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程明明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程明明
[导读] 摘要:生态城市是随着城市化建设步入新时期而言生的重要产物,它不再以经济利益为城市发展的唯一价值追求,而是倡导经济活动和自然保护的双向共赢,这一理论的实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当下所面临的污染问题。
        新宇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生态城市是随着城市化建设步入新时期而言生的重要产物,它不再以经济利益为城市发展的唯一价值追求,而是倡导经济活动和自然保护的双向共赢,这一理论的实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当下所面临的污染问题。而环境工程作为保障生态自然持续建设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在实际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尤为强调对难点的突破。本文以环境工程为出发点,重点叙述其建设的难点,并对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环境工程;工程建设;环境保护
        引言
        当下,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都更加强调生态文明的开发。这种变化就要求城市发展也应当从不断适应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趋势。环境工程是随着我国各项污染不断加剧而衍生的重要产物,它的发展能够有效改善当下社会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污染面积较大且污染种类较多,因此环境工程在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1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问题
        1.1设计欠缺
        生态城市的实际建设需要依靠宏观上的科学措施来进行指导,同时也需要明确的目标作为自身的方向指引。但不可否认的是,生态城市在我国的发展期限较短,因此也并没有十分充足的经验积累和历史依据可以参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后劲不足。并且,我国生态城市的设计和规划在整体上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其技术和设备的水平仍旧有所欠缺,并且也没有摸索出较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具有十分明显的短暂性,并不能满足长期效益发展的基本要求。
        1.2生态欠缺
        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恰恰是当下城市发展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管理者并没有在意识上认识到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就部分工业化建设较为发达的城市而言,由于其实体建筑的占地面积较广,因此相应的绿化面积也被大大压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市发展的绿色空间有限。环境工程的开展不仅仅在于对污染的治理上,还在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是以园林等绿色景观为核心的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的外观面貌,同时也可以调节城市发展的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净化大气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同时也能够维持当地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并且还可以提高城市的自我净化性能。
        1.3经验不足
        政府环境管理部门也没有从宏观上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掌控,并没有对各项环境工作的实际效益进行检测与分析。环境工程的开展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性和综合性,其各项工作的落实都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来支持,同时也要有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指导,要有先进的经验作为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环境工程的发展期限较短,整体尚处于摸索和探究阶段,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相关部门在开展环境工程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相关主题并没有设立宏观上的目标和方向,也没有认识到环境工程建设的统一性和全局性。
        1.4意识薄弱
        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环境工作者并没有深切感受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也没有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没有按照宏观上的规定和标准来执行任务,大大降低了环境工程的实际操作效益。除此之外,部分环境工作者也没有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发展要求,仍旧采用传统环境治理的方法来解决区域环境污染,没有结合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不能灵活应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


        2提高环境工程建设水平的措施
        2.1加强资本投入与管理
        环境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并且也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阶段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作为环境工程开展的领导主体,应当加强对环境工程的政策支持,提高对环境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为环境工程的各项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政府除了要提高环境工程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之外,还要鼓励社会各界为环境工程的开展进行投资[1]。在此基础上,充实环境工程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与此同时,环境工程也要以资金为保障,引进先进的污染处理方法,要完善各类污染处理的工艺和流程,避免出现疏漏和过失。政府提高对环境工程的资本支持能够推动各项环境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也可以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扩展成为社会性的工作,激发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社会各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持续意识。
        2.2重视制度的建设
        除了要在资金上充实环境工程的各项资源之外,政府还要在宏观上建立起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监督环境工程各项任务的执行,确保各项大政方针可以落到实处。制度中要明确体现污染处理的标准和规范,要规定出不同污染物排放的准则和指标,同时也要反映出区域环境建设的实际水平,要与区域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能盲目制定规范。除此之外,制度中也要明确规定不同类别污染处理的基本规范,包括化学类污染的处理,生物类污染的处理等等。就区域的污水处理而言,制度中要明确规定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各项指标,要保证污水处理的规模和处理的程序能够符合法律中的有关标准[2]。与此同时,区域政府也应当在宏观上建立起统一的责任制度,要明确不同环境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同时要严格落实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要明确环境重大污染的责任处理方案。并且,区域政府也要落实自身的监督职能,要加强对当地环境部门工作的指导,也要对阶段性的环境成果进行分析与审核,一旦发现有任何问题或者是事故,应当及时加以追责,并完善后续的治理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2.3针对能源的处理
        城市中的能源企业也应当重视资本和技术的积累,以此来实现自身生产的升级和调整,提高对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造成资源的过度开发[3]。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应当引起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视,特别是就服务业而言,要尤为强调对群众的全面服务。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引入节能减排的理念,要控制传统能源的开发量,同时要提高技术投入,对传统能源进行减排处理,避免造成过多的大气污染。除此之外,城市建设也要大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要推动自身产能结构的科学调整,降低对高污染能源和企业的依赖,建立起清洁能源有效利用的模式。
        2.4强化宣传
        环境工程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它的开场仅仅通过政府的指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4]。因此政府要加强对环境治理的宣传,要帮助社会群众树立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意识,要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当提高对新型环境污染处理技术和设备的宣传力度,帮助群众了解相关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坚持环境工程的开展是十分必要且合理的,这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应有之策,也是推动城市长远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相关主体要从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抓住环境工程开展的重点和难点,突破技术的瓶颈和观念的限制,积极吸取先进国家治理环境的经验。与此同时,政府也要推动全员共治和全员共享。环境工程的开展是一项长期性的过程,应当持之以恒,审时度势,切勿急躁。
        参考文献
        [1]徐冰.浅析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08):103-105.
        [2]郭瑛.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应对措施[J].居舍,2019(23):10.
        [3]王毅琳.生态城市中的环境工程建设技术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5):118.
        [4]任志鹏,高艳丽.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