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因“错”利“导”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作者:刘施武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也是为学生以后长期的数学学习奠定好基础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也是为学生以后长期的数学学习奠定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计算能力,也能锻炼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对其他各科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故而在如今的小学教学过程中,计算教学也被广大教师们所重视,而面对学生较多的计算错误,教师应引起充分的重视,通过因“错”利“导”的教学策略,来展开对学生错误原因的分析,和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易出错的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继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教学;因“错”利“导”;策略
        小学生年龄尚小,逻辑思维较差,在完成数学计算题型时,常出现大大小小的错误。教师面对这些计算错误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小学生的粗心大意,而应充分重视这些计算错误,展开对学生犯错原因的具体分析,通过因“错”利“导”的策略,来让学生引起对自己频繁出错的重视,学会自我辨错的能力,掌握数学计算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水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学生计算出错的资源,发挥出科学有效的计算教学效果。
        一、分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与原因
        1.1数学基础知识未掌握牢固
        在进行数学计算时,需要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基本知识。例如,在解答数学运算题时,首先要分析题目中表达的意思,归纳出题目类型,再来根据相关基础知识找到运算的计算公式。而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粗浅地了解到表面的知识点,而缺乏对深层次知识内涵的理解,一旦面对较复杂的数学题型时,便会觉得束手无策。还有些学生在计算综合性的运算题型时,是直接开始计算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来进行考虑,以至于茫目性地得出答案,形成了错误的计算结果。
        1.2缺乏对计算题型的重视
        小学数学知识包含了各种丰富性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后,便认为数学计算是再简单不过的部分,而无需过多的思考与投入过多的精力。因此,在解答计算题目时,往往没有引起学生充分的重视,总是以轻视的态度应对计算题目。而有的学生是因为计算时耐心不足,遇到稍微繁琐一点的计算题型时,不能静下心来按照正确的计算步骤,保持严谨细心的计算态度。于是造成了计算结果的差错。基于此,教师应强调学生在事后的自我审查,找出计算出错的原因,以为后期的计算纠正计算态度,强调学生对计算题型的重视,培养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耐心。
        1.3未养成科学的计算习惯
        在做计算习题时,面对一些综合型的计算题目时,为了锻炼学生正确的计算习惯,教师会让学生在稿纸上列出具体的计算过程,以促进学生计算的正确性,也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有些学生存在求快求省事的心理,常会大大减化计算步骤,或是不能认真完成计算过程,只以应付教师的态度草草了事,所以养成了粗心大意、态度不认真的计算习惯,从而容易造成各种计算问题的出现。
        二、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因“错”利“导”的有效策略
        2.1面对学生的计算错误,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解
        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教师普遍存在着严师的形象,尤其是学生在数学计算出错时,教师们往往不能够理解学生,认为计算属于再“简单”不过的学习能力,于是过于片面的评价学生,认为学生“太粗心”、“态度不认真”、或是“学习水平差”等批评学生,而小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在出现错误时他们可能内心也不好受,还未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引导,以至于让学生失去对数学计算的信心,甚至影响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科学性的评价学生的计算错误。面对学生的计算错误时,不能采取忽视的态度,更不能一味的指责打击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给予一定的理解空间,重视犯错题型,把握犯错资源,分析学生出错原因,进行错误例题讲解。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的知识点时,当学生计算题目:8×24+6×48时,很多学生通常会直接按顺序计算,先得出前面的乘法计算结果后,再加上后面的乘法计算结果,再来得出最终的计算答案。而通过这样大数额的计算过程中,稍微不留神即会出错。面对学生的出错后,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理解,不用过于批评,还可引导学生寻求更简单的计算技巧,如通过拆分法,来将原计算题目转化为4×6×8+6×6×8,再接着将计算过程转变为(4+6)×48=480,便能快速而简便地获得计算结果。这样在学生犯错时给予理解包容,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数学计算方法。
        2.2对学生计算错误类型的梳理,制作具有典型代表的教学课件
        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很多小学生缺乏灵活性的数学思维,从而一味对运算定律的套用,不能对计算题型展开本质特征的研究与分析。因而,面对一些复杂繁锁的计算题型时极易出错。如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习得乘法的分配律时,关于其计算定律为:[a+b]×c=a×c+b×c,但是很多小学生并未对此运算定理展开深层次的思考与理解,只会简单地套用公式进行计算,而面对有些可以运用此公式定律的计算题型时,不能灵活的转化运用.如学生在计算题目(25+9)×40时,容易将题型转化为: (25+9)×40=-25×4×9。针对大多数学生会犯的错误,教师可以稍加梳理,精心制作出具有典型性的计算教学课件,以加强对学生计算错误的纠正。强化学生对定理运算公式的理解。如在例题讲解中,可以例出同时含有等分除法及除法的计算题型,然后通过电子课件向学生讲解含有除法的计算定义,其具体是表示一个数里同时含有若干个数,另外也给学生讲解等分除法的定义,其是将一个数分成平均的若干等分,并求每份的数量。接下来还可以利用投影仪,来给学生介柖相关的计算例题,以此加强学生对计算定理含义的理解,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2.3正视计算错误,引导学生对错误计算的反思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虽然学生计算出错再所难免,但面对已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放任不管。除了要积极的订正错误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错误计算结果要展开深入的分析与反思活动。具体来说,在反思活动中要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再来通过正确的运算思维,认真的计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在纠错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错误问题的归纳,总结出下不为例的经验教训。因此,在学生存在错误的计算后,教师应以冷静而慎重的态度,积极展开与学生的交流分析,启发学生对出错原由的寻找,根据具体出错的类型,可安排学生备好改错本,记录下出错的类型及原因,并在改错本上写上完整正确的改错过程,总结出错的心得经验。有时间的话或自行搜集相关的题型,在改错本上多练习巩固,以加强对犯错题型的印象,掌握正确的计算方式,并提升计算过程中的准确率。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计算能力对于学生今后长期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通过因“错”利“导”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习惯,启发学生对自己出错问题的反思,帮助学生找到纠错的技巧方法,拓展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涂家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N].江苏教育报,2019-09-25(003).
        [2]袁琴.小学数学简算中常见指误原因分析及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03):124
        [3]张冰倩.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中如何纠正数学计算思路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