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赵金花
[导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棉花常见的病虫害,结合不同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选用切实可行的防止技术。
        河北石家庄  行唐县农业农村局  050600
        摘要:本文介绍了棉花常见的病虫害,结合不同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选用切实可行的防止技术。棉花病虫害防治,利用抗病种类,展开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态调控为中心,成虫诱杀为要害,科学合理用药为要点的棉田有害生物生态操控,达到棉花高产、棉农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棉花   病虫害   防治   技术
        正文: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病虫种类繁多,目前全国棉花病虫达300种以上,其中较重要的病虫也有30种以上。在棉花全生育期,如对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常会造成多种苗病同时发生。时常造成灾害性的损失。
        1苗病。
        棉花苗病主要以立枯、炭疽、猝倒病为主,苗期低温、多雨、重茬、播种过早等因素是棉花苗病多发的重要原因。病害初发时,用多菌灵、代森锌或棉枯净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喷2-3次。
        2棉蚜。
        棉蚜以刺吸口器刺入棉叶背面或嫩头,吸食汁液。苗期受害,棉叶卷缩,开花结铃期推迟,造成晚熟减产;成株期受害,上部叶片卷缩,中部叶片现出油光,下位叶片枯黄脱落;蕾铃受害,易落蕾,影响棉株发育;有的造成落叶而减产。
        苗蚜的防治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伏蚜的防治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选用烯啶虫胺、氯噻啉、灭蚜酮、丁硫克百威、毒死蜱等药剂交替、轮换、混合用药,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吡虫啉、啶虫脒而使蚜虫抗性增强。为增加药剂的持效性,可加入适量渗透剂或无磷洗衣粉等助剂,也可加入乙酰甲胺磷、氧乐果等内吸杀虫剂,以延长药效。
        3红蜘蛛
        棉红蜘蛛又叫火龙、火蛛子,干旱年份为害猖獗,主要在棉叶背面吸食汁液;苗期至成熟期均见有发生,以若螨和成螨群聚叶背吸取汁液,被害棉叶开始出现黄白色斑点,为害加重时叶片出现红色斑块,直到整个叶片变成褐色,干枯脱落。5月上旬开始在棉花田点片出现,此时气温较低繁殖速度慢,进入6月中下旬后,随着温度升高,在干旱棉田繁殖速度快。
        防治指标。苗期红叶率7%-17%;蕾花期红叶率5%-14%;花铃期红叶率3%-7%。化学防治。防治上采用阿维菌素、哒螨灵喷雾防治。高温干旱季节及时选用15%哒螨灵1000-1500倍、20%哒螨灵1500-2000倍、10.2%阿维•哒1500-2000倍、1.8%阿维2000-3000倍,均匀喷雾,施药时应注意叶面叶背均匀喷雾,确保药效和防效。
        4棉盲蝽
        棉盲蝽主要刺吸棉株的顶芽、嫩叶、花蕾或幼铃,棉田湿度大,利于发生。为害症状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叶和枝叶丛生。子叶期被害,表现为枯顶;真叶期顶芽被刺伤则出现破头疯;幼叶被害则形成破叶疯;幼蕾被害则由黄变黑,2-3天后脱落;顶心或旁心受害,形成扫帚棉。
        防治方法。针对棉盲蝽在早晨和傍晚出来危害和具迁飞性的习性,防治时间选在上午8时前和下午6时后,防治药剂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马拉硫磷等,施药方式采用由外围向内喷雾的防治方法。防治关键期为若虫期,在上午9时以前或下午5时以后用药,所有棉田进行统一防治,以防止成虫窜飞;以触杀和内吸性较强的药剂混用药效最好,选用45%敌畏•马拉1500-2000倍、10%吡虫啉1500-2000倍、或30%吡虫啉3000-4000倍、或70%吡虫啉5000-7500倍等,均匀喷雾。
        5棉花枯、黄萎病
        棉花枯、黄萎病都属于土传病害,同时,还可以通过带菌棉籽、病株残体、灌水、农具等扩散传播。棉花枯萎病在整个棉花生育期均可发病,高发期一般在棉花现蕾前后,即6月中下旬;棉花黄萎病一般在现蕾后才开始发生,高发期一般在棉花花铃期,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


        防治棉花枯黄萎病选用含有络氨铜、乙蒜素、三氯异氰脲酸或过氧水等成份的杀菌剂,间隔7-10天,连喷2-3遍。若遇有降雨偏多或持续阴雨年份,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三灌根”即对部分显症病株在叶面喷雾的基础上,再进行灌根防治,可有效的控制枯黄萎病的蔓延。
        5.1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严重病害,在全国棉区一直发生较重,死苗严重,造成的危害损失较大。因此,抓住有利时机,选用有效药剂防治棉花枯萎病意义重大。
        危害症状。棉花枯萎病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现蕾前后发病最盛。可归纳为5种类型黄色网纹型:病株叶脉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或大部分呈黄色网纹状,叶片逐渐萎缩枯干;黄化型:叶片边缘局部或大部变黄,萎缩枯干;紫红型:叶片局部或大部变紫红色,叶脉也呈紫红色,萎缩枯干;青枯型:叶片突然失水,叶色稍变深绿,叶片变软变薄,全株青干而死亡,但叶片一般不脱落,叶柄弯曲;皱缩型:5-7片真叶时,大部分病株顶部叶片皱缩,畸型,色深绿,节间缩短,比健株矮小,一般不死亡,病株根茎剖面木质部变成黑褐色。
        棉花枯萎病的发病与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土温在20℃左右开始发病,土温上升到25℃-28℃时,形成发病高峰;夏季暴雨或多雨年份,发病严重;地势低洼、土质粘重、偏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耕作粗放的棉田发病严重。
        化学防治。播种前,选用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50%甲硫•福美双5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用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50%甲硫•福美双600-800倍液喷雾或500倍液进行灌根,或选用50%福美双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效显著;对发病较重的田块,同时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加1%尿素溶液叶面喷雾,每隔5-7天进行一次,连续2-3次,防病效果更加明显。
        5.2棉花黄萎病的防治。
        危害症状。田间现蕾前后开始发病,病叶边缘失水、萎蔫,叶脉之间的叶肉出现不规则黄色斑块,逐渐扩大成叶脉保持绿色的掌状斑驳,似西瓜皮,中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发展,不落叶或部分落叶,病株比健株稍矮小。夏季久旱后暴雨,或大水漫灌之后,造成叶片突然萎蔫,似开水烫伤状态,然后叶片脱落,称为急性萎蔫型。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在北方棉区,采用小麦、玉米与棉花轮作,可减轻发病;在蕾、铃期及时喷洒缩节安等生长调节剂,对黄萎病的发生有减轻作用。
        化学防治。重在于防,前期使用80%代森锰锌、50%福美双、50%甲硫•福美双等药剂600-800倍液进行喷雾,5-7天一次,连喷3次,对棉花黄萎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5.3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的主要区别。黄萎病出现晚,在蕾期才开始发生;枯萎病苗期可严重为害,蕾期是发病盛期。黄萎病大多是先从下部叶片发病的,枯萎病常自顶端向下开始发病。黄萎病叶肉变黄,枯萎病叶脉变黄。黄萎病后期落叶成光秆,枯萎病容易落叶成光秆。黄萎病稍矮缩,枯萎病株型矮缩,节间变短;剖秆后维管束黄萎病为淡褐色,枯萎病变为深褐色。
        6棉花烂铃
        棉花烂铃是由多种病菌侵染为害棉铃引起的,主要有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等,8月下旬降雨天数和雨量是影响棉花烂铃的关键因素。药剂防治是综合防治棉花烂铃的重要措施,在烂铃发生初期,选用多菌灵、甲霜灵•锰锌、百菌清等对准棉株中下部的青铃均匀喷雾,间隔5~7天,连喷2~3次。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黎鸿慧、赖军臣、李军建.棉花常见病虫害防治.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2011年5月
        [2]张惠珍.棉花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金盾出版社
        [3]齐放军.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金盾出版社.2010.09
        [4]雒珺瑜.棉花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原色图谱.金盾出版社.201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