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学科知识是基础知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往往会决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是权衡小学生整体能力和素养的关键部分。阅读教学是语文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必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步骤,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小学生阅读
引言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应和家长配合,挑选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阅读教材。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选择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强度,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发表见解,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积累和读书心得的书写,在培养其阅读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其语文学习的效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价值
语文阅读知识和实际生活具有很大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对生活进行观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学习和观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转变,增强学生的情感变化,使得学生意识到阅读和生活的关系,为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阅读知识提供有利条件。而且,在观察生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细致认真,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中存在的规律和内容,注重对细节的欣赏和观察,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白公鹅》时,教师带领着学生到户外对白公鹅进行详细观察,通过对外观的观察和其行为动作的分析,掌握白公鹅的生活习惯和外貌特征,进而教师在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够提升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更加具体和详细,而且在教学中针对阅读习惯进行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为学生写作积累更多素材和内容,提升写作质量,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和进步。
2设置固定的朗读时间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设置固定的朗读时间,以促进小学生朗读与自我阅读的有效融合。朗读是口、眼、心、脑、思想结合的阅读方法,朗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长期的朗读训练,有利于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通过学生的朗读,还可以让学生熟悉生字和优美的句子,促进小学生对字、词和篇章的整体掌握,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学生通过朗读,还可以矫正自己的发音,并且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效激发想象力,并且,能有效改善小学生的阅读情感,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此外,通过固定朗读时间的设置,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学生在固定的朗读时间段,可以自由朗读,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时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3加强阅读训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速度慢、阅读不流畅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阅读训练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接受阅读训练。首先,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把各种阅读形式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如分角色进行朗读、小组合作朗读等,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朗读比赛等。其次,讲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入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4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和耐人寻味的地方,激发学生大胆想象。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多次抓住课文的空白,深入挖掘,巧妙引导孩子合理想象,进入文中人物,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如:在多次读老人与海鸥的句子之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眼前出现的画面,并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这样就给每一个同学想象的空间,和深入分析教材的机会。在学习过渡句“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教师可以紧跟着追问:“生动可以用别的词来替换吗?生动一词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这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透过文字的表象进入人物内心的地方。通过这样的空白挖掘,让学生们很自然地走进老人与海鸥的感情生活,更深入地领悟了课文结尾海鸥悼念老人的感人描写,同时也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5借力新媒体优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改革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要增强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发展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并特别指出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阅读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发展。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非常困难的,也会让学生走不少弯路,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和学生学习信心下降。所以教师可以用一种新颖的指导方法督促学生积极提高阅读能力,增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水平。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被毁灭前后的场景,并利用新媒体平台收集并展示有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让这些材料能够辅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文章主题内容,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直接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学习汉字的途径,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阅读训练,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梅.提高小学生阅读力的“诀窍”——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模式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93.
[2]赵素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117.
[3]孙瑜.以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探究[J].科技资讯,2019,17(30):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