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员会党校 天津市 300191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党的理论创新传统、回应时代课题要求得出的科学结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和丰富内涵,对于强化政治引领、推进基层党建、提升干部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结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深刻阐明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和目标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最重大的政治判断和理论创新,这一思想的提出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运用、历史继承、现实回应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更是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一系列思想的提炼总结和科学归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生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我们党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而且是对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传承和时代课题的科学回应。
(一)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现实运用
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1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先后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守人民立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民民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关系、世界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等一系列的思想观点和科学论断2,这些思想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智慧光芒的闪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支撑,特别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二)历史传承:党内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3回望97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到强,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在于我们始终把理论创新作为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一面旗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党的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等一系列理论课题。这些思想的创立既彰显了共产党人对于理论创新的不懈追求,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
(三)现实土壤:对于时代课题的回应解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提升我们国家整体实力的同时,也向我们抛出了新的时代命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4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和解答既是党内理论创新的现实需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提供了现实土壤。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架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构完整、体系严密,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的理论问题。
(一)为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第一,实现初心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根本动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
第二,社会矛盾转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现实动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一转化既是过去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现实反映,同时也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制定大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三,加强自身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内在动因。
虽然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我们党所面临各种风险考验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严峻和复杂。
(二)是什么:“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支柱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着非常多的思想内容和理论观点,但归结起来,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是“八个明确”。“八个明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治国理政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
“八个明确”系统总结提炼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发展思路、动力机制、外部环境和本质特征等一系列问题,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支柱。
(三)怎么办:“十四条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伟大理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而且指导我们“怎么办”。6“十四条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层面的具体展现,在“八个明确”的基础上,它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了我们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对于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十四条坚持”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行动纲领层面对于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具体部署。从“十四条坚持”的内容来看,它凸显了我们坚持和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政治立场,对应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民生关注、国家安全、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以及对外战略等时代课题,是对“八个明确”的具体化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体现了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统一学习、统一把握、统一贯彻。
三、结语与实践意义
(一)宏观层面:强化政治引领的根本指针。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国有企业作为我们党领导下重要力量,要始终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价值追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加强政治引领,强化党的领导提供了根本指针,对于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观层面:推进基层党建的基本遵循。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仅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更是我们党凝聚力、战斗力、先进性、纯洁性的直接体现。
(三)微观层面:提升干部素质的有力抓手。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如何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是新时代提升干部素质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政治能力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479-480页。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4日。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4日。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18日。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18日。
[6]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新时代面对面》,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