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的应用高立青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6期   作者:高立青
[导读] 油区建设初期,各生活点相对独立且远离城市
        摘要:油区建设初期,各生活点相对独立且远离城市,另外当时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较低,各生活点产生的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日趋重视,环保标准逐步提高,部分站点生活污水不能达到现在排放标准,经调研后采用A/O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关键字:污水 一体化 接触氧化法
        2013年以前,油区5个生活点的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接排放至附近水体。各生活点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居民生活污水、公共建筑(生产、办公场所)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菌等。这类污水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灌溉农田或者是再利用。
        2013~2014年,油区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工作,先后投资改造了污水量较大的1#、3#生活点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将1#生活点生活污水输入市政管网, 3#生活点实施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试点工程。经过改造后,1#、3#生活点生活污水已经满足环保要求。
表1  3#生活点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水质与出水水质对比表

        随着城镇以及油田的不断发展,油田职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随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不完善,多处生活点出水不达标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附近水体,造成恶臭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夏季臭气现象尤为突出,已经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因此污水处理站水质达标改造是与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
        根据《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7/656-2006)以及关于批准发布《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4项标准修改单的通知(鲁质监标发[2011]35号)的要求见表2。本次将剩余3个生活点进行雨水和污水分离改造,对生活污水采用收集系统和处理系统两部分,使生活污水排放达标。
        表2 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

        1.收集系统:通过现场实际勘察,对污水进行集中收集,新建污水管线、检查井、化粪池、隔油池,与雨水系统分离,确保雨水不能流入到污水系统中。
        2.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属于低浓度易生化废水,通过采用各种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去除水中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各种水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保护水资源环境和人体健康。生活污水通常采用生物处理法进行处理。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回用处理等处理工艺。常规一级处理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SS),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二级处理主要是指生物处理。生物处理又根据微生物需氧量的不同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生物处理可以去除污水中溶解的和呈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同时还可去除COD、氨氮、油类等有机污染物。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见表3:
        表3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较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接触氧化法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接触氧化法作用原理为:附着在填料上的好氧微生物,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吸附、分解、吸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老化的生物膜在水力冲击的作用下脱落并随水流出。选用适当的生化填料可使丝状菌在填料之间形成立体结构,大大增加了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并且丝状菌对多数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从而提高了生化处理效率。接触氧化池均匀曝气,生物膜直接受到气流、水流的双重扰动,加速了生物膜的脱落与更新,使其保持较高的活性,而且能够克服堵塞现象。但接触氧化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差,因此,选用接触氧化法作为生物好氧系统处理单元,另外增加厌氧处理单元。
        工程改造采用A/O接触氧化工艺:调节池、A/O生化处理系统、沉淀池、过滤、消毒池和污泥池。首先污水通过管网自流进入调节池,通过格栅拦截大的悬浮物,然后经过泵提升进入A/O生化处理系统,在硝化和反硝化生物菌群的作用下,进行脱氮反应,同时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出水自流进入沉淀池,在沉淀池内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泥水分离后的出水进入中间水池,中间水池内设水泵,提升至过滤系统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出水进入消毒池,消毒达标后排放,分离出的污泥排至污泥池定期拉运地方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系统处理。选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将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池集中一体的设备,并在好氧池中进行鼓风曝气,使接触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具备两者的优点,并克服两者的缺点,使污水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结论
         该工程实施后,污水排放已达标,避免水体污染,改善油区各生活点居民及周边人员的生活环境,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规避了因污水超标外排违反相关环保法律、标准的违法风险,同时贯彻落实了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及公司的相关要求,消除了因污染问题给企业带来的违法成本及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姜进峰,张燕,李翠梅.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工艺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482-5486.031(005):73-76.
[2]冯树龙.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6):61-62+65.
[3]陈炳存.污水处理生物技术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9,31(02):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