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亲情教学的融入与优化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   作者:冯婉琳
[导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讲述亲情的文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这些文章素材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能够提高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加强课文带给学生的心灵触动,从而促使学生内心真情流露,提升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升华初中语文教育的层次与高度。

冯婉琳    平昌县金山中学  四川  平昌  636400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讲述亲情的文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这些文章素材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能够提高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加强课文带给学生的心灵触动,从而促使学生内心真情流露,提升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升华初中语文教育的层次与高度。
【关键词】初中教学;亲情教学;融入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73-01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大量积累好词好句,培养初中生积累好词好句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亲情,如何用实际行动回馈自己的亲人。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理解亲情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1课堂教学中亲情教学的融入与优化
        初中语文课文中会涉及到一些有关亲情的话题,教师采用这些话题材料作为素材进行教学,教会学生认识生字、积累好词好句之外,还会告诉学生课文真正想要表达的另一层意思是什么,这时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告诉学生要珍惜自己的亲人,用心维系亲人之间的感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向亲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加强学生与亲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语言是课文情境创设的基础, 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向作用。 教师要善于运用充满情感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言节奏、恰当自然的停顿和重音、长短协调多型组合的句式以及多种修辞, 构成“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的教学语言, 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 陶冶其心灵, 完善其人格;同时辅以手势、表情、动作、神态、目光交流等方式赋予课堂以更大的艺术性。 音乐是一种特别的语言, 最能调动人的情感, 抚慰人的心灵, 它用节奏和旋律启动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通过流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表情达意。
        教学中, 把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沟通起来, 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等器官沟通起来, 让学生在赏心悦耳的乐曲中展开联想, 理解课文情境。 如学习朱自清的 《背影 》时 , 教师可用富有感情的语言, 配上歌曲《父亲》作为背景音乐, 描绘 “望父买橘”片断。 随着教师深情的描绘, 伴着优美的旋律, 学生在脑海中闪现出那穿戴臃肿而又步履蹒姗地为儿买橘的父亲形象, 品味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进而联系到在城市中为了生活打拼的父母, 在田地中为了 “多收三五斗 ”而苦苦打拼的双亲, 让学生在体验亲情、享受亲情 , 在亲情温暖光辉的照耀下, 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亲情力量的感召下懂得如何关爱亲人。



        在教读胡适的《我的母亲》时, 由于当代中学生对于文中封建大家庭中复杂的家庭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下产生的特殊的家庭矛盾可能难以理解, 进而会影响到对文中母亲品质和性格的理解, 教师可结合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 用电教媒体来展现封建大家庭的实际情况, 以了解古代或近代大家庭的结构特点及家庭观念, 让学生体会文中母爱的伟大, 培养学生理解母亲、孝母、敬母的情感。
        2课外活动中 亲情教学的融入与优化
        2.1第二课堂的亲情教育
        在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教学中,要想完全将亲情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需要在课外语文学习活动中,继续开展对学生的亲情教育,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将读和写的环节融入课外学习中,例如让学生到图书馆寻找有关亲情的诗歌、散文书籍,然后组织主题班会,进行亲情诵读大赛;还可以举行以亲情为主题的校园文学创作大赛,让学生挥洒自己对亲情的感悟。也可以开展感恩亲人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制作礼物送给为自己付出过的每位亲人,增进他们与亲人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为他们的情感表达提供一个平台。最后还可以通过文艺汇演活动,邀请学生的亲人团聚,学生在台上进行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等节目的表演,献给台下的每一位亲人,让亲情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样的亲情教育,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升华了情感,还可以改善亲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融洽。
        2.2利用课外资源的亲情教育
        课外学习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地方风俗人情、古迹文物、学生家庭社会生活等。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例如在校道走廊中悬挂有关亲情内容的诗句、书法作品,可以获得潜移默化的效果。在校园社团中,可以展开有关亲情的朗诵比赛和创作大赛,这样在全校师生间会形成一种广泛且正面的影响力量。此外,还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的契机渗透亲情教育,譬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这些人情味很浓的节日,是渗透亲情最好的素材,重阳节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等,都能向学生传达“孝顺长辈、感恩父母”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亲情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对学生进行亲情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深层次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感情色彩,而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理解亲情的意义,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而真正意识到亲情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对自己的亲人表达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方法[J].刘金戈.基础教育研究. 2012(18).
[2]文本细读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运用[J].李丹.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8).
[3]如何在语文中运用体验式教学[J].郝建凯.学周刊. 2011(08).
[4]体验式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新音符[J].李伟根.语文天地. 201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