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摘要: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优势十分明显,必然会对未来战争造成重大影响。许多军事强国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研发方向,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从人工智能对我陆军的影响及相关建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期为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陆军;装备
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军事技术竞争的焦点,许多国家尤其是军事强国都将人工智能武器的研发摆在国家战略位置。2019年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启动“美国人工智能倡议”,旨在从国家战略层面调动更多联邦资金和资源用于人工智能研发,以应对来自“战略竞争者和外国对手”的挑战,确保美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2019年2月27日,据俄罗斯总统网站报道,俄罗斯将于6月中旬完成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制定,以加强对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投资和支持。日本方面,为强化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日本防卫省已经决定从2021年度起,在控制自卫队网络防御部队信息通信网络的系统中引入人工智能。因此,我军必须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使军队尽快由信息化迈向智能化。
一、人工智能对我陆军的影响
(一)可增强陆军单兵作战能力
一方面,人工智能可应用于辅助瞄准系统,将目标搜寻、识别、分类、瞄准等任务部分或全部地交由人工智能装置完成。人工智能机器具有功能强大、不知疲倦、完全服从命令的特点,可以极大地减少士兵的任务量和精力消耗。同时,由于智能瞄准系统比人眼的精确性、可靠性、稳定性高得多,命中率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另一方面,单兵系统的摄像和定位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整个作战班组或团队即时共享信息,增强团队的协同感和战场环境感知能力,从而增强集体战斗力。世界各国都在单兵系统研发上加大投入,美国有“塔罗斯”单兵系统,可大大减轻士兵负重,提高行动效率;俄罗斯研发的“战士-3”系统,集瞄准、指挥、外骨骼等多项人工智能尖端技术于一体;法国的FELIN系统配备无人侦察设备和作战局域网,可实现团队即时信息共享,提高联合作战能力。
(二)会带来认知电子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在军事领域应用,军事装备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其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大大增强,因此有必要提高电子战装备的认知能力。这是一种全新的以自主学习和智能处理为核心的电子战形态。美军为保持其在电子战领域的强大优势,将认知的概念与武器装备结合,创造了认知电子战的概念。认知电子战将电子对抗活动中机器智能的能力描述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推动了智能化电子对抗系统的研究与开发。[1]
为将制电磁权牢牢抓住,世界各国都努力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电子战装备当中,常规的电子战作战方法越来越难以发挥期望的作用。因此,为了及时适应电子战新形态,掌握作战新思想,在未来电子对抗中掌握主动权,必须加大对认知电子战研究。
(三)能使装备保障更加高效
人工智能会带来保障决策、保障方式、保障力量结构的深刻变化。
首先,在装备保障决策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高效地处理由于信息化带来的海量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能极大地提升对装备信息的采集能力,自动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搜索、甄别、过滤、监测、跟踪以及处理。从而使装备保障决策更加全面、准确、自动、高效、智能。
第二,在装备保障方式方面,能够进一步实现“平战一体”,即生产方式与作战方式更加趋于统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能够更加全面、快速地阅读战场态势,对装备保障需求的预测能力更加精准。同时,人工智能中的诊断技术,能够提高装备的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能力。
第三,在装备保障力量结构方面,人工智能使得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分析能力大大增强,领导决策层可以迅速、精准甚至直接地获取较低层级的信息,从而使装备保障力量结构更加扁平化。
这种趋于扁平化的结构比以往传统的结构更有优势,因为可以减少指挥层级、简化操作环节、提高保障效能。
(四)可增加陆军装备多样性
我军在向机械化、信息化稳步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认识到无人智能车辆的重要性。一方面,人工智能是一种赋能技术,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军事装备的高度融合作为陆军武器装备的一个发展方向。美军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武器装备的发展速度是快速的。美军已经实现无人机自主的目标识别和跟踪功能,目前正加大研发实现无人机对大范围目标的识别和跟踪功能。另一方面,在战场上将机器逐渐取代人类成为作战的主体,只保留人类开战和停战的决策权力,是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高效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电话网络,甚至可随意启用世界各地的监控摄像头,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识别、筛选和跟踪,在接收人类指令后,可对目标实施相应处理。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机器人也极有可能投入战场。早在2012年,美军研发的X-47B无人机已经可以实现在没有任何人员操作、指导的情况下,在航空母舰上自主地起飞和降落。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必然会使无人车、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并被应用于战场,从而增加陆军武器装备的多样性。
二、关于我军智能化的对策建议
(一)要做好长远统筹规划
智能化建设不能各自为政,应当有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一是应当在军委层面设置统一的指导机构,专门负责设计制定我军智能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二是智能化建设需要使院校、部队、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发力。三是做好统一的监督考评工作。使智能化建设水平与岗位晋升、评功评奖和经费发放结合起来,刺激人员为智能化建设做贡献的积极性。
(二)要使我军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同步进行
当前,我军信息化建设落后于主要军事强国,且还远未完成。信息化与智能化虽然是逐次提升的递进关系,但也不是简单的递进,而是替代递进。我们应当认识到,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基础,智能化是信息化的引领。从发展阶段上来说,是先有信息化,再有智能化。但是对于具体的装备和系统而言,当从信息化进化到智能化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信息化,而进入了智能化阶段。对于军队的整体建设来说,信息化与智能化不仅理论上可以并行,事实上也可大量存在。对我军而言,这也是快速实现智能化的必然选择。
(三)要重视指挥控制系统建设
指挥控制系统是在信息化条件下起基础性支撑作用的部分。在未来战场上,指挥决策的效率对战争胜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军的所谓第三次抵消战略中,首次将指挥决策的优先级置于武器装备之上。美军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我们要加大对指挥信息系统及其运用的研究,争取逐渐缩短与西方强国的差距,后来居上。
(四)要关注无人作战方式的运用
在陆军作战环境中,无人车与无人机的应用前景最为广阔,需要加强其作战使用与协同问题的研究,使我军的智能化成果尽快实战化。随着战场经验的丰富,美军无人机作战运用方法日益纯熟。在功能上,具备侦察、监视和目标定位多种功能;在打击效率上,实现快速打击;在协同上,可以与有人战机混合编组,高效协同作战;在任务种类上,可执行反恐、支援特种作战、一机多用、空战格斗等多种任务。
三、结论
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告诉我们,我国军事实力要走向世界前列,就必须把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视为应当认真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必将对军队的编成、武器装备、作战理念产生重大影响,从根本上改变未来战争的方式。[2]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广泛应用于军事,人工智能武器必将大规模应用于战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我军若想在未来战场不受制于人,就必须认真研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陆军武器装备、战斗保障和战法战术造成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蔡亚梅.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发展[J].智能物联技术,2018,1(03):41-48.
[2]杨晓楠.让人工智能成为提升国防实力的助推器[N].解放军报,2018-07-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