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 ICU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期期   作者:刘珍 方业香
[导读]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调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科室诊治的90例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资料,按照均衡理念标准,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干预;评估两组下肢DVT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 两组相较而言,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较低(2.22%vs.24.44%)(P<0.05);研究组满意度较高(97.78%vs.84.44%)(P <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施以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下肢DVT的产生,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整体护理;重症监护室;下肢深静脉血栓
        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一个特殊科室,收治的患者均为危重患者,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危及患者生命。长时间的卧床容易使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死率高。除使用相应的治疗措施,使用护理干预的方式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也必不可少。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以下是本次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科室诊治的90例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资料,按照均衡理念标准,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2.48±7.25)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52±0.83)年;脑挫伤、脑干损伤、硬膜外水肿患者分别为14例、17例、14例。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3.33±7.63)岁;病程2~4年,平均病程(1.98±0.81)年脑挫伤、脑干损伤、硬膜外水肿患者分别为16例、18例、11例。比较两组临床个人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到病理学的确诊;②诊治档案资料齐全且存档;③所有患者均已获得知情权。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全身瘫痪或血液疾病疾病患者;②不能积极配合检测及后期事项的患者;③精神疾病,意识无法自主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以整体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危重患者由于处于封闭环境,家属不得探视,且还要面临病痛折磨、经济压力以及死亡威胁,极易产生焦虑、烦躁。恐惧心理,这些不良情绪会加重血管痉挛,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因此护理人员要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安抚患者诸多不良情绪,以关心、鼓励、支持行为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②健康宣教干预:告知患者及家属下肢DVT的危险性及预防的重要性,对下肢DVT致病因素、临床表现、防治手段以及护理措施加以讲解,同时对患者及家属疑问耐心解答,并对认知误区及时纠正。③病情监测:实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肢端动脉博动状况,并对双下肢同一部位周径加以换班测量,若与之前记录周径相差值≥0.5cm,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处理。

④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稳定后,所有患者均取舒适体位,医护人员辅助患者翻身,1次间隔2~3h;下肢保持抬高姿势,使得静脉血液回流;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及早期功能活动,如对腓肠肌加以节奏性、方向性挤压,2次/天,3~5min/次,以及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床上股四头肌、踝关节跖屈或者背伸动作,2次/天,15~20min/次,后期逐渐让患者自主完成早期功能活动。⑤营养与饮食干预:依据患者临床营养评分拟定个性化饮食计划,以易消化、低糖、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为主,严格禁止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对于吞咽或胃肠功能患者分别施以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同时引导患者勤饮水,预防血液浓缩。
        1.3 疗效标准 评估两组下肢DVT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对各项计数、计量资料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检验采取x 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DVT产生状况对比 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22%vs.24.44%)(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状况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97.78%vs.84.44%)(P <0.05)。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中的特殊科室,入住患者均为病情危重患者,病情随时有可能出现变化,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除了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外,对其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从心理、健康指导、康复运动等多方面进行护理,缓解患者心理负担, 协助患者进行下肢锻炼等方式,降低患者出现下肢 DVT 的发生率。在本文研究中,两组相较而言,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较低(2.22%vs.24.44%)(P<0.05);研究组满意度较高(97.78%vs.84.44%)(P<0.05),这说明,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施以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下肢DVT的产生,且护理满意度较高,这与之前相关学者研究成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在重症监护室中,对危重患者患者施以整体护理干预的当代临床价值,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丽丽,任海燕,钱自春,等.前瞻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 25(11):23-25.
[2]单昆.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 ICU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1):84- 85.
[3]雷雪英,熊丽娜.1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1):148- 149.
[4] 贾霞.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50(10):1273-1274.
[5]邓佩玲,侯俊丽.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0):103- 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