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顺磊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844200
摘要:近年来,城市高层建筑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为了节省施工时间,提升建筑整体稳定性,高支模施工技术逐步在土建工程当中得到普及应用。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极易发生高空坠落或者失稳坍塌等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应当熟练掌握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并在现场施工当中不断优化技术工艺流程,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在确保高支模施工质量的同时,将高支模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降到最低点。因此,本文将着眼于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予以阐述。
关键词:土建工程;高支模技术;应用
1 引言
在目前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其具有相对较高的施工技术难度,通常会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来应对,而且此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也直接影响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安全。但是此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难度,需要结合施工计划的要求以及此施工技术的标准规定,做好每个环节中技术要点的严格控制。
2 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定义及概述
高支模施工技术一般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8m时的模板及支撑结构的搭支施工技术[1]。相关文件规定: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2]。高支模工程施工属高空作业,是工程项目中应予充分重视的风险点,在施工中应配置专业人员来进行监管,且需通过在工程中的合理规范应用,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3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运用
3.1 施工前的检查工序
高支模施工技术难度系数较大,安全风险等级较高,据统计数据表明,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因高处坠落以及模体坍塌发生的安全事故比例占据整个施工过程安全事故的65%以上。因此,首先,检查高支模架体整体结构方案的平、立、剖面图纸以及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图纸与专项施工方案内容相符。比如梁下立杆与板下立杆间距是否同步,是否设置剪刀撑,板与梁侧交接处的模板构造是否可靠等。其次,检查高支模采用的钢管以及扣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是否存在锈蚀或者弯曲变形现象,扣件类型以及扣件重量是否与施工方案相符。然后,髙支模的核心是模板的支撑系统,在计算荷载时大多考虑的是垂直向下的重力荷载,对侧面其它荷载考虑较少,为了避免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侧向受力,破坏支撑系统,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先考虑到保证髙支模的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最后,专业技术人员应结合工程实际和类似经验,依据现行规范、规程进行高支模施工方案的编制;高支模施工方案应严格落实复核审批规定,且须经过专家论证、对专家论证所发现的问题要切实修改完善。
3.2 高支模支架搭设
(1)立杆支设。立杆底部宜设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垫板连续长度不宜少于2跨。扣件连接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接头应采用对接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一步内,不同步的2个相邻接头在竖直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上部顶托螺杆伸出钢管不得大于300mm,下部底座螺杆外露钢管不宜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大于3mm,安装时保证上下同心;严禁将上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2)水平杆搭设。架体必须连续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和水平杆;扣件连接时,纵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按要求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在每一步距处应各设纵横向水平拉杆一道。模板支撑架不得直接搭设在外架体系上,且不得与落地外架及其他作业架连接。(3)剪刀撑的设置。
在高支模架四周应由下至上设立竖向连续剪刀撑,中间每隔约4.5m应在纵横向加设竖向连续剪刀撑,其宽度一般为6m;并在梁下第一步水平杆、扫地杆处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较高的支模架沿竖向每隔4.5m加设1道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在45°~60°。剪刀撑斜杆与立杆或水平杆的每个相交处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需在大梁支撑两侧加设竖向连续剪刀撑。当架高在8~20m时,相邻的竖向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超过20m,之字撑改为连续剪刀撑。
3.3 混凝土浇筑
房建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安装过程中,混凝土浇筑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1)选择管道泵来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浇筑时应当极力减小冲击荷载,并次序均匀增载,为此,可以将轮胎等弹性材料垫在梁上,达到管道泵运作减震的效果。(2)框架柱先进行浇筑,再绑扎梁板钢筋,后浇筑梁、板混凝土,以便于整体支撑架和柱连接在一起,提高整体稳定性。(3)梁板混凝土浇筑从两端向中间对称浇筑,避免荷载不对称致使支撑架体倾斜或失稳。浇筑过程中需要及时移动管道泵,混凝土虚铺厚度控制在设计标高+0.150m以内,并需随浇筑随振捣摊开,以免局部堆载过高,造成局部荷载过大。(4)混凝土浇筑期间,需要安排人员时刻关注模板、支撑等是否出现移动现象,假如发现有移动,应当马上暂停浇筑工作,并在浇筑完部分混凝土凝结前移动部位调整好,再重新开始浇筑。(5)泵站、浇筑现场之间进行通讯,只采用指示灯和对讲机的方式,以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顺利推进。(6)时刻秉承安全原则,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中,安排人员检查支架和支撑状况,假如有下沉、松脱、形变或异样响声等出现,需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再重新施工。
3.4 高支模施工拆除环节
拆除实施之前要保证所有细节工作到位,然后分步骤进行,具体如下。(1)侧模的拆除,需要先确保构件表面和棱角不会因其受损才可着手操作。(2)拆除低模梁长大于8m时,需保证混凝土强度为100%,梁长不大于8m时,需要保证混凝土强度为75%,而悬臂构件,需要达到100%可动手拆除。(3)板底模不大于2m,需保证混凝土强度为50%,板底模大于2m且不大于8m时,混凝土强度需为75%,板底模大于8m时,混凝土强度须为100%,才可动手拆除。(4)拆除柱模,需要先将拉杆拆除,再卸去柱箍,以撬棍慢慢撬动模板,使模板脱离混凝土,再分部分运下去。(5)拆除墙模板,应先将穿墙螺栓卸下,再除去水平撑与斜撑,以撬棍缓缓撬动模板,使模板和墙体分离,再运送离开,不能随意往下抛扔。(6)拆除楼板和梁模时,需先将楼板底模拆出,再拆下侧板摸。拆出楼板模板,要先卸除水平拉杆,再将模板支柱拆掉,只每排剩余1~2根支柱暂不拆除。拆除人员需站在拆除完毕空旷地区,将周围剩下的支柱拆掉,保证木档能自由掉下,再以钩子勾住拉下模板。在模板全部拆下后,应聚拢在一起,统一运出堆放,堆放高度不能超过2m。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建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整体工程的施工效率。本文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原理以及施工操作方式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案。今后,还需要加强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研究,要不断地提升技术的应用功能,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亚.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5):208.
[2]曹志宇.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3):74-75.
[3]江赣州.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6):1-2.
[4]梅亚敏.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排架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8(04):64-65.
[5]孟令进.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8(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