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中预防性维修实施探析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庄鸿 张博聪(通讯作者)
[导读] 摘要:医院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行业规范,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治疗、护理、接诊、康复、救治运输等服务,以救死扶伤为主要目的社会机构。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广东汕头  510000
        摘要:医院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行业规范,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治疗、护理、接诊、康复、救治运输等服务,以救死扶伤为主要目的社会机构。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生用于诊断患者疾病的电子仪器、电子设备、器具等,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仪器也包括各种医疗诊断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医疗仪器既包括医院专业医疗设备,也包括家庭使用的医疗设备。基于此,本文章对医疗设备维修中预防性维修实施探析进行研究,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中;预防性;维修;实施探析
        引言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医疗领域所使用的技术、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现如今医疗机构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应的价格也在不断提升,这使得医疗设备维护的压力持续增大。对于广大医疗机构而言,如何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是维修管理中面临的一项关键性问题。因此探究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1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概述
        在日常使用医疗仪器过程中,由于设备仪器的正常磨损,使用到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系列故障或者问题,而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是指在医疗设备没有发生故障或者出现的故障还未足以对设备造成损坏之前,对医疗设备进行适当的检查和维修。通过对医疗设备系统性检查和检修,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使设备能够正常运行。防止医疗设备在为患者检查过程中突发状况,对患者造成意外伤害。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要求在设备出现之前就有计划的安排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定期维修,并通过对设备、仪器的维修进行记录,及时与医疗仪器的厂商沟通,对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完善医疗设备的缺陷,减少因医疗设备故障引发的纠纷,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2现阶段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遭遇的困境分析
        2.1缺乏科学的维修技术和维护管理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医疗设备技术的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对器械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维修工具比较落后,维修方式单一,缺少精准的检测设备,很难确保医院设备的维修质量。
        2.2维修人员整体的业务能力不强
        当前,医院配置了很多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可是,针对于医疗器械的维修人员没有严格的限制,维修人员缺乏基本的医疗设备维修知识和医学知识,在日常维修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一些新设备逐渐应用到医院中,其中包含电子和机械学科,同时还有光学和计算机学科。需要设备维修人员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可是,维修人员的业务能力普遍偏低,需要长时间对医疗设备故障进行判断和修复,不但会严重影响到医院医疗器械的正常应用,同时会阻碍医院经济稳定发展。
        2.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自主维修管理。很多医院都存在临床医学工程部,其主要由医疗设备检修维护人员构成,负责本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后,医院自身所拥有的检修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设备故障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维修的效率,避免对医疗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同时还能够降低维修成本。但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上很多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都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检修人员,而现代医疗设备的种类和复杂程度都在不断增加,使得工程部已经无法满足临床正常诊疗的需求。


        3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实施探析
        3.1 完善后勤设备管理工作制度
        加强医院相关制度的完善工作,这是提高工作执行力的基本。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有效手段,也是能够使医院后勤工作顺利开展的最有效方式。首先,制度的制定是否符合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要明确自身定位,也就是说制度的建立不能与国家政策向违背,还要有严格的制定程序,只有按照规范的程序制定,才能够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其次,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的目的是确保医院设备的安全运行,所以,应该对医疗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要明确的其正规的操作流程,例如,以供氧中心为例,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压力安全器件功能是否完好,配合质检人员做好仪器的年检工作,定期巡查每一个科室的氧气设备,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维修。最后,后勤工作人员要清楚该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不需要作,在大型医疗设备保养、信息平台等技术岗位,应该相应的配备其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建立与完善后勤设备管理制度来明确部门分工,避免重复工作和一些工作没人去做的情况,让每一位员工都能知道自己的职责,并清楚怎样按照正规的操作流程去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
        3.2对现有的合作模式进行转变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医院维修力量的不足使得其只能将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外包给厂商或是第三方维修公司。但在这种模式下,医院也应该追求最合理的合作方式,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维修质量的目的,同时为自身维修力量的积蓄争取时间。首先,要求厂商对服务人员分布进行优化,根据医院设备数量,合理分布、调度维修人员,保障服务效率。其次,获取售后技术培训,要求厂商对医院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专业细致的维修培训,使医院设备维修人员可以有效应付一些常见故障问题。再次,获取个性化的服务方案,要求厂家提供公正的定价证明,在采购时明确售后服务的条款,并严格执行,否则医院有拒付款的权利。
        3.3 提高医院后勤维修工作人员素质
        首先,由于当今社会发展的过于迅速,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想要使医疗技术更好的发展,造福人类就需要坚持学习,所以,应该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医院管理层要起到监督作用,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方面的考核。其次,还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通过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保障医疗设备信息的准确性。最后,作为后勤部门的员工来讲,想要在医院顺利开展设备维修与保养等工作,体现自我价值,就需要有较强的沟通技巧,因为在日常生产工作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对象比较多,在面对不同的人时,需要用到不同的沟通方式,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应该组织员工对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探讨,商讨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同一个方向的合力,这样不但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还能够增加团队凝聚力,让工作人员在融洽的环境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
        结束语
        医院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对于医院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严格岗位责任制,才能使后勤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并在相关制度的约束下开展工作,逐步使医院后勤预防性维修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上来,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检查考核,惩奖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丁玎.医疗仪器设备预防性维修的意义及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18,16(35):248-249.
        [2]徐盼盼,陈长骏,娄海芳.设备维修策略在医疗领域的现状分析与发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08):120-122+126.
        [3]张彬.基于风险分析的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策略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08):173-177.
        [4]杨小娟,吴国荣.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8):152-153.
        [5]孙晓.医疗设备应用状态维修技术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08):104-107+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