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图书馆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创新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杨帆
[导读] 摘要:医院图书馆工作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推手,目前医院图书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信息环境的冲击下,呈现出自身工作的独特性和客观性以及复杂性,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医院图书馆“意识形态”工作新思路必然主导着整个医院的文化建设。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医院图书馆工作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推手,目前医院图书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信息环境的冲击下,呈现出自身工作的独特性和客观性以及复杂性,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医院图书馆“意识形态”工作新思路必然主导着整个医院的文化建设。鉴于此,本文提出以“意识形态”创新工作方式正确引导医院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希望为医院图书馆“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意识形态;工作;创新
        “意识形态”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意识形态”的工作也日趋重要。长期以来,医院图书馆工作都是围绕服务本单位的职工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如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到图书馆文化建设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医院图书馆实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医院承担着社会主义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而医院图书馆不但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和任务,还需要承担着医院思想政治建设中的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医院图书馆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三全育人”过程的思想政治灵魂,把医护人员培养成全面发展、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人,这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医院图书馆文化工作的重要体现。“意识形态”工作应从思想政治领域出发,从思想上培养医院职工的文化精神,把医护人员培养成为具有积极进取精神、身心健康的人才。其次,“意识形态”工作应明确重心与靶点,时刻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作用,充分发挥医院图书馆文化建设重要领地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会促进医院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会进一步促进“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作用的发挥。因此,医院图书馆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是体现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和标志。这种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相互结合和促进,将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积极向上的文化态势。
        二、医院图书馆“意识形态”工作创新思路
        1.以“意识形态”推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应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因此医院图书馆应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正确航向;同时以地域特色为脉络,重点发扬革命精神,建立红色基地与特色区域,在图书馆形成部分红色文化区域,形成内在价值观;另外,还应全面齐抓共管,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长处与特色,巩固医院“意识形态”主领地的作用,将图书馆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有机结合,形成全院医护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具体而言,作为医院图书馆可以从一下方面入手:
        首先,定期将马克思主义类的图书和资料在显要位置进行集中展示,如在图书馆入口处、楼层入口处以及使用特别醒目的书架或指引等形式,在相对固定的日期展示,如马克思诞辰、恩格斯诞辰、列宁诞辰、《共产党宣言》发表纪念日等等,吸引广大医护人员对马克思主义者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元典产生兴趣。其次,利用医院图书馆的空间,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如每周六或周日,利用医护人员相对闲暇的时间免费播放中外经典红色电影或纪录片,以更加直观的视觉形式培养医护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最后,可以以讲座的形式,邀请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或者当地知名人物走进图书馆与医护人员交流,通过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理论学习形式,引导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


        2.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
        医院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在“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重要节点上积极推进“四个回归”。一是回归常识。医院图书馆要结合自身的文化建设契机,开放空间,围绕医护人员学习的兴趣和特点,针对不同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开创学习研究创新空间。医院图书馆文化建设应以学为本,而医护人员要以学为主,形成医护人员之间积极主动地探索精神,激发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兴趣,把医院的文化精神引领到自我提升上来。二是回归本分。医院图书馆文化建设要以“服务为本”,一切为了医护人员,一切从职工出发。现代图书馆的整个运行机制都是面向服务的,其业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与读者服务有关。医院图书馆文化建设要建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坚持推广优秀文化阅读和不同专业的特点之间的联系,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本质还原回归到医院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坚持把服务意识进一步推广出去,打造医院图书馆特有的地域文化品牌。三是回归初心。医院图书馆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引领,促进“意识形态”工作和图书馆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推动和互补作用。在“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上,将医院图书馆文化建设发挥到最大作用。四是回归梦想。在医疗体制下的图书馆文化建设要放在信息生态的大环境中去考量,打造医院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成熟度,最终形成从医院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到地域的特色服务,再延伸向社会服务,建设具有新时代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旗杆。
        3.营造医院图书馆“意识形态”话语空间
        法国思想大师列斐伏尔指出:“空间是政治性的、意识形态性的。”笔者认为,作为医院里独特的社会文化空间,医院图书馆在立德树人方面应该发挥好文化政治作用,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空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图书馆物质空间方面,应形成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如图书馆各楼层的文化墙、医护人员学习隔间、饮水处、阅读书桌的隔层等细致入微的具体空间中,通过生动活泼的漫画、医护人员喜闻乐见的便利贴以及庄重的文化墙设计,为广大职工营造氛围浓厚的文化空间,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深入图书馆每一个角落。其次是图书馆虚拟空间方面,可以在医院图书馆的网站、微信公众号中,使主流文化占领主导地位,在网站建设方面,图书馆不能只侧重于图书文献检索等工具性功能,而忽视其“意识形态”文化政治方面的导向性功能,笔者认为应该努力使二者兼备。一方面,继续完善和提升网络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图书信息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站和公众号中适时推送一些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图书、书评、讲座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让广大职工及时了解和掌握,吸引他们积极参与留言、讨论,加强互动并有立场性地引导。
        结语
        总之,医院图书馆是医护人员工作之外的重要“政治空间”。因此,医院图书馆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为指引,协调配合各种工作路径,发挥其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挖掘出它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壮大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辐射面,最终形成既能服务广大医护人员,又有能力服务社会大众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炳林,郝清杰.意识形态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1):3-8.
        [2]胡厚西.卫生信息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王承绪,赵祥麟.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刘志彧.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06):41.
        [4]亨利•列斐伏尔(法).空间与政治(第2版)[M.李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