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讨论的内涵
课堂讨论,顾名思义,指课堂上进行的讨论,它是由教师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核心问题或有矛盾的问题,组织学生就重、难点或有矛盾的地方进行有效交流,并得出结论的教学形式。
二、课堂讨论的意义
随着语文课程的不断革新,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式愈发多样化,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讨论作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意义。
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能促使师生转换角色。 传统的语文课堂采取的是“满堂灌”模式,学生常常闭而不语,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失去了生命力。课堂讨论,能有效地转换师生的角色,使得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发言人”,学生则变成了课堂的主体,师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真正做到了师生角色的互换。
开展课堂讨论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尤为关键,有了教师的合理引导,课堂就会生动有趣得多。教师适时地引导,不但能调动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又真正点燃了他们的热情。另外,好的课堂讨论还能让学困生建立起自信心。 在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中自然会更快接收、探索新知。
开展课堂讨论能提升孩子们的团队互助理念。好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在与人的交流碰撞中产生的,课堂讨论作为一种优良的教学方式,能巩固他们的团队至上意识。 作为小组中的成员,每个人都有一种集体意识,都肩负着一种责任,在激烈的课堂讨论中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三、影响课堂讨论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不断革新的语文趋势。课前教师应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对于课堂讨论而言,课前教师应做好详细的规划,设计怎样的论题;怎样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怎样把握课堂的讨论节奏等,这些都体现教师的自身素质。
另外,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当学生的交流出现理解错误和偏差时,教师的态度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很容易对学生形成一种误导,让他们的认知发生偏差。 反之,如果课堂的主导者过多地干涉孩子们的课堂讨论,也会损害他们的参与热情。 所以,教师在课堂讨论中,既是引导者,也是倾听者。
(二)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学讨论的主体,教师就算引导得再好,缺少学生的配合,课堂还是教师单独在表演,也就失去了课堂的活力。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抛出论题,学生应积极参与,尤其是学困生,更应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在讨论中互助协作,培养学习的兴趣。
当然,在课堂讨论中,那些善于言辞的学生,往往表现活跃,几乎占据了讨论的大部分时间。而那些不太敢发言或惰性较强的学生往往无所事事,当其他同学讨论热烈的时候,这些同学便开始了“滥竽充数”,影响了课堂讨论的效果。 这就要求作为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应积极配合教师的讨论内容,及时参与课堂讨论。那些善于言辞的同学应控制好发言时间,不善言辞的同学在教师的引导、同学的鼓励下,也应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逐步形成一种自主、协作的讨论氛围。故而,学生于课堂讨论而言,既是参与者,也是诉说者。
四、组织课堂讨论的对策
课堂讨论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怎样让其有声有色地开展,确保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实履行:
(一)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
教师将讨论引入到语文课堂上,更应使学生处在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便于他们的观点呈现,促进教学氛围的活跃。这就要求课堂的主导者要适时营造舒适、自由的讨论氛围。自由是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的关键。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尤其是学困生,教师更应给予他们关爱,鼓励他们勇于发表意见。在自由的讨论中,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但自由不意味着松散,教师在合适的时机抛出问题,合宜的地方给予评价,适当的空当作结。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有讨论的机会,“动”起来,这样的讨论才具有生命力和价值。
(二)教师选择合宜的讨论内容
我们的语文课一般来说只有40分钟时间,课堂讨论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只须安排几分钟。?但讨论的结果如何,多由教师选择的讨论内容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讨论参与度呢,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呢?
首先,课堂讨论的重心须是教材的重点,关键点,这样才有交流价值和必要。其次,抓住容易有矛盾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讨论。 越是教材中有矛盾的地方,越会调动孩子们交流的参与度,越会激起讨论的热情。另外,还有些讨论话题对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品质能起到关键的影响,教师也应该积极创设讨论的环境,开展课堂讨论,便于完成培养他们能力、思维的预期目标。
(三)灵活把握讨论动向
孩子是教学的主体,课堂讨论中教师既要让他们“动”起来,又要适时做好指引,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课堂讨论不能避重就轻,应就有价值的地方展开有效交流。 对那些有不同看法或者并未发现的重要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必要时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得出结论,使大家达成共识,以达到理想的讨论效果。 但必须注意,课堂讨论不能流于形式,为了迎合教学形势而开展,作为课堂主舵人的我们要灵活把控他们的讨论动向,不能偏离主题。 如果课堂讨论出现脱离轨道的现象,教师要顺势把他们引入到正确的观点中,确保孩子们的观点积极向上。 如有学生提出比较创新的观点时, 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肯定,精准把控课堂讨论的节奏。
总而言之,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日益丰富,要使我们的课堂讨论广泛地开展起来,作为教师的我们既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不遗余力地选择内容,还需引导学生找准时机,有效把控讨论节奏,配合教师有效的指引,确保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大胆质疑,启迪思维,锻炼意志品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五彩夺目,携手共创教育的辉煌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