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设施确认方案制定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8期   作者:崔茂杰 张国平 刘翠灵
[导读] 【摘 要】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根据GMP相关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应对设备设施展开相应的确认活动,保证设备设施在整个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性能符合生产要求及确认的状态;对于生产用设备设施,确认活动的开展就需要方案的制定,如何准确的制定项目确认方案,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作者结合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提出了在设备设施确认方案制定中应关注的几个方面问题,与大家探讨。
(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东明  274500)
 
【摘  要】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根据GMP相关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应对设备设施展开相应的确认活动,保证设备设施在整个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性能符合生产要求及确认的状态;对于生产用设备设施,确认活动的开展就需要方案的制定,如何准确的制定项目确认方案,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作者结合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提出了在设备设施确认方案制定中应关注的几个方面问题,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设备设施;确认;GMP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8-0258-01
 

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与药品生产相关的厂房、设备设施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同时,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生产环境、设备设施等发生变更时,应当进行确认,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作为GMP管理中重要活动之一,即设备设施确认,其状态维护或确认则是药品质量稳定均一的重要保障。确认即证明设备设施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我们都知道,设备设施确认是一项计划性活动,每一次确认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起草或制定项目确认方案,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关注。
1 准确把握项目确认的深度和广度
GMP(2010年版)第138条规定,“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确认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确认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任何项目确认方案的制定首先你要知道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通过进行这项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什么?这个过程就可以按照5W1H思维方法展开。如一个项目的首次确认和周期性再确认在方案的设计上是两个不完全一样的思维,设备设施的首次确认我们经典做法的就是4Q设计,即DQ、IQ、OQ、PQ(PV),而周期性再确认我们通常设计为2Q,即OQ、PQ(PV)。因此我们需要对项目进行什么确认,其出发点都是基于风险评估确认的结果,因此正确运用风险评估工具对项目确认内容的展开起着决定作用。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不同的项目确认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周期性确认的项目决不是简单的由首次确认设计的4Q变为2Q,而如果设备设施更换了关键部件后,确认的内容则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了。
2 在方案设计时,不要盲从“经验论”
任何一个项目确认方案的设计,即使我们对它再确认,方案设计时我们也要按照“新项目”去对待。因为管理过程中的改变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一些新知识、新论点、新观点的不断出台,当然还有一些“经验论”甚至是“伪科学”的视听混淆,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新知识”,而同时还要对“伪科学”内容的进行精准过滤或筛分做到“去伪存真”。盲目的听信“经验”有时候它会成为我们准确识别项目的绊脚石。
2.1项目的首次确认和周期性再确认是两种不同的思维逻辑。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对于新项目的首次确认,其方案的制定可能游刃有余,井井有条。而在项目的再确认中,我们往往忽略的是从上个确认时间点到这次再确认期间的变化。因为一些小的变化可能对确认结果的影响都是不可小看的。这些“变化”项目是多方面的,如生产环境的变化,公用生产用介质质量的变化,设备关键零部件的更换,甚至关键操作人员变化等等,这些都应作为对确认项目预期结果影响程度的一个再评估,这就是对项目的“持续再认识”,而我们对这些点的再认识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此时,就需要我们的确认小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确认项目相关的各“现场”亲密沟通,求真务实。勤于“弯下腰、蹲下身”和各项目的操作人员交流沟通,将方案设计的切合各项实际要求并符合各项法规制度要求。

2.2方案设计,摈弃被“模版”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对确认项目方案设计的基本工作态度,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项目确认“模板”,对于这些“模板”,切忌照抄照搬,利用“替换”或“全部替换”来进行简单外包装。否则,我们制定的方案就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怪现象;这种被“模板”僵化的思维在项目确认方案制定时必须摈弃,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人摸象、照猫画虎硬着陆式处理。在GMP各种形式的检查中,对于验证与确认经常看见的缺现项诸如“方案制定不全面缺少某些控制点的确认结果、个别项目确认标准制定不合理”等等,或许就是“模版”惹的祸。
3 方案制定,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会稿是查缺补漏的有效方法
确认活动是一个相关部门人员参与的过程,在方案制定后不同部门人员对方案进行会稿则是保障方案可操作性、得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会稿,不同部门人员,分别站在各自专业的角度对确认方案一个再审视,同时方案也会得到进一步的补充或修正。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任何项目的会稿,项目的实施操作人员一定要参与会稿,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确认项目的再认知,对确认方案的预演,同时也是项目确认成功实施的保障。
4 持续学习,紧跟医药监管法律法规动态
随着我国对医药监管要求的再提高,我国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制度。如2018年,NMPA发布了《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等3个指南,进一步提高了无菌控制要求。在风险管理中,我们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之一是FMEA,对于需要采取的措施,我们已习惯于依靠风险优先级RPN方法,但2019年6月,VDA和AIAG联合发布了新的FMEA,却提出了不推荐使用风险优先级RPN阈值来确定所需要的措施,这对我们来讲都是新的理解和认识。这些对我们来讲都需要再学习,如果一味的沉浸在过去的旧思维,那么与时俱进的进步空间就会被压缩,确认方案设计的可操作性就会减少,那么设备设施的确认效果就缺少客观性和真实性。
确认活动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在方案制定时需要全面考虑,充分运用风险管理工具,必要时,启动变更控制程序对方案修订升级,制定可操作的项目确认方案。通过科学的项目确认方案设计,为我们项目确认活动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受控有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