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防治措施 朱星星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朱星星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电力事业也有更好发展,表现最为突出的则是,人民群众的电能需求越来越多,电力系统规模越来越大。
        身份证:3206811987XXXX122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电力事业也有更好发展,表现最为突出的则是,人民群众的电能需求越来越多,电力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电力系统的扩大,存在的安全风险也就越高。为此,必须要加强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认识,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的电力电能。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性;防治措施
        1导言
        社会经济正在持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提高,各行各业对于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电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电力系统工作时,干扰因素有很多,因此,需要提高整体电力系统的安全程度,开展电力系统安全程度评估工作,针对性地进行防治,让人们的生命安全更有所保障,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得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电力系统安全性概述
        2.1内涵
        电力系统运行是否稳定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息息相关,具体而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不是达标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电力系统运作时,必须提高对抗故障的能力与水平。评价电力系统是不是安全的指标有很多,其中主要有电压稳定性与系统解列等。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的电力系统是基础和保证。具体而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电力系统在运行中承受故障扰动的能力。
        2.2分类
        对于安全的电力系统来说,主要类型有电力系统动态安全性与静态安全性。对于后者来说,如果按照不同参数对限制条件的满足情况进行分类,具体能够分成五种状态,即正常状态、危机状态、警告状态、恢复状态和紧急状态。
        2.3意义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升,为此电力系统中融入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而这种电力系统在提高智能化水平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安全性风险。如果电力系统存在问题,或者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甚至是外来因素攻击,则会导致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能力降低,也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的用电产生影响。为此,一定要加强电力系统安全性,做好各种防治工作,设立预警系统,也要准备应急方案;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在第一时间内消灭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为人民群众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
        3评价原则与分类
        3.1评价原则
        评价电力系统是否安全,目的是准确判断电力系统运营时质量达不达标,水平合不合格,以此为依据有效改善电力系统。评价电力系统是否安全时,评价工作必须科学客观、全面实用并系统,这样评估工作才能更加高效合理。
        3.2评价分类
        按照标准不同,安全性评价的分类也不尽相同。评价安全性的手段按照评价电力系统的时间和评价对象的关系,分成事前、过程、事后与跟踪评价。具体来说,事前安全性评价是指设计电力系统时的安全系统评估;电力系统工作时,针对过程进行安全性评价;在电力系统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对之前的状态进行安全性评价;跟踪评价指在相应的期限内,对电力系统进行跟踪调查就是跟踪评价。同时,还能够按照不同的评价手段与结果要求分成定量、定性与模糊评价。
        4电力系统安全问题的防治措施
        4.1提高电力系统安全保护意识
        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安全漏洞也随之出现,如果在电力系统中出现信息安全漏洞,则会降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为此,想要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程度,就必须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以此为基础,才可以更好地开展电力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提升。

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强化自身安全管理意识,学习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保护技能,以提高自身安全保护素养。为电力企业的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头学习电力系统安保知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并且电力企业还要招聘一些电力系统安全保护方面的人才,以从整体上提升安全防治工作的水平,为高质量开展安全问题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4.2重视电力系统密码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安全运行,就需要确保系统中网络信息部分的安全,也就需要强化信息密码的管理。当前,电力系统的网络化运行中,面对很多信息安全问题,最为典型的则是密码丢失不能找回,这就影响到其他工作,进而带来更多损失。所以,电力系统的密码设置时,必须对默认的密码进行修改,并提高密码破解难度;在设定密码之后,为防止密码丢失,或者被破译,还要不定期对密码进行修改。另外,增加了电力系统网络信息部分的安全性风险,加之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就需要强化电力系统安全防治工作,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安全风险,以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稳定性。
        4.3强化安全防治技术的投入
        在防治电力系统安全问题的工作中,不但要提高安全意识和强化密码管理,还要强化安全防治技术的投入,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电力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实现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也提升了安全问题的规避能力。而针对信息化方面的一些问题,像病毒问题、黑客问题,则需要一些信息安全技术,像检测报警技术、病毒防范技术、防止黑客入侵技术等,运用这些技术进行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的防治。
        4.4做好物理层面的防治工作
        电力系统也包括一些设备、设施,为此要保证这些安全运行,也就需要组织一些物理性防治工作。其一,则是做好避雷工作,避免雷电火灾对电力系统造成伤害。如果物理层面防雷措施不够到位,则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内设备、线路的安全,导致电力系统出现更大问题。所以,安全防治人员要能对设备、配线柜等进行检查,如果有问题存在,则要及时处理,防止雷电灾害的影响,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证。其二,要保证电力系统的机房环境满足要求。保持良好的通风性、整洁干净,还要避免辐射和电磁干扰,将这些干扰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其三,设备运用符合操作标准,电力工作人员要在操作过程中,详细阅读操作指南,避免人为问题影响电力系统运行。这样才能防止因出现设备性故障,而造成不安全运行问题的出现。
        4.5加强电网建设
        建设电力系统耗时长、难度大,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前期进行复杂的规划,建设时间很长,建设期通常超过六年,建设期长达十年的工程也并不罕见。但是我国使用电力系统的寿命只有30年,因为电力系统需要为全国供电,又因为要使用很久的时间,所以常常发生设备老化的问题。因此,为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需要重视电网建设工作。首先,筹建电力电网时,做到合理规划,提高安全意识,电力系统的结构要科学,这样才能安全运营。同时,需要特别重视对二次系统与远距离的输电网的建设工作,这样在本质上降低了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不会由于电力安全事故带来经济损失。其次,及时检查更新电力系统中部分老坏设备与输电线。电力系统中,需要选择可以使用比较久的输电设备,这样电力系统运作时,不会由于设备老化带来用电的安全隐患。加强构建电力系统,即便很复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但因为社会经济正在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必须要落实好建设基础电网的工作。从而提升电网建设质量和水平,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结束语
        面对可能存在与电力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一定要加强电力系统安全问题防治工作,设立预警系统,也要准备应急方案,从多个方面保护电力系统,为其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严康.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状态下电力调度深析[J].湖北农机化,2019(21):149.
        [2]曾庆磊,甄延勇.探究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防治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377.
        [3]康晓明.现代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