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3期   作者:史晓晗 段玉香
[导读]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过程,在这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第一中学 261321
  摘 要: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地理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技巧,让地理课堂更有趣、更加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地理学习中。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设计了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更加合理、更加有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地理更加轻松,在有趣、有效的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 高效 教学情境 合理
  根据多年从教初中地理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这样做可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可以让地理课堂更加高效:
  一、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合理,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当今社会的需要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过程,在这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是围绕教学计划来实施的,都是围绕如何实现教学目标而实行的教学活动,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与地理教学的成败相关。因此,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当地教学的实际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显得非常重要。在学习开始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标准的教学要求,制定出详细而明确的地理教学计划和教学总体目标,还要制定阶段教学计划和阶段教学目标。阶段教学计划和阶段教学目标制定后,还要制定相应的周教学计划和周教学目标,教案的撰写就是依据周教学计划和周教学目标来执行。每节教案的设计,都要符合地理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符合阶段、周教学计划和周教学目标,在计划和目标的指引下来完成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完成每节课的教案。另外,在撰写教案过程中,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当地的生活风俗、人文节气等,紧密结合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来制定教案,让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当地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的地理教学生活化。
  二、初中地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合理有效
  教学环节的设计决定着一堂地理课的成败,如果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步骤得当,教师便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反之,如果在备课时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时间分配不得当,有些学习任务学生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教师便结束了该知识点的教学,来到下一个知识点,学生便很难掌握;如果某一知识点学生全部学会了,但由于教学设计时间较长还不到时间,教师反复地练习或者讲习,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因此,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实现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前提。

任何成功的初中地理课堂都是由每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所决定的。当学生在合理的教学设计中小组积极讨论,大胆发言,有浓厚的参与兴趣,也将把课堂气氛推向最有利于学习的氛围中。另外,由于初中地理教师所教的班级很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法都不一样,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品质,能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随时变化教学设计环节,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巧妙地变化教学时间和教学步骤,千万不要千篇一律,完全按照教案设计来上课。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上课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为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接受思想教育,完成教学任务
  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教学情境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情境设计的好坏与完成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关系,教学情境设计得好,学生会主动参与其中,为情境所吸引,为情境所感动,必将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如果设计不好,学生感到没有兴趣,必然不会主动参与,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在课的开始部分导入新课时用情境导入法,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生活习性等,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学情境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教学情境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学习七年级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根据学生最熟悉的环境的变化情况,根据对人类威胁性较小(对人类威胁较小,主要是保护学生,因为有课后作业让学生去观察、去调查等),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同学们,今天教师带你们来观察我们身边的鸟类(麻雀),看看麻雀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数量等。在多媒体的带领下,学生们观看、交流、讨论着。然后教师把近几十年麻雀数量变化的数据播放出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数据会差这么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大量捕捉麻雀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麻雀数量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一系列数据摆在学生面前,学生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惊讶变为愤怒,从愤怒变为同情,从同情变为握紧拳头,从而懂得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从而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决心和责任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