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进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3期   作者:袁园
[导读] 急性上呼道感染又称为感冒,是发生在咽部、鼻腔及喉部的急性炎性疾病,该种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常见于儿童,使其出现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

袁  园 (广西财经学院卫生所  广西南宁市  530003)
        摘要:急性上呼道感染又称为感冒,是发生在咽部、鼻腔及喉部的急性炎性疾病,该种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常见于儿童,使其出现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临床常采用药物方式加以治疗,西药选择较多,但无统一标准,且西药副作用多,临床研究得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能根据患者的症状对症下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下面总结急性上呼道感染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情况,望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指导。
        关键词:急性上呼道感染;中西药结合;治疗;进展
       
       
        急性上呼道感染好发于老幼体弱、免疫力低下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受凉、淋雨、气温突变及疲劳过度等因素会使得患者免疫力下降,使得病毒及细菌有机可趁,进而诱发疾病。患者出现鼻、咽部炎性反应及全身症状,引发各种病症,如普通感冒、咽炎、扁桃体发炎及喉炎等[1]。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占90%,病毒感染后使得患者上呼吸道抵抗力下降,细菌侵入,从而引发感染[2]。全年皆可发生,尤其是冬春二季,是高发疾病,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及流涕等临床症状,使其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及工作。西医是其主要的治疗范式,但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加以治疗[3]。中医将疾病列为“感冒”、“伤风”及“伤寒”的范畴,在治疗此类疾病上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一套完善的治疗体系,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起到积极的效果,且并发症少,更加安全[4]。临床研究得知,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缩小患者痛苦,促使疾病得以早日康复。
        1风热犯表证
        主症为发热、恶风及少汗等,次症为咽痛、流脓涕、面色红赤、咳嗽及口干等,患者舌红,苔薄黄。治疗的根本在于辛凉解表。钱丹等[5]学者将60例急性上呼道感染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利巴韦林分散片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黄连口服液,观察患儿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黄连口服液其有效成分为黄岑甙,具有抗菌,解热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认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能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还能增强细胞的免疫,有效清除氧自由基,且不易使得细菌产生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且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得以显著改善。
        张彦慧[6]学者主张西药采用解热镇痛药、镇咳祛痰药、抗菌药和抗病毒药加以治疗,西药辨证治疗,确定其为外感风寒还是风热,采用经络、穴位的方法拔罐及刮痧等中医方式治疗,通过中医和西医联合治疗,能取长补短,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刘翔等[7]学者的研究报告中,将84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联合利巴韦林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发热、咳嗽、鼻塞、头痛及咽痛)临床指标(血常规及CRP)及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及药疹等)。蒲地蓝口服液由蒲公英、黄芩、苦地丁及板蓝根联合制作而成,其中蒲公英具有消炎散肿的效果;苦地丁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黄岑及板蓝根具有抗炎及抗病毒的效果,四味药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与对照组,且临床指标改善显著,不良反应少,疾病取得积极治疗效果
        郭新会[8]等学者将150例学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0)及治疗组(n=80),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阿奇霉素或头孢三嗪),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退热清解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自拟退热清解汤药方为:金银花、连翘、菊花、白薇、生地黄、地骨皮及板蓝根各9g,生石膏15g及青黛3g,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药材,针对扁桃体红肿患者,加入蒲公英及紫花地丁;针对咳嗽混浊,增加芦根;针对便秘患者,增加瓜蒌及莱菔子;针对高热患者,增加钩藤及天竺黄。每日服1剂,取汁100ml,分多次服用,连续服3d。药方中的金银花、连翘、菊花及板蓝根能起到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效果;青黛具有消炎化瘀的效果;白薇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生地黄及地骨皮具有清热凉血的效果;生石膏具有清热泻火的效果,全方配伍,能起到标本兼治,清热解毒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高达96.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2风寒束表证
        主症为发热、恶寒及无汗等,次症为头痛、流涕、咳嗽等,患者舌淡红,舌苔白。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辛温解表。张瑜等[9]学者将137例急性上呼道感染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69)采用常规西药(头孢拉定胶囊+青霉素或罗红霉素胶囊),治疗组(n=68)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温汤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退热时间。主要成分为:水牛角30g、板蓝根20个、柴胡、威灵仙、连翘、青天葵、大青叶、黄芩及茯苓各15g,青蒿10g,其中柴胡辛凉,青蒿辛寒,联合使用能清暑热;威灵仙具有解表除湿的功效;连翘及青天葵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天青叶、板蓝根及水牛角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凉血解毒;联合使用能起到清热透邪、凉血解毒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81.5%,且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与方邦江[10]学者的治疗理论具有一致性。
        李琴[11]学者的研究报告中将128例学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及观察组(n=64),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好转时间、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由柴胡、桂枝、葛根、浮萍及黄芩7味中药联合而成,具有疏风清热、解表散邪的功效,其中柴胡具有退热的功效;葛根具有解肌发表的功效;桂枝具有温经通络的功效;浮萍具有发散表邪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联合能起到清里退热的功效。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84.37%)对照组(68.75%),观察组炎性因子改善更为显著,且观察组症状好转时间更短,未见不良反应增加,从而得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病程的结论。
        杨丽斌[12]学者将9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热毒宁及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针对风寒束表的患者,采用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桂枝及川穹各1og及甘草5g等中药,能起到解表散寒、止痛、疏风、清热的功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显著,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3表寒里热证
        患者主症为发热、恶风及少汗等,次症为咽红肿痛、面色红赤、咳嗽、痰液浓稠及口干等,患者舌红,苔薄黄,治疗的根本在于祛暑解表。赵承杰[13]学者将85例学者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对照组41例采用病毒唑及头孢曲松纳治疗,治疗组44例学者采用银花、连翘及扁豆花各9g、芦根及佩兰各10g,香薷、厚朴、荷叶及苍术各6g,能起到清热解毒,祛暑解表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
        邵荣[14]等学者对62例患儿进行研究,对照组(n=32)采用常规西药(头孢呋辛钠治疗),治疗组(n=30)在此基础上采用二陈汤治疗,研究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发热、咽痛、流涕、咳嗽及咯痰)。二陈汤主要成分为:陈皮、茯苓、连翘、牛蒡子、辛夷花、前胡各9g、制半夏及厚朴各6g、薄荷及甘草各3g、桔梗5g,其中陈皮、茯苓、半夏及甘草能起到燥湿化痰及理气和中的效果;半夏联合陈皮起到行气化痰的效果;茯苓具有健脾利湿 的效果,联合使用,能起到宁心安神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
        贾广媛[15]对264例患儿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护彤及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辨证分型治疗,风热犯表证的患儿采用小儿感冒舒颗粒治疗,其主要成分为荆芥、牛蒡子、葛根、桔梗、玄参、蝉蜕、健曲及甘草等,其中荆芥具有解表、散风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解毒利咽解肌退热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的功效,玄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蝉蜕具有疏散风热的功效,健曲具有解表和中的功效,联合使用,能起到解表清里的效果。
        以上可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疾病好发于各个季节,患者出现发热、咳嗽、鼻塞、头痛及咽痛等不同症状,导致局部炎症及全身症状发生,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下降,中医辨证分型,将疾病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及表寒里热证,根据其不同类型采用辨证方式加以治疗,研究得知,采用中西医联合方式疗效优于单一西药方式,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1):1348-1349.
        [2]李向云.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5):595.
        [3]王团亮.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6,20(6):944-945.
        [4]刁娟娟,李燕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4(9):154-156.
        [5]钱丹,鲁菊香.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0例的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34(12):30-31.
        [6]张彦慧.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山西医药杂志,2017,39(11):1052-1053.
        [7]刘翔,刘凯,杨曼曼,等.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0):1448-1450.
        [8]郭新会,段继伟,郭爱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0例[J].河南中医,2018,28(3):57-58.贾广媛.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67(102):58-59.
        [9]张瑜,徐慧聪,张忠德,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7,34(10):1443.
        [10]方邦江,崔应麟,李志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129-138.
        [11]李琴.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7,49(7):121-123.
        [12]杨丽彬.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28(3):112-114. .
        [13]赵承杰.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4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1(6):1002.
        [14]邵荣,陈雪亮.中药联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23(4):719-720.
        [15]贾广媛.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67(102):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