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武文豪
[导读] 摘要:中职学生必须要能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立足于未来的工作岗位,而且在良好道德素养的前提下,中职学生能够更好的深造或者进行职业规划,有利于促进中职院校培养拥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创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才能有效的推动当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需求。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摘要:中职学生必须要能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立足于未来的工作岗位,而且在良好道德素养的前提下,中职学生能够更好的深造或者进行职业规划,有利于促进中职院校培养拥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创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才能有效的推动当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需求。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各个环节之中,深入理解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相关内容,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创新
        引言
        《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中职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要求的道德修养、诚信品格、敬业精神、责任理念、法律素质和遵纪守法意识。要较好地实现《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求职就业要求出发,采取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学科内容特点的的教学策略,突出教学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以由此构建的高效课堂水乳交融地化职业素质与修养于《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
        1渗透多媒体教学资源
        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来说,还需要积极的引入一些辅助教学教材,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渠道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获取:一方面,搜集和筛选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进度,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一些辅助职业道德教学的资源,例如典型案例、最新会计法律法规、金融市场动态等等,这些都可以渗透到《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中。另外一方面,充分利用“两微”教学资源。所谓“两微”资源主要是微信和微课,其中微课主要是课前的预习,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微信则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借助微信进行教学反馈与互动,进而实现《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线上、线下双向互动。
        2引导合作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中职学校的就业属性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其今后职业发展中的特殊位。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推动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式变革,把“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提升课堂活力的突破口,潜心引领学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能引发共鸣的人生价值、人际关系、工作就业、理想与现实、道德与法律、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等问题,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热烈而有序的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思考合理性,形成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观念。在讲授“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内容时,我没有进行逐段讲读,而是先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①纪律与自由的关系;②法律与纪律的关系;③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④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行动的意义等问题,引领学生展开讨论和辨析,由于问题有较强的对应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学生思维活跃,据理争辩,真正把“讲堂”变成了“学堂”,使学生在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过程中更爱学习和探究。
        3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有效的情感教育。

如“家庭美德”这个考点虽然简单,容易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做不到,或者做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学习时,可先让学生讲一讲关于自己的家庭美德故事,回顾一下自己的父母是如何把自己培养大的,是如何操劳的,之后引导他们用心去体会故事背后的情感,引起共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有个不错的开端,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说明了,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如在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上,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讨论:“有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像官二代、富二代的特权现象,说明不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有人认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导致目前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存在区别,说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法实现。上述两种观点是对是错,如果错的,错在哪,并说明我国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围绕问题,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参与讨论,并较好地掌握理解考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录音、摄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物等活起来,充实学生的视觉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德育教师队伍,是上好《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根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效果的优劣,关键取决于教师。首先,学校要重视德育教师的发展。加强德育任课教师队伍建设,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夯实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争取机会多派德育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了解新知识新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定期派出德育教师走进企业,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的实际要求,促进德育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德育课教师平时加强专业学习。学习研究专业教材,全面掌握教材、把握教材,研究学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学习教育教学新思想、新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专业性、艺术性。另外,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我们可以从平时的教学失误中学习,从学生的提问中学习,从学生的自我发展来学习等等。通过系统和全面的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其三,要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帮助,提高备课质量。多参加公开课和研究课,相互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德育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5结语
        总之,作为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方式来改变传统教学弊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德育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帮助学生获得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满足中职教学要求,让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于何明.淺探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18(12).
        [2]陆运生.对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效果的探索.《求知导刊》,2019(19).
        [3]吉卫卫.在高职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情境教学法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2):31-33.
        [4]刘金,许晓云.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湘教版“世界的聚落”为课例[J].地理教学,2019(1):37-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