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习作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蒙国添
[导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新庆小学  5300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然而,在传统的写作教育课程中,教师一直以是否具有思想性为标准来评判学生写作内容和写作水平的优劣,即要求作文中心思想必须足够积极。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方面能力的训练,通过加强阅读训练,以读写结合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旨在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普及这种创新的课程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然而,在传统的写作教育课程中,教师一直以是否具有思想性为标准来评判学生写作内容和写作水平的优劣,即要求作文中心思想必须足够积极。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方面能力的训练,通过加强阅读训练,以读写结合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旨在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普及这种创新的课程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习作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有哪些呢?我认为以下几点策略都是很有效的:
        一、鼓励学生流露真情,表达内心
        写作要能展现孩子的内心世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然而,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常常以是否具有思想性为标准来评判学生写作内容和写作水平的优劣,即要求作文中心思想必须足够积极。不可否认,作文育人是语文教育一直的追求,教育者希望通过划定衡量学生写作水平标准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真善美,弘扬高尚品德。但是要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仅凭这些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在对学生做出习作要求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理解和认同学生的内心活动。小学生不论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不够成熟,对于许多事情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这些心理体验有时会让成人觉得幼稚不解,甚至违背客观事实,但教师仍需要肯定学生在写作时吐露出的内心真实的情感,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现自我。因为只有这种真情流露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发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做到有话可说、有理可言。由此可见,在开展写作课教学时,要积极地鼓励小学生用心去写,保留小学生自行发挥的写作特色与魅力,打破传统课堂的条条框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课堂并通过写作课堂展现自我。
        二、培养想象,拓展思维
        童年是一个人的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孩子从小所接触的一直是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故事中美好的人物陪伴了他们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一进入小学就突然斩断孩子与童话世界的联系,显然不利于他们尽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负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展示出自己想象中的世界。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细致地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去发掘身边的素材。那么,教师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发挥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引导孩子尝试童话体作文。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尝试童话体写作,这种文体能够使学生在展示自己所思所想的同时体验写作带来的趣味性。在进行这类文体尝试时,需要注意两方面的表达:一方面是准确把握故事主人公的人物特点;另一方面是通过故事的展开烘托出主人公某些品质特征。

比如说蝴蝶这种昆虫,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其拥有色彩斑斓的双翅,那么在蝴蝶身上可以联想到什么美好的品质呢?有同学认为,它在花间翩翩起舞,说明它热爱生活;还有同学说,它整日在花间飞舞,不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比较懒惰;也有同学讲,它悄无声息地为花传粉,象征无私的奉献。2.课文延伸性创作。课文延伸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习作训练方法,进行这种练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想象力,可以有两种训练方法,一种是续写课文主角后续的故事,比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学生可以续写小女孩死后,跟着奶奶在天堂里过上了怎样的幸福生活;另一种是对课文进行仿写,比如在学习了《鹿角和鹿腿》后,自己尝试编写《孔雀的翅膀和尾巴》来说明身体器官各有作用的道理。还有一种是情景创设法。比如说在学习完《小壁虎借尾巴》之后,老师可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一只断了尾巴的壁虎出现在教室的角落里,一个同学无意中发现了它,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壁虎最后长出尾巴了吗?然后以我与壁虎的故事为题目进行创作。这样的练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系统化的写作训练,在掌握一定素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构建自己的思想世界。
        三、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更应注重文本内部各项训练项目之间的链接,引领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东西,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关注阅读是提升写作的重要途径。有人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读是基础,是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许多名作家在写作之前几乎都是阅读了大量的作品后才有高水平的作品问世的,从中可以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如何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促进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呢?我认为阅读与写作是“读而不作则罔,作而不读则殆”,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读促写”,如此亦是解决语文教学中作文水平不高问题的一个途径。
        四、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增强表达能力
        写作是建立在阅读积累和口头表达的基础之上的。写作实际上是人类除口头表达之外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做出如下要求:鼓励学生去倾听、去表达,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有意识地强化对学生口语方面的训练。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不强,对大多事物仅能留下一个薄弱的概念,如果仅在此基础上展开写作,很难写出连贯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享收获,在谈论中不断丰满自己的内容。在写作完成后,教师应督促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通过自己的语感和听众的反馈及时纠正表达中的问题,反复诵读订正直至最终确定。长此以往,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语感的养成,对其写作时语言的组织、词句的引用也助益良多。
        总而言之,围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要求,在习作课堂上开展“珍惜童心、放飞想象”的专题训练,有助于解决表达僵化、无话可说等写作问题,以贴近孩子内心的童话风格为写作训练的切入点,有助于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使其作文更具有真情实感。结合阅读教学,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应在授课中与孩子一同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体验式学习,力求在写作过程中与学生发生情感共鸣,让写作成为学生日常的一种习惯和兴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