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5010419770808XXXX;南宁市生态公益林工作站 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国有林场是我国森林生态资源的主要管理者,为了让我国森林资源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国有林场必须加大对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力度。为了达到让森林资源和国有林场同步发展的目的,国有林场的发展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用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实现林场和森林资源的高质量有序发展。
关键词: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模式;科学转变
1 我国国有林场的现状
国有林场属于国家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事业单位。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国有林场数目达到了4500余个,随着目前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加。大部分国有林场的范围覆盖了数个乡、县,部分大型林场甚至会覆盖多个市,所以国有林场的管理难度较大。国有林场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和许多国企一样的问题:林场经济效益低下、基础设施滞后、发展潜力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给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 国有林场改变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由于时代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国有林场传统的“靠天吃饭”和“吃大锅饭”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国有林场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林场在管理和经营上的诸多问题,林场仍然缺少足够的发展动力。目前我国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如下:绿化造林活动缺乏科学的规划;急功近利、管种不管活的情况严重。这些问题影响了国有林场和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所以说,改变国有林场的发展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来说,国有林场的新型发展模式要能够充分调动林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要能够实现清晰明确的权责划分,再降低管理压力的同时加强管理力度[1]。同时,国有林场还要重视对公益林的培育和保护,并对各类林地的规划做出科学的规划,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3 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
3.1 自身定位不精确
我国国有林场的建立目的就是培育和保护我国的森林生态资源,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但是在林场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政府部门对林场的工作定位不明确,导致了林场的经营工作受到了来自政府等方面的干扰。再加上大部分国有林场传统的事业单位思想作怪,国有林场的管理模式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方法,只重视对经济效益的追逐,忘记了自身的主要任务是对培育森林资源。这就导致了国有林场的管理模式与其定位背道而驰。除此之外,在过去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下,国有林场的发展和维持依赖于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如果政府部门的拨款较少,那么林场的发展就缺乏足够的资金。所以,不管是国有林场还是当地的政府部门,都要对林场的定位和工作性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确林场的发展目标,要保证所有的措施都是围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从而实现林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2 产业结构不合理
就目前情况而言,林板纸产业占据了国有林场产业的主要份额。但是林板纸产业的短板十分明显,简单来说,林板纸产业就存在有以下问题:产业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对风险的抵抗能力低下。所以,目前国有林场以林板纸为主要产业的产业结构是难以持续发展的。但是国有林场在员工综合素质、技术人员数量和水平方面的不足也限制了国有林场的转型。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先进技术应用率低是国有林场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源;计划经济影响深远、对商业价值的敏感程度低是国有林场经济效益低下的主因。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对国有林场职工的深刻影响,国有林场的市场参与程度较低,对发展机遇的嗅觉差,坚持传统的林场发展模式,在当代旅游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没有搭上一班顺风车。正因为这些原因,国有林场需要思考如何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使其多样化、均衡化,从而促进林场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3 基础设施落后
这是我国国有林场普遍存在的问题,落后的基础设施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到人才的招募。结合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基础设施的落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员工住宿区域年久失修;②国有林场属于公益性事业,拨款不足,限制了对基础设施的采购和配置。
4 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策略
4.1 改变国有林场商品林的经营策略
正如上文所说,国有林场的产业结构存在着结构单一的缺陷。在国有林场商品林的经营过程中,只注重商品林的林木商业属性,忽略了从旅游业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开发。所以,要改变商品林的经营策略,就要转变传统的商业思维,商品林的经营存在着单一性,只是实行单纯的林木生产,其他项目活动涉及较少,所以在现今国有林场商品林经营管理中,需要对经营理念进行改变,要打造多产业、多层级的产业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保证产业产业结构与商品林的生态结构相符合。以下是提高商品林附加值的具体手段:①调整商品林的生态构成,选择可长期发展的、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切合的树种,提高商品林的基础价值。②将商品林的产物进行深加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商品林的木材等基础材料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③重视经济类作物的种植,特别是药材、菌类、花卉等经济作物。④建立培育基地[2]。另外,林场还要注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效益。在经营国有林场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和领导层要重视先进技术,特别是木材深加工技术、快速育苗技术等能够快速显著提高商品林竞争能力的技术。而且要因地制宜,不可因为先进而应用,而是要因为适合才应用。最后,商品林的管理应该进行细化,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策略已经行不通了,林木资源培育、管理、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细化,责任要下放到具体部门或单位。
4.2 公益林发展的方法
4.2.1 增加资金来源
公益林的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及当地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这笔资金来源相对固定,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笔资金,林场要将这部分资金独立出来,确保公益林地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另外还要通过社会筹资增加公益林建设资金地来源,强化公益林地建设。
4.2.2 加强公益林地管理
公益林的管理问题一直是国有林场的重点考虑问题。秉持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原则,公益林的林木资源属于禁止开发的资源。对现有公益林的保护不能全面禁止人工介入,适当的人工介入是保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公益林的管理要做到保护与开发同步进行。我们要做到的是避免滥砍乱伐等无限制破坏森林资源的活动。同时,林场还要和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做好联动工作,避免因为工业污染或其它人为污染因素对公益林的破坏[3]。
4.2.3合理构建公益林的生态组成
在公益林的栽种培育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树种,构建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森林生态系统。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优先选择阔叶林及其他生物容纳量大的树种。同时,还要通过人工干涉的方法控制森林的生态组成,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4.2.4 充分发挥林区生态作用。
首先,要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树种。例如,在沿海地区,可以选择抗风性好、树根深的树种作为公益林的主要树种,提高森林的防风功能;在河流两岸的山区,可种植树根深、适应性强的树种,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警机制和森林防火机制,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监测管理系统,对林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5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国有林场地高质量发展,就要从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入手,要打造适合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国有林场经营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保护我国的森林和生态资源,改善我国地生态环境,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谷敏.试析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模式的科学转变[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3):146+148.
[2]樊晶,苏省,郑镜明.珠三角地区省属国有林场森林多功能经营策略[J].福建林业科技,2020,47(01):120-124.
[3]赵兴强.探讨国有林场公益林保护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园艺,2020,43(05):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