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长安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15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道路软基处理的设计和沉降的重要性,对道路软基处理的设计进行说明,做出道路软基沉降控制方法的分析,希望对我国道路软基处理的设计和沉降控制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道路;软基处理设计;软基沉降控制
一、道路软基处理设计和沉降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对路基变形的要求较高,既要保证路基填筑过程中以及路堤在永久荷载作用下地基的稳定性,更要减少或消除工后沉降量,避免桥涵与路段连接处出现过大的沉降差或沿路段纵向、横向的不均匀沉降,防止道路运行后出现桥头跳车、路面不平整和开裂损坏等现象。控制引起路面变形的工后沉降量是一个关键,设计时应准确推算最终沉降量并求得路堤在不同历时加载强度下地基的固结度。由于市政道路成带状分布,线长且跨越的地质条件较多,推算结果是否与实测值相符涉及诸多因素,如地质勘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等,这些都关系到工后沉降量控制的成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土工试验成果总表以及按标段的分层试验成果统计表是作为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依据。但对于天然地基土,即使取自同一分层的土样,它们的试验指标差异也很大,这是各个土样自身性质差异的反映,不能完全归结于试验误差。当把这种分层统计指标或代表性压缩曲线推广到全标段沉降计算时,经多条市政道路实践证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成果有较大的差别,甚至严重失真。为了减少因土体性质差异造成的计算偏差,采用合理的勘探思路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中可采用较多的鉴别孔进行普遍勘察,并与技术孔相结合,选择具有操作简单、性能良好的鉴别孔对全线软土层,特别是土层变化复杂地段进行详细划分,通过十字板或静力触探等试验确定软土层的深度和范围,测定某项土性参数。通过各项土工试验掌握备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以提供基础的设计参数。技术孔的位置应在构造物(桥、涵、通道)或土层变化复杂的地段进行选取。
二、道路软基处理的设计分析
1、做好路基路面设计。①勘察市政工程经过的路线,如果离河床水系较近,应考虑改道,其次探明路基中软基的面积、厚度、软基土质的粘合性和含水量。②对软基的处理,首先在软基中加入垫层设计,垫层可以稀释软基中的水分,从而使软基和路面避开雨水的浸泡,造成下陷、裂缝现象,其次增加软基的透水性、坚固性,防止热涨冷缩现象,特别是有利于防冻问题的处理。③在软基中设计排水通道,对地面水和地下水进行拦截和引流,排出路基,消除地下水对路基内部的伤害,稳固路基路面。
2、应用换土垫层的设计方法。在进行垫层设计时须尽量满足因建筑物对地基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有关要求,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性。在垫层设计中它的内容主要就是确定垫层断面的宽度以及厚度,还应有足够的厚度可以换填因被剪破的软土层;具备足够的宽度是可以预防垫层有可能向两侧挤出的问题。在排水垫层要求必须形成排水面,从而可以促进软土层的固结。所以通过实践表明,由不同的换填材料在沉降以及承载力上基本是相同的,也可通过近似砂垫层的方法设计加以计算。①在确定垫层的厚度时应以垫层的底面处的自重压力在同附加压力之和,不能超出同一标高处的软土层地基的承载力所要求的设计值标准。②在确定垫层宽度时必须要满足应力扩散的标准,在垫层的顶面每边所超过基础底边不能小于300mm,在垫层底面的两侧向上进行放坡,在确定整片垫层的宽度时可以根据施工时的具体要求做适当的放宽处理。③由于换垫材料各不相同,所以垫层一般分为砂、素土垫层、砂石垫层、以及碎石等材料。因此在选择时,应选择级配较好以及质地较坚硬的的材料,以中、粗砂为好,也可以掺入一定量的碎石等,且分布要均匀。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土工试验成果总表以及按标段的分层试验成果统计表是作为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依据。但对于天然地基土,即使取自同一分层的土样,它们的试验指标差异也很大,这是各个土样自身性质差异的反映,不能完全归结于试验误差。
当把这种分层统计指标或代表性压缩曲线推广到全标段沉降计算时,经多条市政道路实践证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成果有较大的差别,甚至严重失真。为了减少因土体性质差异造成的计算偏差,采用合理的勘探思路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中可采用较多的鉴别孔进行普遍勘察,并与技术孔相结合,选择具有操作简单、性能良好的鉴别孔对全线软土层,特别是土层变化复杂地段进行详细划分,通过十字板或静力触探等试验确定软土层的深度和范围,测定某项土性参数。而在控制断面则以技术孑L作为原状取土孑L,通过各项土工试验掌握备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以提供基础的设计参数。技术孔的位置应在构造物(桥、涵、通道)或土层变化复杂的地段进行选取。
三、道路软基沉降控制方法
市政道路设计中软基处理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只有将这些原则切实的落实到市政道路设计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也了解了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来选择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那么在选择软基处理方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接下来,笔者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概述,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注意路基的稳定。市政道路路基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寿命的长短,市政道路的地基不能因为荷载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失稳,更不能因为路基的变形而造成其他设施的变形:第二,如果地质不需要软基处理方法,那么就要尽量避免因为路基沉降而导致构造物的损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提前填筑路基,待其完全沉降后,再考虑修建构造物的路基;第三,对市政道路路基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的沉降量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定,尤其是高级公路对其规定更加的详细,比如一般使用年限为15到20年的公路,路段沉降量通常情况下要求为30厘米,桥头沉降量为10厘米:第四,虽然国家对公路在使用年限内的沉降量有一定的规定,但是在软土较厚或者该地区存在大面积的软土时,要想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是比较难的,那么在市政道路设计时就要想到对路基进行超载预压或者修筑临时的路面等措施,以保证公路的使用年限;第五,有些的软土地基没有硬壳层或者硬壳层的厚度不够,在这时就不应该直接修建低路基,低路基的标准一般为2到2.5米,因为这种高度的低路基如果出现交通荷载,就非常容易使路面出现不平均的沉降,这种情况在重型车辆通过时,会给路面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软基处理主要是针对软土而言,而软土主要就是指那些强度不高而压缩性却很高的软弱土层。软土本身就具有水量丰富、强度不高的特性。但是在具体的设计时,要根据地质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市政道路设计中的软基处理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为以下几方面:地基条件、环境条件以及施工条件。对这几个条件进行综合的考察,利用动态设计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软基处理方法作用。
四、总结
软基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施工问题,它不仅会对市政道路路基的承载能力进行影响,同时也会对道路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在大规模施工前进行现场试验,以验证该处治方法的可靠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认真测定基底的承载力,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投资和工期要求,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技术,同时一定要采集路基施工后的沉降数据,为今后的市政道路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丽.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9(11):179-180.
[2]魏承锋.实时监测水泥搅拌桩在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J].低碳世界,2019,9(11):239-240.
[3]陈孝良.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7):122-123.
[4]李犇.市政道路路基设计中的软基处理问题[J].门窗,2019(16):150.
[5]邢细致.市政道路软基综合处治方法及施工监测措施[J].门窗,2019(1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