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8期   作者:张海存
[导读] 【摘 要】目的:探析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运用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诊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时间段本科室收治的83例糖尿病足(气虚血瘀型)患者开展研究,按照分别抽样法划分为参照组(n=41)和观察组(n=42),给予参照组基础治疗,予以观察组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加减协同治疗。对两组症状积分、腓神经传导速度实施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与腓神经传导速度相比于参照组
(兰坪县中医医院  云南怒江  671400)
 
【摘  要】目的:探析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运用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诊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时间段本科室收治的83例糖尿病足(气虚血瘀型)患者开展研究,按照分别抽样法划分为参照组(n=41)和观察组(n=42),给予参照组基础治疗,予以观察组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加减协同治疗。对两组症状积分、腓神经传导速度实施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与腓神经传导速度相比于参照组显著较优,两组比较于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运用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加减协同治疗,临床效果明确,不仅降低了临床症状积分,还能改善神经末梢传导功能,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针灸;补阳还五汤加减;症状积分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8-0213-01
 

糖尿病足发生率较高,是糖尿病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其致病机制是因机体长时间处于代谢紊乱状态,使末梢神经受到损伤继而出现麻木等感觉,并且微血管受损、循环系统紊乱可致组织营养障碍,进而诱发溃疡等不良事件。该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疾的主要因素[1]。临床多以控制血糖、调控血脂及改善循环系统方式控制疾病发展。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足为“消渴症”范畴,以气阴虚为本,以瘀滞气血经络为标。利用中医治疗特点将临床诊治方案实施优化,可提高临床效果[2]。本科室对42患例糖尿病足者实施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治疗,下面就具体过程作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时间段本科室收治的83例糖尿病足(气虚血瘀型)患者开展研究。纳入标准:临床诊断均存在糖尿病史;伴有感染、溃疡等症状;实施综合诊断满足糖尿病足确诊标准;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并发下肢血管疾病;药物过敏史。采取分别抽样法划分为参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参照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最小值58岁、76岁,均龄(68.6±2.4)岁;病程3-10年,均程(6.7±2.1)年;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最小值56岁、78岁,均龄(68.9±3.1)岁;病程3-10年,均程(6.7±2.1)年。将研究牵涉两组一般资料开展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 方法  
就诊后,参照组行加强降糖治疗,将胰岛素方案实施调整,确保空腹血糖值低于7.0mmol/L,进食后2h血糖低于10.0mmol/L。针对下肢皮肤受损者需加强对其的伤口护理,并采取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取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诊治:①补阳还五汤。取黄芪60g、赤芍、当归尾、川穹及地龙6g、桃仁和红花3g。如若存有纳呆症状,加用藿香和佩兰等药剂;若有便秘症状,取大黄;局部肿痛显著者外加黄柏和知母,阳虚者取桂枝9g、阴虚者以麦冬入药。将上述药材用500ml清水煎至200ml,100ml/次,每天1剂,连续治疗4周。②针灸。选穴:第一组穴位选取关元穴和阳陵泉穴及太溪穴等,后选用气海穴和丰隆穴及足三里穴。配穴:根据坏疽位置不同于其相近位置取无受损皮肤1~2穴位为配穴。消毒后,取28号针灸针于患者穴位皮肤快速进针,进针至一定深度后采取捻手法,若机体感觉酸痛、麻木可停针。于针炳上方处插入清艾条,长度2cm,不要烫伤皮肤,从近皮端点燃,无火后更换艾柱,每一穴位使用3个艾柱,1次/d,针灸4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症状积分及腓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足症状,如麻木、疼痛、跛行等病发程度实施评分,无症状即为0分;轻度即为1分,中度即为3分,重度即为5分[3]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实施处理分析,症状积分及腓神经传导速度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实施检验。治疗效果以率表示,X²进行验证,组间对比有无统计学意义可参照P<0.05。
2 结果
对比两组症状积分及腓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与腓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与腓神经传导速度较参照组相比明显较优,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
表1 对比两组症状积分及腓神经传导速度(
组别
例数
症状积分(分)
腓神经传导速度(m/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41
18.55±3.54
14.11±3.58
28.03±3.75
35.68±3.18
观察组
42
18.35±3.51
8.11±3.07
28.35±4.01
40.36±3.04
t
--
0.2584
8.2030
0.3753
6.8545
P
--
0.7967
0.0000
0.7084
0.0000
3 讨论
本次结果表明,观察组症状积分与腓神经传导速度相比于参照组显著降低P<0.0,提示基于加强降糖治疗、调脂前提下,运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能够大幅度改善糖尿病足症状。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足是因长期遭受消渴病影响,使得脾肾受损,导致脾失健运,呈气阴两虚状态,气虚难以行血,致使淤血组织经络,经络聚集不通,阴虚难以养足经络,经络亏虚加剧血液运行,进一步加重淤血,久之阻塞脉络,继而诱发疾病[4]。补阳还五汤以黄芪为首,益气补血,以当归尾为辅,活血化瘀,促使气血生化有源。赤芍、川芎、红花与地龙、桃仁均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并且经现代医学证明,黄芪这一药材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炎等效果,可加速糖尿病足恢复。桃仁与红花均为活血化瘀药剂,可阻断血小板积聚,在一定程度上对微循环障碍发挥改善作用。针灸是中医学中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通过对患者实施针灸,可改善体内血糖水平,减轻足部对身体造成的痛苦,同时还能减少其他并发症,缓解血管痉挛,使血管阻力降低,有利于患者行动能力恢复,并且针灸后对邻近神经无影响,最大限度发挥标本兼治的效果[5]。两种方式联合使用齐奏活血化瘀、疏通脉络之功效。
综上所述,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运用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加减协同治疗,临床效果明确,不仅降低了临床症状积分,还能改善神经末梢传导功能,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赵冰清, 孙丰雷. 生脉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52):174-175.
[2]邓君进, 郭佳琪.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分析[J]. 医学信息, 2016, 29(4):62-63.
[3]张绪峰. 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疗效评价[J]. 糖尿病新世界, 2019,22(9):85-86.
[4]孟民, 汪雪阳.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38(5):50-50.
[5]裴强, 吴阳, 王涛.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PNT,IGF-1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25(16):67-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