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公墓景观建设与生态修复探析——以来宾市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为例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侯钦云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发展,现代城市公墓寄托着逝者的亡灵,陵园也成为了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现代城市公墓景观的建设与生态修复,既可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又增强城市公墓的景观价值,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墓的作用与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发展,现代城市公墓寄托着逝者的亡灵,陵园也成为了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现代城市公墓景观的建设与生态修复,既可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又增强城市公墓的景观价值,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墓的作用与意义。本文以来宾市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为例进行讨论,针对性的分析以城市公益性公墓为代表的城市公墓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分析其景观建设与生态修复的意义价值,探究城市公墓环境建设与生态修复的方向及思路,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进一步为我国的城市公墓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建议。
        关键词:城市公墓;生态修复;景观建设;来宾市
        引言
        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有专门建设的城市公墓,而城市公墓则是属于一种开展殡葬活动为主的特殊场地,在殡葬活动之外同时也承载了一定的景观休憩功能,在城市公墓中建设景观设施,进行场地生态修复,是一种对死者“入土为安”的一种美好精神寄托,对于城市绿地建设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景观作用。
        一、城市公墓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与传统的墓地有一定性质和功能上的差异,城市公墓是现代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种新产物,这种公墓的形式既可以有效的解决了城市人口的殡葬活动场所,同时也起到了对生态的有效利用,尤其是本文讨论的来宾市烈士陵园,还承载了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传承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城市的公墓建设时间久远,因此在公墓的建设中也就存在明显的不足,功能不完善,在具体探究景观建设与生态修复之前,本文首先以来宾市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为例,明确城市公墓的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而为该类场地的建设和研究提供建议。
        (一)来宾市烈士陵园的基本情况概述
        来宾市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选址位于广西来宾市北站东北方向约7公里(国营维都林场维都分厂地界内),规划用地面积约300亩。总建筑面积5356.7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业务综合楼、革命文化展馆、革命英雄纪念馆、公厕、门卫室、纪念碑广场、抗战殉国将领纪念碑廊、烈士墓群、景观环境等配套设施;场地现状主要为林地和草地;用地内无住宅建筑,无配套设施,含有少量灌溉设施构筑;场地目前尚无对外公共交通,无硬质铺装道路,部分区域有2.5到4.5米宽非铺装路;场地以丘陵山地地貌为主,地势呈现西高东低走势,东西落差最高达134米,平均高差60米,西部地势陡峭,东部地势相对平缓。
        在该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致力于地域特色、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三个重要原则开展规划设计及建设,与外部环境条件以及市场资源需求、生态效益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有效契合。
        (二)布局不合理,与城市整体景观绿地系统不相协调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公墓的布局可以分为历史沿袭与后期建造两种,而这两种公墓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建设时间并不匹配,因此大部分公墓在城市中的作用相互脱节,孤立存在,这就导致城市公墓在建造的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需要不断的改造、扩建等,使得墓园景观破碎,风格多样不相协调,在后期改造过程中需要进行重建与重新设计,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目前来宾市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三)公墓的绿地景观效果较差,生态效益低
        在分析了用地现状后,我们发现,场地中虽然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已经基于了外部生态环境开展了建设工作,但是在原有的烈士陵园建设基础上来看,目前公墓的绿地景观形式单一,活动场地不足,景观效益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景观轴线,烈士陵园附近的园林环境也始终处于一个半原始状态,植物群落杂乱无章,未能充分发挥出烈士陵园,城市公墓的生态作用,而这种生态景观效果差、效益低的问题也出现在许多的城市城市公墓之中。
        (四)纪念性景观功能丧失,艺术品味较低
        烈士陵园,城市公墓发挥着缅怀先烈及祭奠已逝亲人的作用,因此该公墓与其他的普通城市公墓也有着一定的区别,该公墓中也包含了较为浓重的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在城市公墓的建设中,由于为了更进一步追求公墓的价值效益,对于陵园的经济性提高的同时未能注重陵园中场地所承载的感情因素,从而导致纪念性景观功能及品味的降低。
        二、城市公墓景观建设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意义
        城市公墓的建设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墓不仅仅作为一个殡葬活动场所的简单形式,同时还作为一个承载艺术性、情感性、景观特点等多种意义价值的场所。另外,在城市公墓中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对水土的保持与生态环境形成有效利用,从局部改善生态环境效果,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尤其是以来宾市烈士陵园,城市公益性公墓为例,烈士陵园起到了一个纪念性景观的作用,在城市中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个重要地标,有着特殊的价值。
        (一)合理利用基地环境,维持城市生态
        烈士陵园在建设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了来宾市城郊的荒地,对现状较为贫瘠,植被覆盖率低的用地进行整理,有效的实现了绿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双重效果,对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经过人工改造之后形成了再创造,这样既缓解了城市中的用地紧张问题,同时也维持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平衡。
        (二)增加城市景观亮点,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将城市公墓建设成为纪念性景观场所,提高场地景观价值,对于增加城市观景点,网红打卡目的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针对来宾市烈士陵园,城市公益性公墓的性质来看,来宾市烈士陵园中的烈士英魂,作为当地宣扬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非常契合,进行爱国主题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三)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的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之间存在较为明显概念的不同,随着生态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并且由于人与自然、公墓之间的生态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通过城市公墓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满足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共同需求,不仅可以满足殡葬活动,还可以容纳植物、动物、鸟类以及微生物在这片区域内共生共存,保障了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三、城市公墓环境建设与生态修复的方向
        在进行城市公墓的环境建设与生态修复工作时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目的的开展环境建设,引入先进的理念,同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明确思路,才能真正实现对城市公墓环境的建设与生态的修复效果。
        (一)明确绿色公墓的建设理念
        首先要明确生态景观公墓的建设理念,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高效集约的规划理念,在这一点上,来宾市烈士陵园,城市公益性公墓的规划较为合理,着重基于可持续发展、地域特色与市场导向三个原则开展建设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公墓的建设理念不偏离。
        (二)塑造优美的城市公墓景观
        为了充分发挥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的经济效益与市场价值,就应当针对性的建造绿色景观,可以深挖本地自然环境资源与当地的地域特点、目的明确进行建设,实现对公墓特色景观的有效塑造。
        (三)坚持城市公墓的环保建设
        始终坚持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中的环保理念,尽量尊重场地原有地形地貌,保留和利用现状长势良好的植被品种,不设置偏离主题的设施及活动场地,另外提倡殡葬活动以敬赠鲜花、修剪树木、栽种花草等方式开展,尽可能的减少那些的对自然环境起到破坏作用的殡葬活动与祭奠形式。
        四、城市公墓景观建设与生态修复的主要对策探析
        城市公墓景观的建设与生态修复的实施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基于上文分析的当前城市公墓景观建设与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向,只有明确绿色建设的理念,塑造有特色的生态景观,尊重场地独有的气质和特色,才能真正发挥城市公墓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价值作用。从总体规划设计、经济价值、生态修复三个方面的进行探究,为城市公墓建设提供更多理论建议。
        (一)建设多功能园区,采用系统论进行统一规划
        (1)三维设计与四维管理理念
        在构建城市公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三维设计理念进行对空间的塑造,基于内外部环境中的各要素需求,处理好景观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不同意义、功能的市场需求情况采取四维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城市公墓的环境特点,保持景观状态与价值。
        (2)殡葬用地的绿化与硬化
        为了优化景观效果同时兼顾生态修复作用,对各类用地占比进行合理控制,提高环境的质量,降低硬化面积,增加绿地面积,创造更加宜人的空间,形成隔离效果。同时采用适应性较强的本地材料和本地树种,与周边环境友好融合,降低后期管理成本。
        (3)绿化建设与文化内容
        通过绿化反应人文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只有通过绿化景观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出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本身的感情色彩与动态价值,才能真正发挥绿化景观的作用。
        (二)增强现代化城市公墓中的景观微生态平衡
        (1)建设配套的绿化景观
        科学合理的开展配套绿化工作,建立相关的绿化景观,基于不同的空间、时间进行差异化的建造,选用更加合理的丰富植物群落,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
        (2)打造健康的植物生态群落
        在整个公墓的绿化建设与生态修复中,要秉承着对植物品种的合理选择,构建健康的植物生态群落,优先选择更加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植物所包含的文化特性与生长特性,采用植物配置烘托场地特质,或庄严肃穆,或轻松活泼,或自然过渡,使之与殡葬活动者的心理需求相契合,更好的烘托出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的环境氛围。
        (三)现代城市公墓景观中的生态修复
        (1)提升城市公墓的生态设计水平
        通过生态设计保护场地的自然环境,可以有效地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降低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传统墓地阴森恐怖,谈之色变的刻板印象。 尝试保留原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土方工程,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墓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以保留其自身的缓冲和调节功能。
        (2)重视公墓的排水措施建设
        采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使大部分硬化地面变柔性地面,对于调节空气湿度,减缓绿化坡度,减少雨水地表径流,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场地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场地的海绵功能。
        结论: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烈士陵园、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在城市中所起到的作用与价值也越来越高,在此类场地建设过程中应明确城市公墓的景观建设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结合场地特有的条件,具体分析差异化设计,才能实现该类场地景观的高效建设,从而助推城市绿地系统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佳钰. 现代生态公墓规划手法浅析——以《崇左市现代生态公墓规划设计》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70-78.
        [2]马建伟,段问宇.苏州城市公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鉴于苏州“死墓危机”的深思[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01):47-49.
        [3]李敏,田晔林,安永刚,陈文武.现代城市墓园植物造景研究——以北京天寿园和八宝山人民公墓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04):30-34.
        [4]李锦鹤.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在随州市万安公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