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绿色勘查技术现状及应用 曹国栋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曹国栋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0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地质勘查行业也在快速发展,但是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时,难免出现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为了贯彻绿色发展观念,文章就绿色地质勘查技术在山水林田湖草理念下的现状及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地质勘查;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1地质勘查的基本步骤
        地质勘查主要需要以下步骤:其一,由专业人员设计草图。实际上,地质勘查主要是为了调查某一区域的地质条件,为稳定地质环境提供数据支撑。其二,初始设计。一般来讲,工程勘查是为了选择最佳的施工点,并对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在该阶段,应结合勘探、地形测绘等工作,保障初始设计的精确与效率。其三,工程施工图设计。在该阶段,相关人员应将收集的各种地质条件进行编录,长期观察地下水情况,判断可能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并设计施工图纸,为工程地质勘查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1.1生态文明新时代强调的是整体观和系统观
        以区域生态功能特征统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式、系统性、全方位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所以,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有机结合,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立足生态系统完整性,进行统筹部署才能符合新时代下的新要求。纵观地质工作发展史,地质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扰动)较为轻微。根据地质工作特点认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质工作对局部植被、土壤、地形地貌、水有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对其他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轻微或无影响。
        1.2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
        要根据矿山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矿一策”确定主要修复任务。首先,要解决采矿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以保证安全。其次,恢复土地、林草植被和解决水土污染,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使生态系统达到自我运行的标准,体现生物多样性。需要注意的是,不应以建设矿山公园为名大搞“盆景”建设。
        1.3如何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下的露天矿山修复工作
        首先要应做到规划引领,从指导思想、编制背景、矿山生态环境状况、治理目标、规划分区、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明确废弃矿山治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可以按照重点治理区、次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的规划分区,分步骤、有侧重的实施治理;在治理方法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废弃矿山环境现状明确自然复绿、平整复垦、充填复垦、台阶绿化、客土喷播绿化、特殊修整、高大乔木遮挡等治理方法。其次,强化制度机制保障、因矿施策分类治理。可以把废弃矿山治理与生态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业平台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有机结合,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治理效益最大化。
        2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中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
        2.1地质勘查综合技术的应用实践
        一是利用浅层钻探法取代传统地质勘查中槽探技术的应用。二是根据地势高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勘查方法,选择合适的勘探工具,其中地势高度<400m时选择样品钻探技术,钻探过程中减少大型钻探工具的应用,主要以使用轻便钻机为主;当地势高度处于400~500m的范围内时应选择定向钻探技术或多项斜孔钻探技术,取代传统的平面钻探技术;当地势高度>500m以上时,由于是展开深度地质勘查应选择坑道钻探方法,其具有与传统平面勘探技术的相同功能、效果。三是不断研发新型环保液,以便提升污染物质讲解速率与效果,并针对富水层水质保护研发专门的环保液。


        综合以上技术方法,在地质勘探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出绿色环保的作用,例如,通过液体坑道钻探技术的应用,可以结合地势高度选择合适的设备,并且能够沿着倾斜方向直接通过样品的钻探,减少设备应用范围,从而减少对其他地区的扰动,并且减少了因地质勘查而开挖与修筑道路的面积,减少了对生态用地的占用。总结来看,绿色地质勘查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以下效果:一是斜孔勘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因勘查而开挖的工作量,对提升勘查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减少了对地表的破坏。二是简化了地质勘查的流程,减少因勘查而展开的修路或辅助设施修筑工程,有效缩短了整个地质勘查的实践,也能够发挥出提升地质勘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时,也能够减少地质勘查工程中的安全隐患。三是因地质勘查活动的简化以及技术的升级有效地减少了地质勘查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
        2.2生态环境的修复方法与管理技术
        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会对土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现象产生。因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与管理的主要对象则为土壤和植被。对土壤和植被的及时修理与管理能够有效地缓解土地沙漠化以及扬尘污染等问题。
        2.2.1土壤的治理与改良
        土壤的修复与治理是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环节,它是确保植被修复的必要前提。若想做好植被的修复与管理工作,土壤的治理和改良必须确保取得良好成效,否则,将会给矿区植被的修复和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1)化学方法。矿山尾矿及废气矿中含有的有机质以及含氮、磷、钾的物质用于农业生产,能够增强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力的生产。这就需要通过化学手段的辅助,将矿源开采时的废弃物变成土壤的添加剂,不仅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同时还可降低废弃物中有毒物质的毒性。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有机肥时,要根据不同土壤的科学研究结果,加以实践,挑选出合适的肥料。除了有机物,矿产废弃物中的无机添加剂也能适当改良土壤,如煤灰、氯化钙、硫酸以及石膏等物质。
        (2)物理方法。用物理法治理土壤指的是在治理和改良土壤的过程中,土壤物质的各成分并没有收到改动,改动的只是土壤中各组分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通过优化土壤结构使其逐渐朝其原有结构恢复,从而达到改良土壤物理特性的目的。土壤矿区的表土容易流失,因此物理法能够通过覆盖、培育并维持表土,有效控制减少表土流失,优化土壤结构。
        (3)生物方法。生物法治理土壤指的是通过种植植物或者培养微生物以及放养动物,改变土壤结构和组分,从而达到修复改良土壤的目的。因此,生物法又分为植物修复改良、微生物修复改良和动物修复改良。在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管理中,生物法不仅效果好,而且还经济环保。尤其是微生物修复改良土壤,这种方式以获得多个成功实例,深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2.2.2植被的修复与治理
        植被恢复与治理中,树种的选择最为关键。因为选择树种不仅要考虑其具有的功能和效益,还要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优先选择优良的树种。良好的树种应具备生长快、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以及能够固氮的树种。当然,在挑选和种植树木前,对土壤进行pH值、温度以及含水量等条件的调查是必不可少的。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只有在植被得到修复后,才能逐渐恢复矿区原有的景观。
        结语
        生态环境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当地的社会自然环境和长远规划出发,同时结合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矿区废弃地的类型和特点,采取地质勘查技术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修复,使矿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人类活动和遵循自然规律相互协调,促进和谐社会建造,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书云,王菲.绿色地质勘查综合技术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08):212+214.
        [2]贺昕宇,刘海鹏,王行军,薄贺天,段玲,康敏.新形势下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31(08):44-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