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机械加工技术 阮雪飚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阮雪飚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的能源逐步向煤、气、电转变,秸秆成了废弃物,或常年堆积,或就地焚烧,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整洁。因此,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机械加工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秸秆加工机械化水平,提高秸秆利用率,增加畜牧饲养量,改善和保护环境,节约和利用能源,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扬州牧羊唯美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的能源逐步向煤、气、电转变,秸秆成了废弃物,或常年堆积,或就地焚烧,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整洁。因此,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机械加工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秸秆加工机械化水平,提高秸秆利用率,增加畜牧饲养量,改善和保护环境,节约和利用能源,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机械加工技术;措施
        引言
        新形势下,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发现当前该项工作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宣传力度不足、经费不足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农作物秸秆资源特点
        1.1地域性特点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农作物面积宽广,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农作物有着十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西部地区常见的农作物秸秆主要是甘蔗以及棉花等秸秆;长江流域常见的农作物秸秆则主要是小麦、水稻以及油菜等秸秆;东北地区最常见的农作物秸秆是小麦、水稻和高粱等秸秆。
        1.2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成本高昂
        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减少其不良处理方法对当地环境带来污染。我国目前农作物秸秆的收集工作,主要是机械收集以及人工收集相互结合的模式。机械收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节约人力资源,并且其收集打包农作物秸秆的质量更高,但是其只能适用在机械化程度高的地方,受到了农作物播种地的地形条件的约束。人工收集成本更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通常使用在山地丘陵等机械程度低的地区。综合起来,我国当前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的成本高昂。
        2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机械加工技术
        2.1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资金力量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上级政府部门就要充分的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开发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同时要加强对利用技术的研发,并建立示范基地,保障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有序进行。除此之外,要重点做好对秸秆还田、秸秆栽培食用菌以及秸秆肥料方面的技术、设备投入补贴力度,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在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对于环境所带来的污染的同时,实现对秸秆资源的生态化、环保化应用。
        2.2机械化秸秆微贮技术
        机械化秸秆微贮技术即利用机械技术将变黄和晾干的秸秆等草类揉丝,再加入一定的水和微生物发酵剂后,搅拌均匀,放入密封的容器(水泥窖、土窖)中贮藏,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的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其特点一是成本低,效益高;二是消化率高;三是适口性好,采食量高;四是秸秆微贮饲料制作季节长,与农业不争劳力;五是保存期长。(1)工艺条件。功率不低于30kW的三相电源,作业场地应地面平整与开阔、便于存放原料,附近水源充足。作业现场有50m2且整体高度>3.2m的水泥地面厂房,这些是必须条件,此外该存放地还必须选取没有坑洼且较高和开阔的场地。(2)工艺路线。秸秆揉碎→菌剂溶液复活→入窖(喷洒)→压实→封窖→发酵→出窖→饲喂。(3)技术要点。①秸秆切短。用于微贮的秸秆机械切短长度应为3~5cm。②秸秆入窖。在窖底铺放20~30cm厚的秸秆,均匀喷洒菌液水,压实后,再铺放20~30cm秸秆再喷洒菌液压实,直到高于窖口40cm再封口。配好的菌液不能过夜,当天一定要用完,一般1m3麦秸可用250~300kg的菌液。③添加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1000kg秸秆加1~3kg玉米粉或麸皮,铺一层秸秆撒一层。


④贮料水分控制和检查。在喷洒和压实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秸秆含水量是否合适,抓秸秆试样用双手扭拧,若有水往下滴,其含水量约为80%以上,若无水往下滴,松开手后看到手上水分明显的为60%,感到手上潮湿的40%~50%。微贮含水量要在60%~70%。⑤封窖。在秸秆分层压实直到高出窖口30~40cm,再充分压实后,在最上层均匀洒上食盐粉,食盐的用量为250g/m2,其目的是确保微贮饲料上部不发生霉烂变质。盖上塑料膜后在上面铺上20~30cm厚的麦秸,覆土30~50cm后封窖。⑥秸秆微贮饲料品质的鉴定。封窖30d即可完成发酵过程。可根据微贮饲料的外部特征,用看、嗅和手触摸的方法鉴定贮料的好坏。优质微贮饲料,青玉米秸秆色泽呈橄榄绿,麦秸呈金黄褐色,带醇香和果香气味,触摸手里感到松散,质地柔软湿润。⑦开窖。开窖应从窖的一端开启,从上至下垂直逐段取用。每次取完后,要用饲料薄膜将窖口密封,避免空气接触,以防二次发酵,发生变质。
        2.3青贮
        将收获的农作物秸秆,用相关工具将其切成1~2cm左右长的小段,并将其通过晾晒或者干燥处理,尽可能地控制其含水量,并将其装入密闭空间内或者塑料袋当中,尽可能地将其压实进行密封处理,等到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开袋处理,将其给牲畜当做饲料。
        2.4微生物发酵和酶解技术
        微生物发酵和酶解技术应用于秸秆饲料的开发是最安全的方法,也是提高秸秆饲料营养价值必不可少的步骤,主要作用是利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成葡萄糖和木糖;或者利用微生物发酵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供菌株生长,提高秸秆饲料中菌体蛋白、益生菌和益生因子的含量。利用添加酶制剂酶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糖化秸秆生产的最有效的途径。目前生物处理法存在的问题是:①缺乏有效的木质素降解酶产品或价格昂贵,通过微生物发酵对木质素的去除效率(约30%~45%)低于化学方法处理(70%以上);②纤维素的高聚合度和结晶度使酶和纤维素的接触面降低,阻碍纤维素酶解。因此,单独的微生物发酵和酶解处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微生物发酵和酶解之前,适当的物理、化学预处理是必需的,进而去除木质素,破坏纤维素的结晶度和聚合度,使长链纤维素断裂成小分子链,增加酶的接触面,促进酶解。微生物发酵利用菌株自身产酶功能,酶解纤维素成还原糖,并利用还原糖以满足自身生长需求,同时利用无机氮转化成菌体蛋白,所以微生物发酵秸秆中糖含量降低,蛋白增加。利用氨化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使产物中粗蛋白含量由3.15%提高到24.99%,真蛋白含量由2.30%提高到20.21%。利用多种霉菌联合酵母菌发酵稻草,粗蛋白含量提高261%。
        2.5黄贮
        对于一些已经晒干的农作物秸秆,直接喂给牲畜食用,会导致牲畜对饲料产生抗拒的食用情况,秸秆使用率很低。可以经过黄贮后,尽可能改善牲畜农作物秸秆的食用量。具体使用方法是将晒干农作物秸秆尽可能控制在3~4cm的长度,然后将其放在密闭容器里,加入适量温度的水,进行密封处理,直到2天之后再进行加工处理,作为饲料喂养给牲畜,可以更好的提高牲畜食用农作物秸秆的程度。
        3结语
        总之,秸秆饲料化利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农业、畜牧业、工业等多个领域,同时受技术条件、动物机体、人类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秸秆饲料在畜禽尤其是单胃动物中生产和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它不仅需要畜牧工作者致力于营养价值转化,同时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共同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文志.作物秸秆还田的综合评价[J].现代化农业,2008(2):17-19.
        [2]胡海生.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08(6):159.
        [3]陈俊才,陈船福,陈敬东,等.小麦田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初探[J].耕作与栽培,2006(6):25+13.
        [4]薛其荣,李兴如.氨化秸秆饲喂牛羊[J].现代畜牧科技,2016(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