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思考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信强
[导读]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因此对于环境方面的重视也在逐渐的发展。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  山东东营  257091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因此对于环境方面的重视也在逐渐的发展。当前在整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相关的评价单位并没有具有细致的水、工、环勘查资质。因此在进行相关的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环境影响的评价往往会发生转包的情况,从而导致所进行的评价与勘查过程脱节。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水文地质勘察
        引言
        地下水环境,对于区域地质结构的稳定性、项目工程的进展都有着直接影响。在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水文勘察工作,即通过水文地质调查与分析等环节,能够为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提供更科学、具体的参考。所以,为了能够增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就需要完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相关内容,优化其工作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并获得更有效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结果。
        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征与要求
        1.1特征
        我国环境差异较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资金时间等因素。相比于大气评价与地面水评价,地下水质量包含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首先确定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及限值,必要时进行质量调查与监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同时需要分析水的径流和补给状况,另外地下水运动和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必要时需进行动态监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1.2原则
        从修订后的导则内容来看,突出了各行业建设项目地下水污染特征,同时细化了评价技术要求,还简化了现阶段的现状监测工作,可以给未来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起到良好的指导效果。具体来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以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和环境影响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为依据,包括对不同管理措施下的环境影响展开评价,以此为基础对结果进行对比。对于I类建设项目,应该重点评价污染源与地下水环境的主要保护目标,评价指标至少应包含常规指标中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及毒理学指标中的常规项目,评价因子和影响预测因子应保持相同。对于II类建设项目来说还需要根据地下水的流场变化,除常规“8大离子”外,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从而综合分析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2地下水环境带来的影响
        2.1地下水环境发生变化
        我国各个区域的水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长期的发展中,区域地下水理化性质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且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不断改变的,如地下水对建筑工程地下结构产生腐蚀作用等。地下水环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种,分别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指的是人工挖掘开采活动,自然因素指的是地质活动。
        2.2地下水对岩石建筑的影响
        建筑工程地下结构长期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在地下水酸碱度等性质改变的情况下,会影响岩石的形式,使得岩石出现腐蚀和破坏。在城市化建设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建筑工程地基结构的主要形式是岩石结构,而地下水化学性质变化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地下结构的腐蚀和损坏等方面。
        2.3地下水的土体影响作用
        由于地下水和土体接触的时间比较长,给土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特定时间内,地下水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这会对区域土体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常见的有土体酸碱度变化,严重影响着区域农业发展和土体的安全性。


        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方法
        3.1水文地质调查
        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水文地质的精度。如果调查区域情况特殊,可以适当调节调查的精准度。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精准度,必须要合理选择观察路线。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通常会沿着河流、沟谷等路线进行布设,并且结合地下水流向进行判断。一般来说,通常会沿着上下游河流两岸设置采样点,每5km设置一个采样点。同时还要针对采样点的地理位置进行多样性调查,包括地貌调查、水文调查和环境调查。按照每5km设置三个调查点的密度进行布设,此外在布设的过程中要设置好水文监测,根据水文监测点进行合理的判断,保证每个监测区域都能够均匀的布置水文监测点。
        3.2对勘察钻孔进行布设
        在调查地下水环境的时,需要对每一个含水层都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当前水文地质的含水特性、岩性组合等相关的信息,同时还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地质的参数,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在设置钻孔深度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将含水层揭穿,但是将其揭穿以后,就应该及时通过粘性土、水泥等将其底板的下部进行封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下伏含水层、目的含水层之间的关系阻断。另外,在设置勘察钻孔的孔径时,松散层的孔径应该大于394mm,而基岩地区的钻孔孔径应该大于127mm,二者中所设置的滤水管管径分别大于194mm、110mm。通过这样合理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增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实现相关工作的目的。
        3.3勘察试验
        按照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要求,我们需要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地下水环境现状与调查的结果,针对某些地区存在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参数分析。对于某些已经存在的地质条件缺陷等主要问题,应该做好钻孔点分布,获取最佳的水文地质参数。一般来说勘察钻孔的布置,要根据调查评价区域内的项目布局安排进行协调,所有钻孔必须符合技术要求。在盛水试验的过程中,按照建设项目布置的平面规划,对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某些生产项目可能产生的废水情况。例如电厂、项目车间、生产厂房、煤矿项目等容易产生水污染的区域。试验时应按照专业规程进行处理,避免因人为经验导致的技术缺陷。在抽水试验的安排中,尽管《评价技术导则》并没有对抽水试验的方式提出明确要求,但我们基于水文地质本身的角度要求,应该考虑如何能精确获取区域内的水文地质参数。
        3.4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监测
        在监测地下水环境时,其目的就是全面掌握地下水环境的实际状况,并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掌握水流的实际情况、分布情况、化学分组等情况,增加对地下水环境评价结果的精准性,真实能够将最终的影响结果预测出来。例如:假设当前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的等级为二级或者一级,就需要对当前勘察区域的水质、枯水位、平水位、丰水位等数据进行监测。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地下水环境的水质进行具体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中的特征污染物作为分析的重点,从而更加精准的掌握地下水环境现状,便于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与探究。
        结语
        总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所以,工作人员在开展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中,务必以工作制度的要求把控工作中的每一项细节,以期有效提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学远,张志强.水文地质勘察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02).
        [2]刘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8(02).
        [3]焦艳军,王政,黄玲玲,唐春凌,周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探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9,25(06):60-64+86.
        [4]龚星,陈植华,孙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20(02):95-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