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炼油部 天津市 300270
摘要:液化气脱硫塔C103处理炼油部两套焦化液化气,由于一直连续运转胺脱后出现间断性不合格,导致液化气脱硫醇系统水洗后液化气总硫偏高,进而影响液化气产品大罐质量。车间通过采取开启两台贫胺液循环泵进行提高溶剂循环量的方法控制液化气胺脱后硫化氢含量,但仍无法满足质量要求。进而根据以往经验推测有焦粉堆积塔内,附着在C103内填料上,造成液化气脱硫效果差,导致胺脱后间断性不合格,液化气脱硫醇总硫居高不下。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消除隐患,制定此方案。
关键词:液化气脱硫塔,硫化氢,硫化亚铁
1 液化气脱硫塔工艺原理及流程简介
1.1工艺原理
液化气脱硫塔(C-103)[1],处理处理1#和2#延迟焦化液化气,净化液化气去液化气脱硫醇部分。其原理是用一种高选择性的N甲基二乙醇胺CH3N(C2H4OH)2高效脱硫剂吸收液态烃中的H2S,再将含H2S的脱硫剂富液送至再生塔再生,将H2S脱出做制硫原料,胺液循环使用,这样达到净化液态烃的目的。
1.2工艺流程
来自1#和2#延迟焦化的含硫液化气进入液化气原料罐(D-103)缓冲,经过滤器SR109分离出液化气中携带的固体粉末后,由液化气吸收塔进料(P-101/1,2)升压后送至液化气吸收塔(C-103)下部,与液化气吸收塔贫液泵(P-104/1,2)入塔的MDEA贫液逆流接触,贫液为连续相液化气为分散相,液化气中的H2S被胺液吸收。除去H2S的净化液化气,在塔顶进入扩大了直径的沉降段。进行沉降分离,然后经焦化液化气溶剂分离罐(D-103/1)沉降脱除可能携带的胺液后,至液化气脱硫醇部分。
2 液化气脱硫塔处理方案思路
利用前期液化气脱硫临时设施,将液化气由进脱硫塔C-103改进脱硫醇老氧化塔C-301处理。
液化气通过液化气泵P101出口流控阀FIC-5101,去液化气、胺液混合器,混合器出来的液化气进老脱硫醇氧化塔C-301中部,胺液、液化气在塔C301中进行分离,塔顶出来的液化气通过脱硫塔C103顶压控阀PIC5103脱液罐D103/1脱液,脱液后的液化气再去液化气脱硫醇装置;贫胺液由贫液泵P104出口流量控制阀组FIC10404去胺液、液化气混合器和老氧化塔C301,老氧化塔C301富液由塔底抽出进脱硫塔C103胺液液控阀组LIC5103进再生系统;液化气、胺液进脱硫塔C103阀门关闭,液化气、富液出脱硫塔C103阀关闭,将脱硫塔C103切出检修。
3 焦化液化气脱硫塔处理方案安全环保专篇
3.1一般规定
3.1.1装置内严禁吸烟,不准带入火种进入装置
3.1.2车间人员对不熟悉的人员进入装置,有权问明来历或报告上级,禁止其通行
3.1.3没有经过三级教育的人员、技术考试不合格者,不能盯岗操作
3.1.4进入装置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严禁赤足或穿背心、凉鞋、拖鞋上岗,对于长头发的女职工要盘好
3.1.5职工在装置内巡检或操作等要带好安全帽,硫化氢报警仪,否则严禁进入装置或上岗操作
3.1.6不准用易燃液体擦洗地面、机泵,不准用易燃液体或有毒物洗手、洗衣服等,防止油品挥发和空气混合后着火爆炸
3.1.7严禁随便动用消防设施,以及有关的劳动保护等安全设施
3.1.8在生产中,各岗位的消防设备必须完好无缺,处于完好状态,并进行交接班
3.1.9受压容器及设备必须有安全设施,如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放空阀,要定期检查,保持灵活完好,没有安全设施的受压容器及设备不准使用
3.1.10在任何情况下,严禁向地面排放酸性水、氨水、非密闭排放硫化氢,及其它有害物质
3.1.11未经允许的机动车辆不得进入装置。
与操作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操作室,操作人员必须遵守三制两纪
3.1.12上班前不准喝酒,否则不准上岗
3.1.13进入装置施工的队伍或人员必须持有并携带教育卡片,办理施工作业票
3.1.14在装置动火、用电时,必须按厂规定的安全用火制度落实措施,办理动火相关票证
3.2防火的一般规定
3.2.1装置动火时严禁泄放可燃气体,严禁脱液操作
3.2.2防止铁器碰撞产生火花,严禁穿带钉子的鞋进入生产装置,以免引起着火
3.2.3电器设备不可漏电,要符合防爆规定,不可随意接临时电源
3.2.4加强设备、阀门、管线的管理,消除可燃气体的泄漏,不准用易燃液体有毒物洗手、洗衣服等
3.2.5设备检修动火时,必须将设备或管线经吹扫和处理,经化验分析合格后再办理相应的票证,落实安全措施后方可作业
3.2.6防止硫化亚铁自燃,检修时如有从设备清除的硫化亚铁,按要求集中到指定位置,后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2.7一旦发生火灾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3.2.8如可能,当发生火灾事故时班长应立即组织全班人员进行及时的工艺处理和抢救
3.3防爆的一般规定
3.3.1严禁随意泄放易燃易爆气体,杜绝火源
3.3.2受压容器装有安全阀,并定期检查是否灵敏好用,定期进行定压校验
3.3.3储罐内装易燃易爆物质,储存容积高度不超过80%,不许超装
3.3.4储有易燃气体的管线及设备严禁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用蒸汽或氮气
3.3.5在装置内开关阀门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
3.4有毒物质及预防
3.4.1硫化氢
3.4.1.1.基本性质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状态:气体。分子量:34。沸点(℃):-60.4。熔点(℃):-85.5。闪点(℃):0。自燃点(℃):260。相对密度(水=1):0。相对密度(空气=1):1.19。蒸汽压(kPa):0 临界压力(MPa):9。临界温度(℃):100.4。爆炸上限%(V/V):46。爆炸下限%(V/V):4。易燃易爆性:极易燃。LD50:0。LC50:618。IDLH:417。毒性:剧毒。燃烧热(KJ/Kg):0。
3.4.1.2.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侵入途径:吸入。
环境影响: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注意对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3.4.1.3.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条件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3.4.1.4.灭火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
3.4.2一般规定
3.4.2.1对装置检修过的设备、管线要进行气密试验,杜绝设备跑、冒、滴、漏现象
3.4.2.2在任何情况下,严禁向地面排放酸性水、氨水、非密闭排放硫化氢,及其它有害液体
3.4.2.3严禁站在有毒气体的下风头处作业,处理泄漏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并有专人进行监护
3.4.2.4进容器内部作业时必须按规定办理安全作业票,并严格执行进容器作业的有关管理规定
3.4.2.5防毒器具必须定期检查,确保整洁完好
3.4.2.6操作人员必须会正确使用防毒器具
3.4.2.7防毒器具必须放在指定地点,不准随意动用
3.4.2.8装置应定期测试分析装置环境内有害气体的含量,确保有毒气体控制在允许浓度以下
3.5防硫化亚铁自燃方案
脱硫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硫、硫化氢、硫化物的存在,上述物质极易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的自燃点为40℃,在打开设备时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火灾。除了对设备进行钝化处理外,为保证停工后在打开人孔时防止硫化亚铁自燃而损坏设备及其它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措施:
3.5.1产生硫化亚铁的设备有:C-103
3.5.2打开含有硫化亚铁设备的安全措施:打开C-103人孔
3.5.2.1在打开人孔前,将塔底吹扫蒸汽引到塔壁前,同时打开塔顶放空阀、塔底排凝阀。
3.5.2.2同时将该塔的贫液泵出或入口与管带服务点的新鲜水用胶带连接好,并将泵的跨线和调节阀的副线打开,变通好流程。
3.5.2.3在塔内的有毒有害介质吹扫分析合格,容器温度降至常温后,将人孔打开进行自然通风。
3.5.2.4在打开人孔时要由上往下逐一打开。
3.5.2.5在设备打开人孔后每30分钟对各设备进行巡检并作好记录。在打开人孔12小时后改为每1小时进行一次巡检,同时作好检查记录,防止硫化亚铁自燃。设备在打开24小时后,可改为正常巡检,直到正常检修为止。
3.5.2.6如有硫化亚铁自燃,及时将塔底吹扫蒸汽阀打开进行灭火,同时将人孔关闭。在用蒸汽灭火时要密切注意塔的操作压力,严禁超压。
3.5.2.7塔内如有硫化亚铁存在,具备进容器内部作业条件后,应先清除干净设备内固体的硫化亚铁,取出并集中存放到大桶中,由相关部门统一处理,防止其自燃。
3.6除上述规定和措施外,此次检修任务涉及的老氧化塔C-301及相关管线停用时间长,重新启用前须评估其是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参考文献:
[1]1#脱硫制硫装置工艺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