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及防治措施分析 麦达浪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4期   作者:麦达浪
[导读] 高速公路是交通体系的重要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容易影响环境和水土保持。因此,本文对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水土保持的对策,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贺州市正赢富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摘要:高速公路是交通体系的重要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容易影响环境和水土保持。因此,本文对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水土保持的对策,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引言:
        目前,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水土流失问题,并且其成因也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水土流失现象进行预防和控制,成为了建设单位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对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的成因
        (一)植被破坏
        植被与水土之间的关联十分金币,在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水土流失现象不易发生。然而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植被造成破坏,致使地表植被受损,地表植被覆盖率面积下降,使地表和地面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造成地下砂石完全暴露,在雨水的冲刷和侵蚀下,水土流失现象就会随之发生。
        (二)取土和弃土
        腐殖土是高速公路工程的主要用土类型,这种土壤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如果挖掘过量,可能会导致土石间的失衡。同时,地下裸露面积的持续增加,会加大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概率。此外,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空间有限,故将大量的弃土和廢物堆积,使地表土质愈加疏松,再加上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在雨水的影响下,水土流失现象就会发生。
        (三)挖方与填方施工
        挖方和填方是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施工内容,但是这种施工,会改变土地坡度和面积,甚至部分地区会因为挖方和填方形成深沟和土坡,从而加大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概率。
        (四)水土流失成因
        水土流失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表土体抵抗力小于外应力的破坏,按类型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皖南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表现为水力侵蚀,其主要成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植被、土壤等;人为因素主要指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土层稳定,以及多余土方的乱堆乱弃,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人为因素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2 水土流失特点及发生部位
        1.2.1 水土流失特点
        1.2.1.1 扰动土地面积大、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多
        高速公路项目一般线路长、占地面积大,路基、路堑的开挖和填筑、取料场开挖、临时堆土场和弃渣场的土石方堆置及施工临建场地的建设等,对原有植被和地表土层均不可避免地产生扰动,降低原有植被和土层的保水、保土功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工程沿线多为林地、园地、水田、荒草地等水土保持措施,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多。
        1.2.1.2 水土流失发生的部位多
        山体开挖、路基填筑、桥梁架构、料场开挖、弃渣堆放及临时设施的修建等施工活动,在大雨或暴雨期间,均易产生水土流失。


        二、高速公路建设水土保持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导致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的原因有许多种,针对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成因和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点防治水土流失,实现水土保持的建议:
        (一)在规划的基础上,采取综合防治方法
        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相比,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弃土量大;(2)涵洞桥梁多;(3)线路长,应该对上述几个特点进行考虑,并根据高速公路沿线水文地质特点以及水土流失问题,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高速公路水土流失和成因作为依据,科学合理的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并确保措施的可行性和落实效果,使水土保持机制得以运行,以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和技术性原则。目前,合理选择坡率、应用支挡结构、植物绿化、避免人工边坡滑坡和崩塌是常用的水土保持技术,除了要应用合理的水土保持技术外,施工单位在开挖回填施工中,还要准确计算开挖和回填量,使二者达到平衡,减少废土总量。此外,还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排水系统,避免雨水对路基路面造成过大的侵蚀。
        (二)注重植被的保护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植被受到破坏,大量裸露的土地会随之出现,比如:路基边坡、中央隔离带、取土场等等,应该在施工后,对这些地区的植被进行恢复,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施工单位可以采取覆盖表土、平整压实等方法对土壤进行改造,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恢复植被。以路堑边坡植被恢复为例,施工单位在路基开挖方边坡时,应该对当地的地质地形条件进行关注,并考虑边坡的植物覆盖情况,通过路堑的设置阻挡土墙。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边坡放缓,为植被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如果顶部平台和墙前较宽,在耕植土回填过程中种植草皮和灌木最为合理。同时,还要对高陡碎石和土质边坡削坡进行控制,其比例应低于1:0.75,并选择三维植被网进行植被的恢复,如果削坡难度较高,且土质边坡陡峭,应通过草种喷播的方式种植植被,并利用碎石边坡装饰。此外,还要将灌木栽植到路堤处,将具备良好固土效果的草种种植到砂砾边坡。在绿化立交区时,必须要使整个立交区被植被覆盖,沿着线路种植灌木,并通过设计,让植物起到视线引导的作用。禁止在主车道和匝道汇车区栽种遮挡性强的植物,以保障行车的安全。
        (三)取土场和废渣场的水土保持
        在取土之前,应该剥离表层耕植土,并采取集中放土的方式,将废渣土集中堆放在取土场中,同时使用袋装土做临时挡护。在后期治理取土场时,应该在外围设置截水沟,通过这种措施,使地表水汇集,避免地表水冲刷地面,引发水土流失。在取土过程中,应采取分级或分层取土的方式,避免取土后,边坡被雨水冲刷。在取土后,可以通过削坡的方式,改造取土场的地形,为绿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对废土渣进行合理使用
        在高速公路建设时,会涉及到大量的桥和涵洞施工,在这些工程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土渣,对这些废土渣进行合理使用,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问题。施工单位可以将其作为恢复植被的土壤,通过种植植被降低风力的影响。还可以利用这些废土渣,制造人工干流、排水沟以及防护栏,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预防。
        (五)采取蓄水措施
        高速公路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和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雨季,在这段时间内,降水会十分频繁,大量的雨水会汇集到地边,有些雨水会随着管道而排出,还有一部分雨水会停留在路面,对施工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有鉴于此,可以通过排水设施的设置,储存并利用雨水。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路面积水问题,还实现了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分析水土流失特点,针对不同发生部位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形成适合于高速公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既能有效地控制项目建设区内新增的水土流失,保护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高速公路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营。高速公路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施工现场的地形地势,故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的概率会随之加大。建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现象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彭雪芹.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分析及水土保持研究[J].江西农业,2019(14):55+61.
        [2]段斌楠.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研究[J].智能城市,2019,5(07):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