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罗晓娟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   作者:罗晓娟
[导读]

罗晓娟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第一小学  5333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75-01

        一堂优质、高效的数学课,教师课上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它是教学的理想目标。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效率,笔者作了以下思考。
        一、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上来进行,通过实践能够获取到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在上课时教师就要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如学生在学习钱的知识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学生在表演中使用钱,在一系列的计算中来掌握这一知识。借助具体的情景,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实现数学与生活的融合。
        三、凸显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习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猜想、讨论,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自主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第一步,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第二步,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第三步,验证归纳,确认计算方法;第四步,整理应用,揭示学习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梳理出寻求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途径,实验发现验证。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但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引导学生探索的前提和保证。其一,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要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验等主要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得到发展。其二,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把现实和具有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看成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严格执行修订大纲关于教学内容的规定,陈旧的及作用不大的内容一定要删除,偏深偏难的一定要把难度降下来,进一步树立“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内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使其充满情趣地主动地参与学习。其三,改进教学评价,新大纲明确指出,评估目的不仅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能力,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因此,我们要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实现评价的主体及手段的多元化。
        五、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建议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情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一定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助,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六、数学问题的解决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我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到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总之,新课程的深入改革为广大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密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差异,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灵活施教、才能永葆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