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 300204
摘要:在社会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高校宗教工作日趋严峻,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应高度重视宗教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做好抵御和防范宗教向高校渗透,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宗教工作。
关键词:高校;宗教工作;挑战与对策
我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我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尤其在国民教育中,有明确规定不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同时最新修订执行的《宗教事务条例》中第六章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禁止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传教、举行宗教活动、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已经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的速度,在高度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各国文化的高速涌入,宗教也慢慢对高校校园生活进行非法渗透,并取得了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追随。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如何及时对高校大学生宗教问题进行合理的引导,正确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宗教工作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研究制定合理的对策,切实维护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
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概况
当前的高校校园中,不仅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宗教信仰者,而且他们还同时积极发展其他人员一起信教。作者作为一名高校统战工作人员,以自己所在高校为例,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都会开展宗教信仰情况的摸底调查,通过对2016、2017、2018、2019学年入学的近1万名学生摸底调查反馈,共有宗教信仰及宗教信仰倾向的学生200余名,大多数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通过摸底调查数据反馈,目前高校大学生总体信教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信教也集中在外来宗教,从信仰宗教的动机反馈上,主要是在于获得精神上的寄托,这也侧面反映出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不足。在摸底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比较宽容,认为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看具体每个人的选择,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家庭是学生从小接触居住最长的生活环境,学生在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中,潜移默化的收到家庭成员的影响,如果家庭成员有宗教信仰,学生大多可能选择同样的宗教信仰。作者所做的摸底调查中,有宗教信仰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受家庭影响,从小跟随家庭进行宗教活动。
2.信仰迷失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致使有些人有了唯利是图的观念,这就使得中国传统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高校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大学生往往利用课余或者假期时间外出或者兼职工作,所见所闻很容易对尚未完全成型的价值观造成影响,在迷茫时期更容易对存在一定神秘性的宗教产生好奇与依赖。
3.受挫无助
作者在摸底调查时也发现,有一部分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是由于之前家庭突生变故、学业不顺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受挫无助,无奈无助又心有不甘,为了寻求一个精神庇护所和精神麻醉与疗伤“灵药”而开始了解宗教、信仰宗教。
三、高校宗教工作面临的挑战
1.对宗教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不够。很多高校目前对宗教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对宗教的认识还是很模糊,也没有充分认识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复杂性。
2.对宗教知识的专业性不强,开展工作时理论支持不足,工作开展不力。多数高校很少有宗教政策法规方面专业的培训,相关专业人员也不够,没有把宗教工作纳入高校考核范围,同时宗教工作虽然有法可依,但是并没有明确赋予高校职能处室、基层学院职责范围和权利大小,处理不当还容易发生群体事件,这就导致高校基层宗教工作有时会有无人管、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
3.宗教渗透方式变化,高校警惕性不高,技术难度大,不好防范。随着信息科技的普及,高校宗教渗透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通常是通过简单的张贴小广告、喷涂电话号码、在食堂教学楼等人员密集地方发放传单等方式进行宗教渗透,现在渐渐转变为微信群发、论坛暗语、网络私信等更隐秘的线上方式进行,这就造成防范技术难度加大,仅仅凭高校目前的技术手段,很难达到很好的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效果。
四、高校宗教工作的对策与做法
1. 要持续加强思想认识。学校党委要深刻认识到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是一项政治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者要时刻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要充分肯定宗教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宗教工作放在带有全局性、政治性的重要战略地位,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2.要加强政策学习和专业培训。学校党委加强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对宗教工作所涉文件、制度的专项学习和培训,从根本上、思想上、意识上重视防范高校宗教渗透工作。为相关职能处室和所有学院配发《宗教事务工作条例》等文件,依法管理高校宗教工作,依法管理高校涉及宗教因素的教学科研活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补强专业知识,推动工作上水平。
3. 要继续加强宣传引导。高校党委应领导统战部、宣传部、学工部、保卫处等相关部门联合,多途径强化宗教政策、防范宗教渗透和反邪教宣传工作,坚决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作为抵御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的基础性工作。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扩大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的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广大辅导员、班导师要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不断增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用正能量激励学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防止宗教在校园内的进一步传播。
4.加强排查清缴。学校各部门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大力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齐抓共管,加强宿舍、教学楼等重点部位的楼宇管理和内部巡查,及时清缴非法宣传品,及时发现并处置传教行为,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共同维护高校宗教工作大局。
3.要加强走访调研与信息沟通。高校党委或统战部门要定期赴各个基层学院进行宗教工作相关走访调研,尤其是涉及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基层学院,进一步了解基层宗教工作的重点难点,为学校层面工作开展提供真实有效的现实基础。同时要加强信息沟通,学校应发挥各部门、学院党员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畅通信息渠道,获取宗教渗透情况线索,及时举报传教行为,有效处置苗头隐患,遏制校园宗教渗透活动,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小结:
在新形势下,面对宗教工作诸多挑战,高校党委要坚决扛起党管宗教工作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切实提高做好高校宗教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高做好高校宗教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复杂性和主动权[J]. 王建南. 思想教育研究. 2014(10)
[2]当代中国宗教状况报告——基于CFPS(2012)调查数据[J].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课题组,卢云峰. 世界宗教文化. 2014(01)
[3]世界宗教发展的几个新动向[J]. 雷春芳. 中国宗教.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