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胡子昂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建筑行业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市  300384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建筑行业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施工管理中逐渐用到 BIM 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通过 BIM 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协同作业实现“智慧施工”。但是在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建筑现场存在许多不易被察觉的隐性安全隐患,在构建 BIM 模型过程中可能会对潜在的危险出现遗漏,而现场实操人员素质及硬件水平的问题可能对物联网技术有效应用于智慧施工的实现造成较大影响。在这样的应用环境下,正确有效协同 BIM 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施工安全管理成为现场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这项技术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应用日益广泛。
        关键词:BIM 技术;物联网技术;智慧施工
        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使我国建筑市场需求日趋增加,但是此类建筑往往需要在极端条件下作业,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问题。然而 BIM 技术具有参数化、可视化等优点,物联网技术具有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BIM 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协同工作在智慧施工安全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广泛的运用到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中。
        1概念解读
        1.1BIM 技术
        BIM 技术是“建筑信息化模型”的一种通俗叫法,该技术的关键点是通过技术支持软件构建建筑工程的三维立体模型,通过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立体模型,可以极大地集成相关建筑工程信息。BIM 技术具有五大优点,分别是可视性、参数性、关联性、整合性、全周期性。这些优点在建筑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中有很大的结合和利用空间,在现场安全管理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作用,确保建筑施工人员能够处于安全的施工环境,同时能够大幅度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1]。
        1.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最先出现在传媒领域,它通过信息传感装置,按既定的设计,将物体与网络相连接从而达到信息交换的目的。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2]。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施工安全管理,通过“模块”对“模块”,在协同管理系统中实现对可能到来的危险预警。这项技术的运用大幅度增加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大幅度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1.3智慧施工
        智慧施工是利用云平台作为媒介,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模型对目标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以施工过程管理为中心,构建科学管控、协同交互、智能生产的施工项目信息交互平台,并对模拟情况下的参数进行必要计算与物联网平台收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智能预测分析,提供相关的报告以及函数分析,对所在建的工程进行可视化展示和管理,不断提升工程管理信息交互水平,从而降低现场施工人员受到人身伤害的风险。
        2BIM 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协同实现智慧施工管理的难点
        2.1BIM 模型构建过程中对潜在危险出现遗漏现象
        BIM 模型的构建涉及多专业的协同工作,包括建筑专业、暖通专业、机电专业、给排水和消防专业等。在构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专业零件的缺失或遗漏,从而在建筑信息化模型与物联网技术协同工作时出现疏漏,无法对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示,新技术无法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从而可能会使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及时的预警,建筑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
        2.2现场实际操作人员水平不高
        物联网技术尽管是一门实用新型技术,在与施工现场结合过程中着重考虑其易学性。但它是仍然是一种基于高科技手段的交互协同安全管理系统。而现场的工作人员大都从业时间较久,年龄较大。

对于新兴技术缺乏必备的素养,对于新型施工安全系统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在出现安全隐患提示时无法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及时预警,从而导致危害得发生。这极大地增加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保证是不可忽视的挑战。
        2.3安全管理平台硬件设施有待提高
        BIM 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协同安全管理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建筑公司普遍缺少对安全管理工作的了解,从而也就忽视了其在管理方向上的资金投入情况[3]。在施工现场许多必要的设备不一定被工程单位配备齐全,许多企业本着“能装一个绝对不装两个”的心态安装现场安全设备。有些区域需要每隔一个单位配备一个传感器,但是现场施工往往会三个单位配备两个传感器,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可能无法被安全平台管理员及时发现,从而造成人身伤害。
        3BIM 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协同实现智慧施工管理带来的启示
        3.1提高 BIM 模型验收标准
        加大对 BIM 模型构建过程中的监督力度,提高对 BIM 模型的验收标准,安全管理模型需达到 LOD500 精度。在建筑信息化模型的验收过程中依次进行合标基本检查(依次考察基本设定、完整性、图模一致性、建模规范性)、分专业检查、构件核查(核查图纸表达、模型深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重点区域核查(核查常出错项,重点设计问题,重点施工问题等)、人防分区核查。作为验收方最大限度的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协同安全管理平台的构建奠定基础。
        3.2对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必要有效地培训
        企业和单位应有效加强对现场安全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该“言传身教”的把安全管理平台的各项操作讲给相关人员,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需要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我国过去的培训中,大多是“走马观花”,当时听得明白,但是过后依然不会具体的操作,应该在培训时强调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筑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切实的保障,而所谓的“口头培训”过于形式化,既无法起到实际的作用,同时也可能对企业和单位的经营造成实际的损害。对智慧施工管理的实现造成较大影响。
        3.3加大安全管理部分的资金投入
        企业和单位应增加安全管理部分资金的投入,每年从企业利润中固定抽取一部分资金用于协同安全管理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此外,还需不断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防止存在资金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不定期给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开会,实时了解企业和单位安全管理平台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努力保障管理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有效保证 BIM 技术协同物联网技术对智慧施工管理的有效实现,增加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
        4结束语
        近年来,我们在 BIM 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协同应用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将“智慧施工”与“智慧建筑”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现阶段应该把“智慧施工”这个基础打好,不断发现和解决 BIM 技术协同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施工管理出现的问题。BIM 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协同管理将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安全管理员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保证在安全隐患出现的时候可以及时规避风险,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势头,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翼凡.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9(12):225+227.
        [2]黄长清.智慧武汉.武汉:长江出版社,2012 年 11 月:158
        [3]艾飞.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 BIM 技术的应用研究[J].地产,2019(19):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