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改善,需求逐渐变得更加多元。促使了越来越多的地产商转向开发集餐饮、娱乐、休闲、办公等诸多功能一站式的复合大型商业综合体,并利用自持商业营造的商业环境,开发内街产权商铺售向个人置业者。然而,实践中很多内街产权商铺出租率低、交付给物业公司后运营难度大等问题凸显。本文就以北京市大兴区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商业综合体 内街产权商铺 招商 运营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住宅市场竞争猛烈以及国家对住宅市场严格调控等诸多因素下,许多房地产企业转战商业地产开发,以期分散开发风险,并通过商业项目运营获取长期利润。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各企业也纷纷响应号召,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为出发点,形成了越来越多的集餐饮、娱乐、休闲、办公等诸多功能一站式的复合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综合体项目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大、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支持。因此,出现了很多打着共享商业生态、打造商业风情街噱头的内街产权商铺售向了个人置业者。然而,在产权商铺交付后,招商运营却成了一大难题,并没有给置业者带来预期的回报率,售价已透支了潜在投资价值,项目满意度、物业费收费率、日常运营并不乐观。本文就以北京市大兴区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以下简称“该项目”)为例,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该项目定位及发展现状
该项目位于大兴新城核心区域,项目总体量约67万平方米,其中商业总体量约30万平方米,商业自持比例约74%,其余26%为住宅底商以及购物中心内街商铺。
该项目客群覆盖核心区的人口以南六环为界限,约29万人口,主要以年轻家庭客群为主,年龄配比较均匀,主要构成群体集中在31-45岁。此区域范围内,分布着大量的成熟老住宅,以及大量的新交付优质住宅,随着各项目的陆续入住,将逐渐形成品质消费集群。
该项目旨在将商业机遇与置业者进行共享,在自持商业运营模式下,置业者可以共享地标级商业中心的人流聚集优势,共享周边规模居住区及产业基地消费力,共享地铁、临空经济区源源不断的人流,实现开发商与置业者共赢。
该项目首批商铺交付时,出租率低引起了商铺业主的强烈不满,甚至引发集体投诉。交付两年后,开发商为维护商业品牌,组建了招商团队进行统一规划,经过1年时间,招商率大幅提升至45%。之后虽然招商团队不再介入,但随着周边住宅陆续交付以及自持商业开业,商业生态环境开始建立,客户流量也大规模增加,内街产权商铺出租率开始有所好转,经过2年时间,出租率从45%提升到接近90%。虽然出租率提升了,但是从首批交付已经过了5年时间,租金并未达到投资预期,且租户更迭频繁不稳定,商业内街物业运营难度大,项目运营评价满意度低。
三、该项目招商运营难点问题分析
(一)战略定位与实际交付节奏不符,导致招商难度极大;
按照初始定位,内街产权商铺是依附于自持商业,共享商业机遇和客流量。但实际交付时,内街商铺却早于自持商业开业两年多。 按照初始定位,核心区域人口近30万,但成熟老住宅区域已有一个综合商业中心会有大量客户截留,且在首批内街产权商铺交付时,原规划中的10多个新交付住宅项目均未交付。
如此交付节奏安排,导致商铺置业者并未享受到自持商业和核心区域带来的客流量,在无商业氛围的情况下招商难度极大,首批交付后两年内的出租率不足2%。
(二)开发商向置业者销售时,未合理管控投资预期,从而增加招商和运营难度;
开发商在商铺开盘销售期间,往往为了迅速清盘,会采用一系列销售话术,其中最吸引置业者的莫过于投资回报率。最终交付后的实际租金与预期差距过大时,置业者必然短期内难以接受,从而增加招商难度。
投资回报仅仅是销售人员口头介绍,并不会体现在合同中,最终未达到投资预期时,置业者并无有力证据向开发商维权,只能将不满转嫁给接管后期运营的物业企业,给物业企业后续服务、物业费收取、满意度提升都造成一定困难。
(三)商铺为个人产权,难形成统一招商规划,商户存活率低;
此类商铺基本都是个人产权,产权人对商户经营业态、商户资质、租金预期、付款浮动等各类要求均有个性化差异,招商谈判难度增加。产权人多数会选择个人渠道或委托中介公司进行招商,对业态分布、位置匹配度、租金基调、商户品质适配度等均无专业规划,最终导致业态分布未形成聚焦、商户品质参差不齐、商户存活率低等问题。
(四)内街空间设计合理性欠佳,基础设施不完善,商户经营满意度低
该项目内街动线凌乱,人车不分流,商户门前也出现乱停车现象。内街停车堵路、商户生意受影响引发的日常矛盾,只能靠物业企业解决,先天的设计不足为后续运营留下了不少难题。内街商铺的店招、燃气、卫生间排污、电容、消防等基础设施也存在一些问题,给商户经营带来了阻碍和影响。
商户经营受到影响,商户满意度低,商户存活率和商铺租金提升以及物业项目运营上都有一定影响。
四、此类项目开发及运营建议
(一)项目战略定位应充分调研评估周边商业生态影响
开发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商,一定是规模较大、资金流转能力强、可承担长周期收益风险的较大型开发商,通常已建立稳定品牌或正在建立中。那么,项目的销售及后续招商运营,都是让客户建立品牌信任的时机。所以,公司管理层进行项目战略定位时,应将产权商铺交付后的招商运营视为战略的重要部分,应该充分调研周边商业生态,根据周边客流量的产生周期合理安排交付节奏,不应该让个人产权商铺在商业环境形成中成为排头兵;在销售定价上,同样也应该根据商业生态影响和合理投资回报综合评估,不应该让售价透支了潜在投资价值。否则,就是在消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建立上也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招商运营应搭建专业专职团队,统一规划,方式可多元化
为了能落实战略定位及品牌稳固,打造高品质的商街,与自持购物中心实现良好引流,同时给置业者带来高回报。应该搭建专业专职的招商运营团队,对商街统一规划,当然执行方式可多元化。以下两种方式建议可尝试探索:
1、统一运营分红模式,由开发商统一规划招商运营,按照一定分红比例进行收益分配;
2、独家全权代理招商模式,由专业团队统一规划招商,投资回报约定下限随行就市,产权人支付一定招商服务费;
(三)空间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响应战略定位和招商规划
内街空间适合以步行街为主导,实现人车分流,避免出现商街人车混杂、动线凌乱的问题,在商业综合体中联系起各种业态,引导消费行为,同时提供给公众一个高品质的公共活动空间,所以内街空间设计及环境品质至关重要。开发商应充分探究如何创造出功能复合、可识别性强、构成多样合理的内街空间。
基于内街可与购物中心相互导流的功能,应提前做好业态规划和人流动线,相应就需要对店招、上下水、电容、燃气等基础功能完善度提高要求。
五、结束语
在当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阶段,商业综合体的开发需紧跟消费者需求升级的步伐,企业经营者应从消费者视角出发,提升用户满意度、建立品牌信任是重中之重,应该不断创新、探索、尝试多元化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徐冰冰.商业综合体T项目开发经营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6(05).
[2]邓国安.城市综合体街巷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8(5).
[3]何徐兴.基于大型城市综合体及周边区域资源整合和功能优化的思考——以万年场万象城为研究重点[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