疫力。因此,应购买正规生产厂家的全价料,不随意换饲料,确实需要更换时,要按照搭配原来的饲料逐渐增加新饲料比例的方法饲喂。大量研究证实,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肽制品可以提高猪只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提升猪的应激能力。在实践中可根据猪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以有效增加猪只的抗病能力、减少应激反应、促进猪的生长发育。1.2合理分群,保证饲养密度合理猪只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易产生应激反应,为避免应激对猪只的伤害,应减少猪群转栏与混群次数,合理安排猪只饲养密度,保证空气流通,确保猪只生活环境的舒适、清洁。
        2.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针对不同日龄的猪饲喂不同饲料,杜绝饲喂过期饲料或霉变饲料,更不能使用违禁药品,定期进行药物残留和瘦肉精检测,对不同阶段的猪分开饲养,避免猪群间疫病的交叉传染。圈舍保持干净卫生、干燥通风,降温和保暖设施齐全。猪场严格划分生活区、生产区、管理区,要有消毒池,紫外线消毒室、更衣室、医务室、化粪池等基础设施齐全。另外加强对猪场圈舍、食槽、角落环境卫生的清理、消毒,确保空气流通、干燥,及时杀灭蚊虫、老鼠,及时清理粪便和污染物,对病死猪及时采取无害化处理焚烧或深埋,实施科学化饲养管理,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3.猪场设计要合理
        猪场的选址要远离污染源,远离人口密集区,缩小其受到外来污染的可能性,远离村庄、城市、畜牧场等等,与外界分隔开。猪场布局要合理,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猪分隔开养,相邻的猪舍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就不会造成疾病相互感染难以控制。并且猪场的选址一定要有助于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对猪场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在地理上水源、地市、通风、电力、排放、交通等等,这些问题都要考虑清楚,在猪场的周围还要设置上隔离墙,防止野生动物进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采用免疫新方式
        为简化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的免疫程序,降低成本,同时减少猪因多次注射疫苗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可采用“321”免疫新技术,即将猪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分两个部位一次性完成免疫注射。“三苗同步、两点注射”免疫方式,操作容易,注射部位、剂量比较准确,省时间、省劳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通过试验证明反应较小,免疫抗体合格率高,攻毒试验保护率好。
        5.做好检疫与隔离工作,建立健全完备的疫病隔离制度
        严格按照我国农业部的规定对引进猪只进行隔离检疫。引进到无规定疫病区的猪只要进行隔离检疫,养殖场要对新引进的猪种隔离饲养观察30d;实验室检验是能相对精准地检测出猪只是否携带疫病病毒的方法,倡导对引进的猪只进行实验室检验,确保其健康再混入猪群。在实践中,很多养殖场户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畜牧管理经验,不重视或不懂实验室检验,往往临床上没有患病的症状表现就判定猪只健康,便混入猪群,但有些猪只携带病毒也不会有临床症状表现,从而给养殖场带来安全隐患,增加了疫病发生率。因此,做好检疫与隔离工作,是杜绝外来疫病入侵的有效方法。此外,养殖场在引进猪只时要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猪场,避免从不同猪场购买同一批次的猪只,不利于猪只建立起畜群关系。从1家或2家购买,猪只体内携带的菌群相似性高,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新引进猪只由于其生活环境变化,容易产生应激,要做好优质饲料供给,睡眠时要保持环境安静,注意观察其粪便排出情况,并对其进行免疫,确保免疫率100%。
        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规模化养猪,疫病的防治非常重要,在这个行业是一个长远的预防工作,对规模化养猪的未来发展影响巨大。因此,我们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结合养殖场实际设计差异化的疫苗免疫流程,并结合药物预防达到良好的控病效果,减少疫病发生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养猪业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举泽.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的综合防控对策[J].兽医导刊,2018(2):103.
        [2]邱江赞.浅谈规模化猪场消毒管理[J].兽医导刊,2017(6):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