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步探讨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李鹏宇
[导读] 摘要:作为重要民生问题之一的住房问题,不管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离不开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
        正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0090
        摘要:作为重要民生问题之一的住房问题,不管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离不开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随着日益发展的建筑经济,开发的很多土地资源导致资源能源浪费并影响了环境。近年来,我国在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方面迅速发展。基于绿色建筑及保障性住房的大力发展,针对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中遵循的设计原则及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结合实际初步探讨了保障性住房中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初步探讨
        1.前言
        绿色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寿命周期内,资源节约最大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污染明显减少,提供给人们适用、健康和使用高效的空间,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绿色建筑可使能源降低消耗,土地及水源节约使用,建筑对环境减少污染,使人与自然之间实现和谐相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对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节约重要推动作用。基于社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及保障性住房,结合两者进行设计,遵循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方法设计绿色保障性住房,逐渐成为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应用
        2.1 建筑及空间布局
        某高层住宅, 1.81容积率,人均住宅用地11.15%,建筑密度21.5%,地下与地上建筑面积比36%,土地基于较高利用率。小区绿化设计导向基于美观、保健、生态,在设计上使“以人为本”原则得到体现,人均公共绿地3.85平米/人。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小区绿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还可使小区环境美化、降噪吸尘。合理搭配草坪及乔木设计,在绿化方面形成竖向立体形式,使夏季建筑受到太阳辐射的热作用得到削弱。长方形的建筑平面简洁,造型对建筑体形系数的有效控制使装饰性构件减少浪费材料。住宅基本设计朝向为南北,结合点线分布,尽可能确保住宅居住空间朝南,朝向的合理设计使建筑获得大量阳光。客厅餐厅设计分区独立且南北通透,房间的窗地比得到保证,日照和自然通风良好。房型设计对室内气流组织考虑充分,增加自然通风调节室内环境,使能耗降低,室内提高空气质量。简洁的建筑立面形体,较少凹凸,基于此使建筑体型系数减小,对于建筑节能十分有利。
        2.2 应用节能技术
        建筑业有较大耗能,全球在建筑业的能耗近三分之一,且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我国建筑设计中目前主要采用外围护结构系统、太阳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及低能耗室内环境控制系统等节能措施。建筑节能基于外围护结构性能,因此,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是节能设计重点,其热工性能对于整个建筑能耗基于决定性作用。建筑节能关键在于应用性能优异、合理外门窗、外墙、屋面隔热保温系统的构造。工程外墙应用采用涂料饰面与40厚挤塑复合板的保温材料,外墙0.86平均传热系数,采用双腔塑料型材的建筑外门窗传热系数2.3。屋面采用35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外保温,0.75平均传热系数。应用分体空调,开窗通风可随时。在年耗电量上,新建建筑采暖和空调低于参照建筑,与建筑节能设计要求相符。应用建筑构件活动遮阳系统及自遮阳实现建筑遮阳,0.3综合遮阳系数。应用玻璃窗封闭阳台使室内能量有效减少损耗,并实现统一美观的立面。应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墙体作为建筑承重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施工便捷,可明显降低建筑造价。
        2.3 资源循环系统节能设计
        我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比较充足的日照和充沛的雨量。设置了回用屋面雨水系统,通过收集、初期弃流、调蓄后,屋面雨水按需经沉淀、压力过滤、消毒等措施进行处理后,用于景观用水、冲洗道路、停车库地面及浇洒绿化等,地面雨水将其流经的自然渗透量增加,道路通过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实现自然蓄渗回灌雨水。应用喷灌等进行绿化浇洒的灌溉高效节水方式,采用的浇灌设备低能耗,分块、分区进行绿化浇洒。各居住单元将高灵敏度计量水表设置在公共部分,绿化浇洒等用水的水表计量分别设置。采用透水性材料铺装室外活动场地,透水铺装面积超过50%硬质铺地面积。


        2.4 建筑绿化设计
        建筑小区为住户营造居住适宜的环境,采用很多建筑环境绿化措施,小区绿化景观主要种植大型乔木,对绿化棚架进行设置,为小区住户提供人行道、广场等活动区域的遮阳。采用植物色彩、时序、落叶树、花果期、常绿树、乔木等多种绿化品种,大量绿色植物使小区居住环境提高了居住舒适性及环境的有效改善。
        2.5 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程设计
        建筑小区采用土建及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全新设计思路,两种工程相结合可使二次装修导致的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减轻,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小环境负荷,提高科技含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目标。对于创新建筑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采用HRB400级钢筋用于剪力墙分布筋、梁柱纵筋、基础受力钢筋及楼屋面板受力筋等重要部位。采用简约的建筑设计风格,不需要对不具有实际功能作用的装饰性构件进行大量配置。
        2.6 室内绿色技术
        对金属卤化物灯、稀土节能荧光灯、LED 灯等无眩光高光效光源在小区公共区域优先选用,灯具对具有较高光通利用系数及较高效率的优先选用,选用具有带电容补偿装置的气体放电灯,功率因数不低于0.9,进而实现无功损耗减小并达到节能效果。卧室内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应低于45分贝,起居室等效连续A 声级应小于45分贝,卧室内夜间等效连续A 声级应低于37分贝,临街的第一排住宅楼应安装隔声量超过25分贝的隔声窗。
        3.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及保障性住房,结合两者进行设计,遵循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方法设计绿色保障性住房,逐渐成为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建筑业随着日益发展的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建筑业中绿色建筑理念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使资源浪费减少,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自然减少受到建筑活动的破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主要促进作用。而且,国家方针政策对于绿色建筑及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提出了明确导向,也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趋势。未来建筑一定要符合房屋建筑施工要求,使资源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环保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整个过程中应用,最大效率的发挥绿色环保节能技术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文林峰.保障性住房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与节能减排效益分析[J],中国建筑工业,2016.10.
        [2]叶祖达.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选择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7.5.
        [3]陈文杰,张明明.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8.
        [4]田慧峰,阮建清,张欢.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及实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7.15.
        [5]闫沛.基于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1.
        [6]蒋莹,张含宇.浅析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设计中的应用[J],商业故事,2017.11.
        [7]陈圆,秦孟昊.“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室”——基于多学科协作的绿色建筑集成设计平台[J],建筑科学,2017.2.
        [8]刘冬梅.浅谈在建筑设计中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8.5.
        作者简介
        李鹏宇(1986-),男,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