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杨献群
[导读]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情感的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能缺少的一项重要的环节。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对策分析
引言
        进入21世纪,国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令学生受益匪浅。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不断发展是形势所需,既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又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的语文教学主题,为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来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地结合课堂教学反馈情况来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情感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环境来进行自我调整,产生正确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虽然对新奇的事物和知识点存在较强的兴趣,但自身的能力相对较差,很难按照教师的要求长时间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更无法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感。因此,如果教师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对相关知识点产生错误的认知,并出现各种较为激烈的反抗情绪,对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情感教育元素,多方面、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与此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来进行讨论和探究,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教学体验和情感体验,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价值观和认知观,进而为学生良好的人格品性和正确三观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教师就会忽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只重视课程内容的学习,学校也没有组织关于情感教育的活动让学生们学习,导致学生缺乏对于情感教育的学习。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小学教师并没有接受专业的情感教育教学培养,无法给学生进行专业的教学,且学校没有定时邀请专业人士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和讲座,因此教师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导致教师没有能力进行情感教育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一直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所以会削弱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积极性。
三、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一)挖掘课本中的情感内容
        教育离不开课本,教育者要对课本进行深刻研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书本内容充分把握。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挑选一些情感内容较为丰富的内容进行讲解。

例如,在课文《北京的春节》中,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课文中说道“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这段内容充分描写了春节时的热闹以及与平时的截然不同的场景,描写了各种春节时的传统习俗,让同学们感受到春节快乐的气氛。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就可以着重让同学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使得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与众不同。再比如,季羡林老先生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中提到“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句话能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内疚之情,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伟大。
        (二)作文练习中融汇情感教育
        写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写作训练过程中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能力,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要说真话、写亲身体验、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是对生活的最初感悟,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于自己的生活的重新解读。对于自己观察到的事件进行有意识的评论,通过贬假恶丑,赞扬真善美,促进自我的教育。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良动态,教师需要及时跟进,及时进行引导、纠正,可以采取谈话等形式进行思想教育。作文或者作业批改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内心世界最直接的途径,通过对于遣词造句的理解、作文的书写,很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并及时进行纠正。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多加关注,从而确保其能够进行阳光成长。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观念
        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维持良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中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维持关系的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而形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在教师与学生的相处中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氛围。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对待和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感情,体验到不一样的情感,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中应用情感教育,要求教学人员在教学的时候,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性格的完善、兴趣的开发等也是十分有益的。小学生处于一个各方面的发展都不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正确的教育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教学人员应该重视情感教育的应用,并且不断完善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尽可能的使教育取得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赵淑萍.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探究[J].名师在线,2019(22):66-67.
[2]冯文艳.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策略实施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90.
[3]邱松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