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4522419870322XXXX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其经济效益高低和建筑造价预决算水平密切相关。做好建筑造价预结算,能够帮助建筑企业进行更好的投资,并为建筑造价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提供合理的约束,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本文在分析建筑工程造价时,以预结算的主要内容及其编制措施为主要讨论对象,并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建筑造价预决算的编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造价;预结算控制;预结算编制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做好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需要依托于建筑造价预结算,因此,重视建筑造价预结算的主要内容,并严格进行预结算的编制,提高预结算的合理性,能够显著改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1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是一项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从投资、设计到施工和竣工都需要进行造价预结算。在投资阶段呈现为投资估算,在设计阶段则为设计概算,在施工阶段为施工预算,而在竣工阶段则表现为竣工结算。对于投资估算而言,需要预决算工作人员掌握建设项目的相关投资资料,并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投资额的预估。而在设计概算时,则要按照投资估算的要求,联合施工图纸设计人员了解相关的设计方案,设计概算需要包括从建筑工程立项到竣工所产生的全部费用,并形成专业文件,为项目投资提供依据。施工预算则强调的是施工图预算,要对施工图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在进行施工图预算时,要以国家或省市颁布的相关规定为标准,进行预算定额、材料预算等的选定。在施工图预算过程中,对工程量进行细致的计量,还要对定额套用、计划利润和税金等费用进行细致的计算,为单位工程造价制定出相应的经济性文件。在竣工结算过程中,则需要预结算工作人员搜集相关造价文件和资料,并予建设方和参建单位进行沟通和最后的造价文件认定,确保结算不出现较大偏差。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进行造价管理和预决算管理时,常常出现“三超现象”,第一是概算超估算,第二是预算超概算,第三则是决算超预算。在对预决算工作内容进行编制时,应注意超支现象,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整改。
2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编制要求
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进行编制主要应关注使用到的编制方法,在保证编制内容合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预结算编制。目前,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的工程量计量规范和计价说明,在进行预结算编制时,工作人员要善于运用这两个文件,以了解当地的定型构件、常用系数等,为编制施工中相关构件的计价提供便利。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预结算的编制人员会遇到更加细致的计算项目,此时应该将其呈现在标准图集上,便于后期预结算工作能够及时查用。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编制过程中,可以将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表、土方工程量计算表等做成标准的表格,并打印出来,便于查用。预结算编制人员还要对圆钢筋的变量换算等公示进行灵活应用,因此需要记住关键的数据和公式,提高计算效率。在进行建筑造价预决算编制时,还需要使用统筹计算法。通过统筹原理对各种参数的计算范围、计算规则等进行相关规定,通过利用相似的经验数据和手册进行相关工程的近似计算,能够简化计算步骤。目前,有一些计量的软件,也可以大大缩短编制人员计算工程量的时间。
3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编制的现存问题
3.1 工程量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施工难度,其涵盖的造价预结算控制内容教多,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鉴于施工地理环境复杂、设计出现问题等原因,致使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工程变更,因此,在对工程量进行统计时,常常出现偏差。若竣工阶段没能完善整理竣工资料,就会导致在竣工结算过程中出现工程量的计量偏差,出现工程量的增多或者漏算等。
3.2 材料价格问题
在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体系中,材料价格占据关键比例,约占 60%—70%,建筑材料市场近年来发展循序,市场环境较为不规范,因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意竞争现象。由于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材料价格,并对其进行强化控制。
在材料供应方面,其供应渠道主要为两种,建设单位可以加强与供销部门的合作来获得建材,也可以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建材,并将材料价格上报给建设单位,由其进行价格认购。这两种供货渠道都容易出现材料价格问题,对于供销部门提供材料这种渠道而言,其对三大材料的价格规定较为统一,但是除三大材料外,其他材料的价格的变化幅度较大,且变化无规律,导致对于同一种型号和规格的材料,也会出现较大的价格偏差,这就使得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取眼前的利益,而更换低价调拨单,采用高价调拨单进行工程结算。而对于施工单位自购材料这种材料供应渠道而言,由于材料的价格由施工单位自行上报,很容易出现报价虚高的现象。
3.3 合同问题
建筑工程合同中应该体现出造价控制的相关条款,而在实际的工程合同签订过程中,甲、乙双方没有指定严格和完善的条款,导致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缺乏约束性和规范性。这就为施工单位进行预结算的多算和冒算提供了可乘之机。对于包干项目而言,合同更是缺乏对包干范围及调整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包干项目造价控制偏离初衷,变成按实结算。
4 科学编制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措施
4.1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科学编制
(1)结合实际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体系
建筑工程在编制工程预算定额体系时,要关注对预算定额的借用,且需要充分结合建筑工程中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要素,包括地域分布和施工技术水平等实现对预算定额体系的科学和完整的编制。预算定额体系的编制要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要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和实际的施工水平,要根据不同的施工难度设定难易系数,对定额进行灵活的调整。且在编制工程预算定额体系时,要关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更新和材料更新带来的定额变化,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和补充,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力度。
(2)提高建筑工程造价计算方法的准确度
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结算编制时,涉及到较多的造价计算方法,因此,编制人员必须确保使用的计算方法的准确度。若出现计算偏差,对于施工材料价格而言,其本身就容易出现变化,若计算方法失误,则更容易导致材料价格和预算价格不符,从而引发建筑造价失控的情况。因此,在选择计算方法时,要根据施工要素的要求进行,且在进行计算时,要对行业价格信息或市场价格信息有所了解,并将建筑工程调价系数制定出来,提高计算方法应用的灵活度。
(3)实现对施工期人员数量的准确计算
在进行建安投资和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时,要对施工期的人员数量进行计算,并以此为媒介完成工程预算的准确计算。要根据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参建人员为准,对施工期的人员数量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要对临时性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室外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当这两项计算完成之后,要结合定额标准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预算计算误差。
4.2 建筑工程造价结算的科学编制
建筑工程造价结算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是高套定额现象和重复计算现象,面对高套定额现象,要进行分类审核,对不同的高套定额进行分组计算,确保控制高套定额现象。而面对重复计算现象,则要对决算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使用恰当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准确度,并严格排查工程中存在的隐蔽工程,做好造价结算。
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投资而言,需要借助预结算对项目进行投资评估,且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也要进行科学的预结算编制,以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对预结算进行编制主要应分别做好对预算和结算的编制,并确保使用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编制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冯梅.解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7(34)
[2]王芳.建筑工程的预决算审计与编制技巧研究[J].江西建材,2017(15)
[3]李俊萍.建筑工程施工中总造价预决算的控制及管理[J].北方经贸,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