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化设计理念在滕州道路的探索和应用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王本圆
[导读] 摘要:善国路是贯穿滕州市南北的综合型城市主干道,道路全长约7公里,道路沿线以教育、居住、办公、娱乐等用地为主,交通流复杂,车流、人流密集,交通拥堵点集中。
        滕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山东省滕州市龙泉南路  277500
        摘要:善国路是贯穿滕州市南北的综合型城市主干道,道路全长约7公里,道路沿线以教育、居住、办公、娱乐等用地为主,交通流复杂,车流、人流密集,交通拥堵点集中。针对此我们采取道路资源整合利用、 增设全线隔离设施、完善道路标志标线、慢行“颜色化管理”模式及新技术理念应用示范五大设计理念,以有效改善城区交通运行环境、提升善国路交通出行秩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关键词:滕州市善国路;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
        1 滕州市善国路现状
        善国路作为贯穿滕州市南北的综合型城市主干道,道路全长约7公里,共包含13处信号控制节点(10处已建信号控制节点、3处待建信号控制节点);现状道路结构分为三块板(青啤大道—杏坛路、解放路—北辛路)、四块板(杏坛路—解放路),往来交通流复杂,断面高峰小时交通量约3000辆/pcu;道路沿线以教育、居住、办公、娱乐等用地为主,横向干扰严重,车流、人流密集,交通拥堵点集中。
        2 五大设计理念
        2.1道路资源整合利用
        善国路作为滕州市重要城市主干道,在交通路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城市的“心脏”路段,往来通流量大,极易出现交通拥堵问题。因此,对善国路辅道的合理利用,并增设1条辅路机动车道,拓展车辆运行空间,能够有效提高全线道路通行能力。
        2.2增设全线隔离设施
        中央隔离设施可以强行隔离对向车道,限制车辆任意掉头、左转和行人随意穿行等不良交通行为,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诱发因素,从而确保车辆及行人交通畅通、安全。因此对善国路增设中央隔离护栏及机非护栏,通过使用物理隔离方式强制禁止驾驶人随意转弯或掉头,既避免不必要的交通流冲突,又保障主线交通流安全有序运行。
        2.3完善道路标志标线
        交通标志标线能够指挥交通、保障畅通,提醒和指示驾驶员正常行驶,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善国路沿线标志整合设计,充分考虑滕州出行特点,增设相应指示标志、禁令标志;此外对道路标线规范化标准化设计,保障出行需求,明确道路出行信息。保证使用者清晰解读道路标识,有效改善城区通行环境,即保障了人的通行安全,又对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有所贡献。
        2.4慢行“颜色化管理”模式
        对善国路慢行交通引入“颜色化管理”设计,通过4种斑马线、双彩非机动车引导线设计,规范慢行交通秩序,保障慢行交通安全,以此出发,市民改变曾经“陀螺式”的运转生活,藉由“慢行系统”享有“慢的乐趣”,从而重构优雅从容的“慢生活”,回归慢行宗旨,彰显城市人文情怀。
        2.5新技术理念应用示范
        对特殊点位引入新的技术理念,如左转逆向可变车道、非机动车二次过街等技术。左转逆向可变车道可依据不同时段车流量流向特点,灵活调控流向以变换车道行驶方向,实现道路时空资源与交通需求的最大协调。非机动车二次过街能够有效减少机非冲突,明确非机动车路权和放行规则,便于信号调优中灵活的调整相序。以此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压力,方便市民通行。


        3 优化措施
        (1)增设中央隔离栏及部分机非隔离栏,使车辆与行人各行其道、有序通行,其末端均采用“渐变式”隔离栏。能有效规范行车秩序,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提高全路段的通行效率。
        (2)合理设置中央隔离栏开口位置,满足城市交通运行和管理的需求,减少机动车、慢行的绕行距离,为畅通交通的实现提供保障。根据城市道路中央开口设置的相关规定,充分考虑中央隔离护栏开口位置的设置因素。本次规划设计中,共设置了三种开口类型:左转/掉头合用开口、慢行过街专用开口、提前掉头开口。
        (3)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重新规划道路横断面,合理划分车道宽度。增设1条辅路机动车道(青啤大道—杏坛路、解放路—学院路),拓展了车辆运行空间,将原有部分道路由三块板变更为四块板,部分路段车道数由原来的双向四车道增设为双向六车道,整体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4)规范标志标线,完善其整体性与统一性,规范交通行为,引导交通流,保障交通秩序安全,提升城市交通语言。对路口及路段重新规划道路标线,增设车辆行驶导流线、明确车道功能,提高路口视认性,理顺各种交通流线,使交通参与者各行其道,同时沿途增设指示标志、指路标志、分道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
        (5)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顺直人行过街斑马线,保障慢行过街需求。本次设计中规范全路段标线,隔离柱上张贴文明礼让的标语,交叉口处喷涂文明标识。非机动车过街采用一次过街模式、引导二次过街模式、强制二次过街模式,多层次模式通过增加行人过街时间、减少行人等待时间,从而延长行人的隐性等待耐受时间,提高慢行交通安全,提升慢行出行品质。
        (6)打破单一的白线框架,独具匠心的采用颜色化管理模式,既能引导行人安全过马路,又为城市增添了一抹色彩,通过4种斑马线、双彩非机动车引导线设计,规范慢行交通秩序,保障慢行交通安全,彰显人文情怀。
        (7)采用第四代可靠绿波协调控制技术,通过全天精细化配时、优化放行相位等措施,深度挖掘时间资源,设计全新的配时方案,利用“搭接”相位放行、“单放”相位放行,“潮汐放行”等技术将时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减少绿灯损失时间,确保交叉口时间资源利用最大化。
        4 优化效果
        通过对善国路不同时段的协调方案进行测试从而得到早晚高峰与平峰的实际效果:优化后较优化前其行程时间明显缩短、停车次数明显减少。尤其在早高峰及晚高峰时期,其优化效果显著。
        通过对行程时间对比分析,南向北平均同比下降22.1%,北向南平均同比下降20.3%,南向北优化效果大于北向南;通过对停车次数对比分析,南向北平均同比减少2.7次,北向南平均同比减少2.5次,南向北优化效果大于北向南。
        5 结束语
        本文对滕州市善国路全线交通流量流向、慢行交通组织、标志标线、隔离布局、信号配时等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存在问题,结合道路现状提出道路资源整合利用、增设全线隔离设施、完善道路标志标线、慢行“颜色化管理”模式及新技术理念应用示范五大设计理念,从而进一步提出增设中央隔离栏及部分机非隔离栏、合理设置中央隔离栏开口位置、合理划分车道宽度、规范标志标线、顺直人行过街斑马线等优化措施,综合考虑各路段交叉口特性,对症下药,立足于深度挖掘道路资源,制定专业的交通组织方案,对提升善国路交通秩序,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提升交通品质具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丑冰钦.丘陵城市支路网规划设计方法[D].湖南大学,2018.
        [2]刘兵.城市道路资源整合及其利用[A].重庆交通学院,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