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爱游戏是幼儿的本能,幼儿通常是通过游戏去探索世界的。游戏不仅是儿童需要的,也是幼儿教育所需要的。近年来幼儿园开始注重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开展,为了增加音乐学习中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幼儿园音乐课程质量,如何使幼儿更好的接受音乐的熏陶,如何将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落实到实践中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
前言: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接触世界的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了解并探索他们未知的一切,音乐又是五大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幼儿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游戏化是遵循幼儿游戏的本能,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让幼儿通过游戏去感知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参与其中从而感受音乐的快乐。
一、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价值
传统的幼儿音乐教学重视学唱、歌词记忆,忽视了活动兴趣的培养,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幼儿丧失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造成了幼儿学习兴趣的流失。
音乐教学游戏化,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表演方式将动听的音乐进行转化,可以让幼儿轻松的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使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教师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音乐活动中释放自我、表达自己。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一方面符合幼儿的生理需求,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给予幼儿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水平,增强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让幼儿敢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为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特征
(一)自由的游戏化环境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如何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支持成为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参与到教学之中,适时的介入指导,对于幼儿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从而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和进步。
(二)选择有趣的活动内容
幼儿经验的获得通常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的兴趣所在,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加之趣味性的设计,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幼儿学习动机。
(三)充分的活动设计
教学流程一般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是物品上还有精神上的准备。教师要在课前设计主题,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课题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创设。课堂中,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结合幼儿的相关经验,进行“生成性”活动设计。教师要对课程的总体方向有个宏观的把握,但不能被设计好的教案束缚。课后,则需要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评价,以便于教师积累经验,促进能力的提升。
(四)真实、准确的活动评价
教师要在课堂中对幼儿进行细致观察,更真实、准确、全面的评价幼儿的发展,以便在课程评价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做到因材施教。
三、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现状
(一)对游戏缺乏正确认识。现如今幼儿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大都与游戏化的方式结合,但是究其根本,什么是音乐教学游戏化,如何运用游戏到教学活动中,如何促进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很多教师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将游戏与音乐分裂开。
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将游戏运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未能体现游戏化,或者仅仅是单纯的重复,或者游戏活动设计过于复杂无法让幼儿真正参与其中,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从而无法真正提升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教师对音乐教育目标认识不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实施音乐教学游戏化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幼儿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但是,很多教师不能够充分理解教育目标,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内心感受,剥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多的关注幼儿音乐技能的培训,使幼儿丧失了艺术兴趣。
(四)音乐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大都根据已有教材进行选择,内容单一且固定,缺乏趣味性,使幼儿无法提起兴趣。或者组织的游戏与教育内容相关性不高,无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并不是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体现。教师应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丰富且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五)忽视幼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大都会利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受到教师的影响,幼儿只能被动的参与到游戏中,不能真正的让幼儿基于自愿、自由、自主的原则参与游戏,不能真正的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导致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参与游戏中。
(六)家长、社会对音乐教学游戏化的误解
大多数家长认为:玩物丧志,因此家长们更加注重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家长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内容,因此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发展增加了阻碍。
四、推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任何行业都需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尤其是幼儿园教师面对具有天马行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幼儿,更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作支撑,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教师对于课程设计要积极思考,加强学习,使游戏真正的运用到教育活动中,加强游戏和教学的关联,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得提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加深对音乐教学活动化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园内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促使教师真正将教学游戏化的理念内化并运用到实践中。
(二)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
教师要基于趣味性,开展音乐教学游戏化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游戏化方式,将游戏权利交给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自主、自由、愉悦的游戏环境。不要过度的重视技能,使幼儿丧失了对于艺术的兴趣。
(三)要进行全面的评价
教师要充分、正确、全面的了解、观察幼儿,不片面化的评价幼儿,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其发展,教师的评价应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学习,同时增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化的评价方式,设计一些竞技类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观察,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幼儿的发展状况,还可以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去提升自己。
(四)提升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认同感
定期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理念的宣传活动,组织亲子游戏,家长课堂,让家长深入到园中,真正感受到游戏带给幼儿的帮助,消除玩物丧志的顾虑,从而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结语:
目前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教师应将游戏贯穿于幼儿音乐教学实践当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经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终身发展奠基。
参看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许卓娅.儿童音乐发展与研究[M]江.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华爱华.幼儿园游戏理论[M].上海: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