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汉中 723102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知识文化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而图书馆在知识文化储存、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加大了对图书馆的建设与扶持力度,相继建设了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极大满足了人们知识学习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当前图书馆管理当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作用的体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
引言
信息技术推动社会文化教育发展,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作为社会文化教育发展过程的主导力量,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能够在促进文化资源实现全面共享的同时有效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的总体质量。因此,高校图书信息化管理现已成为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
1.1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以及信息数据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图书馆里的图书管理更应该跟上时代潮流,以便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术信息。当今时代是大数据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技术来对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同时对已有的资源和书籍进行及时的整合和补充,这样才能更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为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由于现代经济发生迅速,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想在现阶段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图书馆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1.2避免资源闲置,提高图书借阅率
读者想要阅读一本书时,需要去对应的馆室进行查找,很多时候无法快速找到对应的书本位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图书馆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帮助学生准确定位书籍所在架位,从而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并且可以做好相关书籍推荐,让读者可以了解到类似主题或者风格的书籍,从而避免图书馆中的资源闲置和浪费,提高图书的利用水平。
2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编目信息反馈方面的问题
编目信息反馈可指导图书馆做好编目调整,其实现得益于读者与编目人员的双向积极互动。新形势下图书馆的编目信息反馈问题凸显。契合读者需求的才是有价值的编目,而信息反馈沟通不足导致读者信息反馈无法有效指导图书编目,明显的编目错误被忽视,挫伤了读者借阅学习的积极性。而在实际的编目实践中,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编目人员对编目信息反馈关注不足,无法获知读者需求、倾听读者建议。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还不完善,也影响了编目信息反馈,使编目人员无法借助网络自动检索错误并纠正错误,很容易导致编目信息失误,继而影响编目质量和读者的借阅积极性。
2.2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在开展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期间,如果管理人员自身不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将会对图书资料的管理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另外,如果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也会导致其对图书资料进行整理期间存在不专业的现象,导致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出现混乱,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造成一定的制约。
2.3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设备不够先进
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整体水平要优于其他企事业单位。但信息化设备却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高校近年来网络情况调查显示,高校网络拥有率仅为正常值的一半。网速慢等网络频发问题严重困扰着高校的学生及教师,这对于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加之高校图书信息化管理设备陈旧,无法支撑庞大的网络数据传输。
基于此种形势之下,图书馆众多的图书资源在网络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不利于高校实行图书信息化整合目标。
3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3.1补充图书资源并定期对其进行优化管理
新形势下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毫无疑问要对图书资源方面进行补充和优化,因此在具体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对于其中出现的破损、改版、陈旧的书籍进行记录和更换。另外采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后对于图书的检索方式也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定期对图书数字信息库中的图书资源进行更新,另外则是对于一些需要补充的图书类型进行记录,为更新书籍做好数据基础。对一些国学经典的书籍进行显著标识,以此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出一定的潜在约束,泛观博览固然未错,但是人生时间本来就少,更多的人总希望阅读更多,理解更多但阅读多了对其中的内容却无法做出深入思考,对自身也就毫无益处,反而只是浪费时间。所以对于图书馆中的经典书籍将其放置在醒目显眼的地方,引起学生对其的阅读兴趣,通过经典性阅读来凝聚学生的精神,对他们的精神高度和强度进行提升。
3.2完善沟通机制,强化信息沟通反馈
图书馆编目工作是图书馆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不直接面对广大师生,但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编目工作的成效主要参考广大师生的意见反馈,而师生的意见反馈、需求等也是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优化指导,而广大师生的意见反馈是否到位得益于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鉴于当前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的实际,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反馈机制建设,疏通信息反馈渠道;关注信息反馈,对高校师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及时发现高校师生在检索、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涉及编目方面的不良因素等,进而改善图书编目的质量。
3.3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保障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可以得到高效并且顺利的开展,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的重心,另外,也是教职员工能够将知识获取的重要条件。所以,想要确保图书资料管理能够更加具有可靠性与效率性,就必须要将相关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综合素质提升,从而为教职员工知识的收获、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的储存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当前,已经迈入了计算机时代,这便要求相关人员的工作必须要更加精益化,必须要对网络技术不断的学习,才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图书资料的相关管理工作,促使为教职员工带来更好的服务。
3.4健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图书资料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能够决定图书资料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影响因素。高校应该健全图书资料管理的规章制度,创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读书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图书馆管理者也应该明确管理目标,充分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的优化工作流程,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合理地进行员工工作的调动,使部门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注意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网络建设的投资,逐步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图书资料的价值最大化,利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还能够有效地增加图书的使用寿命,不断的满足读者逐渐多元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超.信息网络化背景下加强学校图书管理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9,21(18):51.
[2]张晓红.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探究[J].科技资讯,2019,17(36):142-143.
[3]高翠芬.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途径[J].纳税,2019,13(35):239+241.
[4]郎丰华.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6):247.
[5]赵勇.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8(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